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5期

网络热点事件中反转新闻的负效应及对策【3】

樊淑琴
2017年07月11日13:39 |
小字号

四、反转新闻负效应的对策

(一)网络监管部门加大审核惩治力度

网络媒体时代,信息数量庞大,且改动文字和图片的技术手段易用易得,使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易地对已经发布的报道进行修改,加大了信息鉴别的难度,使反转新闻的出现防不胜防。网络的虚拟性和社交性,在不断激发公众表达欲望的同时,也削弱了公众的社会责任。部分网络用户钻网络匿名制度的空子,蓄意制造和传播谣言,成为新闻反转的始作俑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反转现象,管理者应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在治理过程中,第一,要加大新闻源头管理力度,建立信息的自我审核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把好网络新闻生产的第一道关口;第二,需编制对假新闻的官方鉴定标准和鉴定流程,以避免因认定模糊而引起的舆论争议;第三,可将官方网站、“两微一端”作为辟谣主战场,建立和强化辟谣机制,及时发声、澄清事实,让肇事方及时致歉;第四,建立舆情处置统一战线,设置带有监督举报、辟谣发布、案例曝光等功能的信息平台,并将此类平台长期面向社会公开,使公众监督和官方约束形成一股合力,倒逼出新闻的真实性。

(二)改进媒体评估机制

媒体现在之所以求新、求快、求异,新闻的方向朝着故事化、娱乐化、标签化、煽情化发展,都是为了博取更多受众的眼球,为了增加关注度、点击量。之所以会这样,这与媒体的评估机制也是有关联的。对于媒体的评估,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关注度、浏览量、收视率、评论量等,要提高媒体传播信息的质量,更加注重新闻消息的准确率,媒体的正面影响力,要改变整个媒体界浮躁的心态。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负向评价机制,比如因媒体报道失实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转新闻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对于该媒体的综合评价就要被扣分,最终要探索建立一套促进媒体界良性发展的评价机制来激励媒体严谨报道。

(三)媒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需要摈除焦虑的心态,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媒体人应该回归新闻人本位,严格遵守《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履行职业责任,不要利欲熏心为钱所动,尤其是为了某种目的策划不良新闻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坚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当键盘侠、话务员,只通过网络或电话等单一渠道了解新闻的信息,要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亲自走进新闻案发现场,深入采访涉事者、目击者等相关人群,多方求证,听取各方观点,不偏听偏信,理智思考不盲从。写新闻稿要坚持新闻五要素,客观陈述新闻事实,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放大事件的某一方面或者传递片面信息,更不能将真相未明的事件抢先报道。只有坚持新闻自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严把新闻“出口”关,才能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四)意见领袖正面引导网络舆论

受众由于媒介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刻板印象等特质,容易在新闻报道初期就引发一些不良舆论。这个时候不仅需要媒体极力查清事情真相,更需要具备较高素养的意见领袖,牢固把握网络意见这一舆情把控环节,积极传播正面舆论,与理性网友站在一条线上,使理性网友的理性立场得到强化,使立场不确定的网友不要妄下定论、人云亦云,使原本站在错误立场的网友及时改正错误观点。只有意见领袖与主流媒体齐心协力正面引导网络舆论,才能扭转整个事态。

(五)受众增强理性,提高媒介素养

无论是信息的碎片化传播还是真相调查的未完成性,这些在新闻反转中的不可逆因素,都增加了公众在获取信息和辨别信息时的负担,公众不仅需要识别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的失真信息,甚至需要辨别相对权威的大众媒体和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此外,许多新闻反转剧涉及的都是法律、医疗、食品安全等领域较为专业的知识,由于缺乏专业视角,受众往往对问题的认识缺乏理性思考,也掺杂了情绪。

这种情况下,受众一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跟风、不偏听偏信,切勿跟风随大流,要有质疑精神,对问题有自己的基本认知;二要提高掌握新媒介的使用能力,学会利用媒介获取多方信源,对媒介内容加以辨别,自主获取信息,加强抵御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三是增加知识储备,形成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了解,从而提高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批判性思维;四是遵循网络用语规范,秉承网络道德和责任,不要让网络成为暴力和极端情绪的发泄口。

参考文献:

[1]石焱,刘冲.逆转新闻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青年记者,2014(12).

[2]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J].新闻与写作,2014(5).

(作者为湖北文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