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王海林:用无悔的青春见证新时代

2017年12月21日16:3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王海林。摄影/人民网 于凯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女记者眼中的新时代”2017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活动,今日下午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行。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王海林做了题目为《用无悔的青春见证新时代》的演讲,以下为全文内容:

今天我没能带水给大家喝,但有一个动作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个动作在拉美有感谢的意思。五年前作为人民日报的驻外记者,我到了两万公里外的巴西。五年间,我发现经常伴随这个动作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单词,那就是“china”。

他是奥兰多,住在玻利维亚境内亚马逊雨林深处,要走出村子,需要在雨林里徒步10个小时,那里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一封信常要寄几个月时间。四年前由中国研制的玻利维亚首颗通讯卫星成功发射,如今在村子里电话、网络都有了,奥兰多就对我做了这个动作,他说:“感谢中国。”

一年前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房屋倒塌,空气中你可以闻到腐烂的味道,我们火速派去5架飞机,送去5400顶帐篷、9999张折叠床。我们帮助打造的国家安全综合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了地震救援生命线。见到我们当地人笑着说“Chino,Chino”,那是西班牙语“中国人”的意思。从这一声声中,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奉献和牺牲。

两年前,我在南极采访,遇到一位科考队员,他叫孙启振,他说最牵挂的是3岁的儿子豆豆,听说爸爸在南极,豆豆说爸爸我要坐着火车去南极看你。坐着火车去南极。儿子的话,让这位80后的父亲泪流满面,听,这是雪龙号从南极返航的声音,16年前,面对祖国方向,雪龙船汽笛长鸣三声为一位逝者送行,她是第18次南极考察队员曹建军的妻子,在与白血病抗争5年之后,永远闭上了眼睛。此时,曹建军早已泣不成声,他想说,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再等等我,等我回来。

孙启振、曹建军,只是无数海外工作者的缩影,他们远离祖国亲人,有不少人的骨灰永远洒落异国他乡,此时此刻,我们的南极科考队员正坐在观众席上,让我们一起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声谢谢,谢谢他们,让中国的脚步遍布世界。

五年前,我来到巴西。那时候大街上更多的是欧美品牌的汽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五年后我离开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从吉祥物到运动服装到地铁列车,无一不是中国制造。也就是今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五年时间,中国声音激荡世界。五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却让我铭记一生。大家还记得一开始的这个手势吗?当外国朋友们一次次对我竖起大拇指,我知道他们是在认可中国,认可中国大国外交的气度与胸怀。

最后,我要谢谢我驻外的五年,给我青春非凡的色彩,谢谢我的祖国,给我走出去的底气和自豪。更要谢谢这个新时代,中国朋友圈遍天下,人类命运共担当。不同的语言可以汇成同一句话“谢谢中国”。

谢谢大家。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升国旗唱红歌送祝福 盘点媒体国庆创意策划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献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媒体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详细】升国旗唱红歌送祝福 盘点媒体国庆创意策划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献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媒体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详细】

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大典报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详细】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大典报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