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5期

网络热点事件中反转新闻的负效应及对策

樊淑琴
2017年07月11日13:39 |
小字号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近年来,反转新闻现象频繁发生,备受关注。从实质上来讲,反转新闻其实是由失实报道引发的一种新闻现象,具有影响媒体公信力、有损社会信任、伤害新闻当事人、阻碍其他新闻传播等负效应。之所以会产生反转新闻现象,主要是由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媒体缺乏新闻专业主义、意见领袖推波助澜、受众缺乏媒介素养等原因造成的。为此,网络监管部门加大审核惩治力度、改进媒体评估机制、媒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意见领袖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受众增强理性和提高素养等是减少反转新闻危害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反转新闻;新媒体;新闻报道;负效应;媒介素养

近几年来,反转新闻现象频繁发生,作为新媒体背景下舆论空间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反转新闻又称逆转新闻,逆转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13年年底新华网《盘点2013十大逆转新闻》一文,并因该文的广泛转载和传播而为人所知。此后的2014年、2015年,新华网也相继盘点出了“年度十大反转新闻”,2016年中国经济网的《十大反转新闻:让真相先飞一会儿》这篇文章亦然。这样的年度盘点仿佛成为每年的惯例。不同的反转新闻有不同的起因、经过,后果也不尽相同,当这样的现象被各种新闻网进行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盘点汇总的时候;当大家一看新闻标题就戏谑这样的新闻肯定不可信,坐等新闻反转的时刻;当如今每个人都是麦克风、都是新闻发言人的新媒体时代,反转新闻现象值得深思。

一、反转新闻的实质

究竟何为反转新闻?虽然理论界对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较为统一认可的定义,但有许多学者对此已作出较有建设性的概述。

作为一种新闻现象,它有“反转新闻”“新闻反转剧”“逆转新闻”“舆论反转”等表述。反转新闻的定义,比较具有学术意义的表达有:反转新闻是指针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媒体的后期报道内容与前期的报道内容显现出较大差异,随着报道内容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新闻报道内容向着相反的方向改变,受众的立场随报道内容急速两极化转变的新闻传播现象。[1]“新闻反转剧”就是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2]还有学者将反转新闻定义为:以新闻的面目出现,但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事件要素经历至少一次反转,与最初呈现的信息部分或全部不符,同时引发较大舆情波动的信息传播现象。

从实质上来讲,反转新闻其实是由失实报道引发的一种新闻现象,它缺乏新闻的真实性,所以它具有新闻来源多样化、新闻信息碎片化、新闻主体标签化、新闻标题夸张化、受众情绪激烈化、新闻传播短暂化等特征,并且,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都经历了“舆情发生阶段—舆情发酵阶段—舆情反转阶段—舆情平息阶段”的过程,事件态势和网上舆论呈“V”形反转之势。

二、反转新闻的负效应

(一)影响媒体公信力

马克斯·韦伯认为:“人们对新闻记者的评价不高,是由于在这方面,人们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的表现,以及由此造成的往往十分可怕的后果总是念念不忘。”在“僵尸肉”的新闻反转剧中,有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僵尸肉一案,其实对于我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还在啃鸡爪。但是以后对于新闻媒体,我想我应该听一半、留一半。”新闻媒体因为其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发布、传播工作,而被公众视为在接受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渠道中最权威可靠的信息源。一个媒体要建立公信力可能要经过数十年,成千上万篇准确、真实、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才能建立,而一篇新闻反转就可能在朝夕之间毁掉这些来之不易的信任。

因为新闻反转在网络上的频繁出现,受众中出现了一种“期待新闻反转”的心理,即新闻发生后,网友作壁上观,不置可否,等待新闻反转的出现。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受众的质疑精神,不做乌合之众。但是,受众的这种心理,实际上已经默认了已报道的新闻是假新闻。这种心理实际上体现的是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以及受众置身于这样混乱的舆论环境中的焦虑感。相反,持有这种心理的应该是媒体,对每一篇报道都要怀有质疑之心,不断核实,不随意发表观点,只有对现在的每一篇报道怀有警惕,才能确保已经发表的报道的真实性。

(二)损害社会信任机制

社会信任是指一定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认同、信任并进行真诚交往的现象。它存在于人们的共同活动之中,支持着人们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并发挥着提高效率的作用。如果社会信任崩塌,整个社会陷入信任危机,一系列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庆安枪击案”的新闻反转摧毁了民众对于警察的信任,加剧了警民矛盾;“安徽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的新闻反转摧毁了中国历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西安手术台自拍”的反转摧毁了人们对医生救死扶伤的信任,恶化了医患关系;“罗一笑事件”的反转摧毁了人们对重症病人的爱心,增加了网民对于此类情况的不信任。这一个一个的反转剧蚕食着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即使事实的真相最终得到厘清,信任却已经缺失,想要再重建信任则异常困难。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