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陈曦:难忘的朱日和

2017年12月21日17:5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新华社陈曦。摄影/人民网 于凯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女记者眼中的新时代”2017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活动,今日下午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行。新华社陈曦做了题目为《难忘的朱日和》的演讲,以下为全文内容:

今年8月1号,带着一身尘土和晒肿的脸,我从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回到北京,这是中国军队时隔36年第二次在天安门以外的地方举行阅兵,朱日和蒙语的意思是心脏,它是亚洲最大解放军最先进的军事训练基地,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神秘莫测,甚至连名字一度都是禁忌,我作为新华社前期在训练基地唯一一名女记者,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17天。

刚到朱日和,眼前的一幕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12人的大通铺,没有网络、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女厕所,甚至有时候都没有水,但是在那里遇到的人、遇见的事儿,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记者生涯一道深刻的印记,一名来自特种兵方队的战士韩晨在睡觉的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他的脚弯成弓形,大脚趾贴着床沿,他把床沿想象成了油门,来练习力度和稳定性。但是如此一丝不苟的训练,最后因为“预备”两个字让他不得不与朱日和止步相望,我问他是不是心有不甘,韩晨说,当他把车钥匙交给战友的那刻内心是平静的。预备,不意味着和正式队员有差异,我们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顶上去,不上场也是成功。

一位19岁的预备战士在采访中对我说,可不可以不要写我的名字,我好好练或许还能上。虽然失落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最后的努力。在朱日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预备队员才能保障阅兵的万无一失。

这17天里我采访最多的是女兵,她们和男兵一样坚强、勇敢,也有着女性独特的智慧和风韵。有个姑娘叫高艺雯,海军陆战队女子侦查队副班长,今年刚满21岁,她长的很漂亮,笑起来眼睛眯成月牙型,她和其他79名海军陆战队女队员首次以战斗员的身份亮相阅兵场。长期在太阳下暴晒,让她白嫩的皮肤变得粗糙黝黑,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好久没有见到这么白的女生了。”这个17岁就入伍的姑娘,自信、开朗、活泼,尤其好动,小时候就没留过长发,一当兵就喜欢出任务,寒训、海练、野外生存。采访中,她撩起裤腿,自豪地向我展示她左脚一处暗黑的疤痕,那是一次武装泅渡时留下的,当时她在队伍的最前方开浪,小腿被海蜇的触角蜇中,当时的感觉就像着了火一样疼,但她还是忍着疼带着队伍绕过了那片区域,后来因为处理不及时,被蜇伤的地方皮肉腐烂,火辣辣地疼了两个月,留下了一道20多厘米长,连巴掌都盖不住的伤疤。穿着迷彩服,高艺雯笑的眼睛弯成月牙,她说她想去索马里护航、去跳伞,去做狙击手。我问她女孩子干嘛这么拼?高艺雯说,既然战场上没有男女之分,那么训练场上咱们就得把自己当条汉子。

和平是战争的喘息。如今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早已变成现代化的飞机战车,但不变的是军人的坚强和忠义。86年前的今天,9·18事变后,侵华日军正从营口逼至锦州,张学良却致电司令部,表达了将东北兵撤出关内的理由和决心,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在如此无奈的放弃中拉开了帷幕,军队从来都是一个改变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今天我们的人民军队是否能以钢铁长城般的意志和能力,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固防线,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想去观察去探寻。

虽然我没有像战地记者一样在炮火中用生命记录一个一个新闻事实,但是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军事记者,我依然能与这个时代最有血性的人相遇,或许大多数作品并不惊天动地,但却真实地记录着为这个时代默默奉献青春的一群人,记录着他们在岁月静好中的负重前行。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升国旗唱红歌送祝福 盘点媒体国庆创意策划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献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媒体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详细】升国旗唱红歌送祝福 盘点媒体国庆创意策划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献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媒体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详细】

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大典报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详细】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大典报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