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武汉大学2017

人民网与纽约时报网的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以3.15-4.15两家媒体涉及对方国家的新闻报道为例【3】

聂迪
2018年01月24日10:31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2.2 框架分析

加姆森(Gamson ,1992)将“框架”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了所选题材的范围;另一类是人们以此解释外在世界的架构。综合学界对框架的不同定义,它们的共同点是将“框架”视为一种认知、呈现事物的架构,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来凸显或降低某种信息的显著性,从而凸显特定的内涵,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恩特曼(Entman,1993)认为框架的功能是:“界定问题——核定一个因果关系主体的成本和益处;判断缘由——识别问题出现的原因;做出道德判断——评估因果关系主体及其影响;提出建议——提出并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预测其可能产生的效果。”

框架研究法能够弥补粗线条的内容分析方法带来的对新闻文本之细节分析的不足。本文选取两家媒体都较关注且与两国利益密切相关的“朝鲜核武器”议题,整理出样本中与之相关的所有报道,观察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在面对相同的议题时是如何进行报道的。

2.2.1 报道标题

通过标题文字,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二者不同的报道框架也能随之凸显出来。

从标题可以看出两家媒体对于对方国家与“朝核”问题的不同立场。人民网的这四篇相关报道中,除了《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是强调中美合作的主题外,其他的三篇报道的标题都隐含着对美国强硬军事态度的不满与对和平态度解决朝鲜核武器问题的坚持,从“猜测”、“沉重代价”这些词就可以看出来。而纽约时报网的这一系列报道则更强调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政治博弈,将中国看作美国处理“朝核”问题上的一个不安分的盟友——报道的标题提到,虽然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备受世界关注,美国也希望中国能和美国达成一致立场,并用“得到更多贸易交易”作为交换,但中国对朝鲜的态度却暧昧不明,虽然反对,却强调“和平共处”,还暗中增加了和朝鲜的贸易往来。虽然两家媒体对对方国家的做法颇有微词,但从标题也能看出来,“求同存异”、“联手合作”仍然是双方对待“朝核”问题的主流态度。

2.2.2 配图情况

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的报道配图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民网的报道中只有《美向朝鲜半岛附近派航母战斗群 朝方表无惧》有配图,由新华社记者拍摄而成,展现的是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在海上行驶的画面。而纽约时报网的这系列报道每篇都配有图片,图片含义丰富,下面附有详细的注解,如,在报道“China Says Its Trade With North Korea Has Increased”中,为讽刺中国与北朝鲜的贸易往来行为,纽约时报网配了一张中朝友谊桥梁的图片,并在图片下方注解中强调,中国今年第一季度与朝鲜的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4%。从照片内容来看,人民网的构图端正严谨,视觉冲击力小,而纽约时报网的配图构图和色调要相对丰富很多,视觉冲击力强,如报道“Xi and Trump Discuss Rising Tensions With North Korea”的配图就是事发一周前美国执行飞行行动的卡尔文森号及人员,画面近处是两位航母弹射官肃穆而立,远处是航母其他工作人员在指挥和操作航空母舰,画面清晰且构图具有空间延伸性,兼具审美与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2.2.3 报道倾向

媒体在报道中呈现的态度和倾向会影响受众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影响受众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按照上文的内容分析法中提到的报道倾向划分标准,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在“朝核”议题系列报道中呈现出的倾向如下:

可以很明显看到,在事关两国利益且双方立场不尽相同时,作为两国的主流媒体——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发布的报道所呈现的框架也是不同的,对双方国家的报道中观点可能截然相反。在面对“朝核”议题时,两家媒体对对方国家的报道都以负面报道为主,人民网的系列报道中有3篇突出了对美国军事制裁朝鲜的抨击和反对,而纽约时报网也有3篇报道直接点明中国与朝鲜的频繁贸易往来是不利于约束和制裁意图用核武器威胁世界安定的朝鲜的,其中“China Says Its Trade With North Korea Has Increased”一文更是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公开宣称会削减与朝鲜的煤炭贸易,但暗中仍然与朝鲜有贸易往来,讽刺意味极强。而两家媒体的正面报道皆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两国首脑会面时期,都体现了对中美合作关系的构想,并提出朝鲜问题是两国合作的关键问题。

3、小结

本文结合了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法,对2017年3月15日至2017年4月15日人民网的涉美报道和纽约时报网的涉华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两家媒体各自代表着两个国家的立场,在报道和呈现对方国家形象时表现出如下特点:

两家媒体对对方国家的报道频率都较高,且稿源都以本报社记者撰写的稿件为主,新闻报道是主要的报道体裁,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是两家媒体较为关注的议题,其中政治议题是两家媒体最为关注的议题,而“朝核”议题是两家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而“人权”问题也毫不意外地多次出现在纽约时报网的涉华报道中,从法律、政治到社会议题都有涉及。两家媒体对对方国家的观察皆基于自身立场的判断,虽偶有援引对方国家媒体言论的习惯,但都会选择性地引用,再进行加工。纽约时报网的涉华报道有40%产自中国,人民网的涉美报道只有13%诞自美国,纽约时报网的涉华报道虽说不上全然客观理智,但通过记者在中国的观察写下的报道要比在国内闭门造车要更有新闻客观性与说服力。从新闻配图来看,人民网的配图率明显低于纽约时报网,且配图风格不同,人民网的新闻配图端正大气,纽约时报网的配图颜色鲜明,色调更大胆,构图更精细。从报道倾向来看,负面报道占据了不小的比重,两家媒体对对方国家的政策、朝核议题的态度存在分歧,人民网的表现方式间接含蓄,纽约时报网的表现方式更加直接,人民网习惯用援引外媒观点的做法来委婉表达对美国政策的质疑,纽约时报网则直接用辛辣的标题和含义丰富的配图来表达抨击和不满。

就特定的“朝核”议题来看,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都表达了对对方国家态度和政策的不满,人民网认为美国的军事制裁手段不妥,纽约时报网也认为中国的放任态度以及与朝鲜的贸易往来是在助长朝鲜的气焰。但即便如此,“中美合作”也仍旧是这类报道的主流观点。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