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1期

对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2018年01月21日07:43 | 来源:● 李明德 刘婵君 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对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伴随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持续进步,新媒体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面对迭代变迁,必须清楚地认识与把握新媒体的变化趋势与发展特点,才能充分地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去创新传播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目标。

  近两年,经历从全民参与的“众媒时代”向人机交互的“智媒时代”的跨越,新闻生产全过程与用户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颠覆式变革。本文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企鹅智酷等调查机构关于美国和中国网民新媒体使用情况的最新调查数据为依托,从形式、内容、用户、技术和服务等五方面提出对新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期望通过对新媒体发展轨迹的局部观察,为相关研究的深入与相关产业的扩展起到提示作用。

  形式:从视频化到直播化,政务直播的引领作用需加强

  在线视频服务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的媒体消费习惯。根据2017年8月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有61%的美国年轻人(19~28岁)表示自己主要通过网络服务来收看电视节目。这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已经有24%的美国人不再订购有线电视业务了①。我国的数据更加突出:网民对富媒体的偏好正在飞速上涨,2017年通过视频网站获取资讯的网民数量增长了228%,中国资讯视频消费的渗透率达到了61.8%,约等于美国数据的两倍②。

  在线视频服务的内容也实现了迭代式发展,从早期的电视节目在线收看,到原创视频发布,再到目前流行的网络直播,这种自下而上的互动社交方式,帮助普通人实现了话语权的更大解放。然而,视频直播的弊端也很快暴露出来,诸如突发事件现场记录、知识性直播等真正有价值的直播内容仅占少数,大多数直播平台都以生活化、娱乐化内容为主,日常生活的直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低俗化、庸俗化、妖魔化倾向。在此背景下,政府明显加大了对直播平台和视频发布的管理力度,以合理引导直播平台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正面作用。

  此外,完善与强化政务直播的社会功能,凸显其对网络直播的引领作用,也是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目前,政务直播呈现快速发展与多部门覆盖的良好势头,然而距离体系化、常态化与品牌化,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内容问题。当前,多数部门的政务直播主要还是应用于重大活动的报道。未来,政务直播应当更多地延伸到民众关心的社会、民生、经济等领域,尤其是面对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时,不推诿不避讳,积极设置直播议程,引导社会舆论。同时,把握好尺度,做好直播内容取舍,助推政务直播的常态化建设。其次要完善平台建设问题。当前政务直播主要通过第三方直播平台来实现,不可避免地与其他轻松、娱乐类直播混杂在一起,显得零散混乱不成体系。因此,要致力于打造独立化、专门化的政务直播平台,将直播主题分门别类,将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汇聚起来,形成政务直播矩阵。最后还要解决好影响力问题。政务直播与一般直播的不同,就在于其通常涉及的都是严肃性甚至枯燥性话题,较难调动起用户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各部门充分发挥直播技巧,学会将严肃的议题与轻松的表达方式相结合,以真诚互动代替官腔官调,完善直播情境,不仅让受众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这也是新时期提高政府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一环。

  内容:从移动社交到移动新闻,应重视对用户行为的持续研究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授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如今,不仅信息接收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信息发布者也已实现了随时随地上传信息(这里的信息是集合了文字、图像、视音频的多媒体信息),整个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传播时代。从初期的移动化社交,发展到移动阅读、移动音视频,再到移动化新闻资讯,移动媒体技术已经完成了从即时通讯工具向新闻发布平台的身份转变,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所占比例还在持续增加。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85%的美国人表示曾经在移动设备上获得过信息资讯,较2016年上涨了13个百分点;45%的人则是经常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新闻,较2016年上涨了9个百分点③;到2017年10月,中国网民的资讯消费也占到了网民使用手机总时长的29%④。

  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给人们的信息使用行为带来极大影响,研究用户在移动媒体平台的消费特征,对于移动新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目前这一领域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比如,移动传播时代,长篇新闻的命运如何?我们普遍认为,包含更多观点、更多信息来源和更多历史背景的长篇报道是纸质媒体时代的典型产物,在快节奏、高效率、碎片化阅读时代,长篇报道正逐渐失去生存土壤。然而,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长篇新闻报道在今天以移动化为中心的社会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手机媒体屏幕空间狭小,且人们时常使用手机同时处理多个业务,但是消费者在手机上阅读长篇新闻报道的平均时间,是阅读短篇文章时间的两倍⑤。这或许与移动设备本身的便携性和移动终端推送信息的易保存性有关。再比如,移动新闻阅读是否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如今,庞大的信息供给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处理能力。我们需要帮助筛选信息、节约时间的工具。移动媒体使我们能够在时间间隙中阅读新闻,这是其他类型媒体很难做到的。研究者发现,工作时间较长、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的人群,消费在手机新闻阅读上的时间更多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这种时间间隙中的新闻阅读效果如何、时间预算的长短是否会影响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等。这些研究能够帮助移动新闻供应商更加精准地预测目标用户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另外,移动新闻阅读是否会影响用户信息消费的多样性?新闻消费的多样性与现代社会的互动融合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用户不同新闻获取行为的相互交织状况,能够帮助我们勾勒出每个个体的社会身份⑦。同时,个体也能够通过在群体中分享各类信息的经历,来获得更多的社会参与感。然而,不同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新闻推送方式,多数移动应用都采用算法推荐的形式来进行个性化新闻服务。当个体所获取信息的内容越来越单一,信息的分化与群体的分化随之出现,甚至演变为整个社会意识的分化。因此,对移动传播时代信息来源多样性的探讨,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