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武汉大学2017

人民网与纽约时报网的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以3.15-4.15两家媒体涉及对方国家的新闻报道为例

聂迪
2018年01月24日10:31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在世界体系中处于核心国家的美国和处于半边缘地区的中国之间的关系备受国际社会瞩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当下两国的主流媒体如何报道和呈现对方国家形象成为了本文想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的报道为例,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对比两家媒体在报道对方国家时的报道频率、发稿地点、新闻议题、新闻类型、新闻体裁、流露态度、有无配图等情况,再用框架分析法分析面对具体的重大议题——“朝核”问题时,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是如何呈现报道框架的。

关键词:人民网;纽约时报;中美关系;朝核问题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化传播早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涉外新闻通常会影响受众对该国的观点和态度。Zucker(1978)认为,由于一般受众对国外新闻事件不能亲身经历,关于外国新闻的议程设置效果比国内新闻议程设置效果更强。

学者们习惯使用核心国家、半边缘国家与边缘国家的概念来划分世界体系中各国的位置。目前大家较为接受的划分方式(Gunaratne,1999; Kim和Barnett,1996; Rossem,1996; Wallerstein,1996)是,核心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半边缘国家是其他西欧国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和墨西哥以及非洲的埃及;边缘国家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国家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第一经济体,也是在国际传播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国家(H. Denis Wu,2003),而处于半边缘国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外交、经贸等关系会因为两国间各种利益冲突或共同利益而呈现不同的样貌,新闻报道是最直观的反映。美国的涉华新闻报道经历了三个演变过程——70年代的浪漫化阶段、80年代的天使化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妖魔化阶段(陈效,2010)。时至今日,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是怎样的,用了怎样的报道方式,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而中国主流媒体又是如何报道美国的,用了怎样的报道方式,塑造了怎样的美国形象……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探讨的主题。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问题

Q1: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是怎样的,用了怎样的报道方式,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Q2:中国主流媒体对美国的报道是怎样的,用了怎样的报道方式,塑造了怎样的美国形象。

Q3:这种报道方式与报道手段与过去相比有何异同。

1.2.2 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17年3月15日—2017年4月15日这一个月期间的人民网涉美新闻报道和纽约时报网涉华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人民网是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是中国主流媒体与官方媒体的典型代表。而世界范围内发行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是美国严肃新闻刊物的代表,其客观性与媒体的公信力得到了西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而在这一个月内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事件: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选举,中国总理李克强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以及日益严峻的朝核问题等。两家媒体对这些问题的报道和处理方式具有探究意义。

样本选取方法:分别在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页版的搜索引擎里输入关键词“美国”,“China”、“Chinese”,在一个月的时间范围内(3.15-4.15)搜索到957条报道。排除掉相关性极低的新闻报道后,分别剩余269、205篇新闻报道。通过电脑随机抽样,分别获取100篇报道作为本文所需的样本。

1.2.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对比分析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两批样本的报道频率、发稿地点、新闻议题、新闻类型、新闻体裁、流露态度、配图情况,分析两家媒体的主要议程设置和流露的态度。

2、为弥补粗线条的内容分析法无法深入到新闻文本深处挖掘隐含信息的不足,本文沿用了框架分析法,对相关新闻文本进行探讨,以期挖掘出样本更深层的信息。

2、研究过程与分析

2.1 内容分析

本文整合了以前媒体内容研究的维度,用编码表统计了两家媒体关于对方国新闻报道的报道频率、稿源、发稿地点、新闻体裁、新闻类型/议题、流露态度和是否配图等。

2.1.1 报道频率

中美关系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本文以2017年3月15日—2017年4月15日这一个月内搜集的媒体初始样本为例,观察两国的代表性媒体对对方国家报道的频率,详见表1。

两家媒体在这一个月内对对方国家的报道频率较高,平均每日超过6篇,纽约时报网相对更高。一方面,从1979年至今,中美的对立关系终结,走向建设性合作,往来频繁,贸易额从不到25亿美元到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从1000多名在华美国人到2万多名在华美国留学生,从相互隔绝到建立100多对姊妹城市……两国已建立起跨越太平洋的紧密联系。无论是面对朝核、中东等热点问题,还是应对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美两国都需保持沟通和协调;另一方面,这一个月内发生了多起引发媒体关注的事件,再加上朝核问题和美国一向关注的“人权”问题,所以双方媒体对对方国家的报道较多。除了两国元首会面、朝核问题等举世瞩目的焦点新闻外,纽约时报网还紧密关注中国的人权动向,因此报道频率稍高于人民网。

2.1.2 报道来源

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样本的稿源都以本报社记者撰写的稿件为主,其中人民网的比例要高于纽约时报网,占比60%。纽约时报网的新闻稿件来源相对更丰富,有接近一半的新闻来自路透社和美联社,而人民网的涉美报道全由本报社或其他中国通讯社提供的稿源。两家媒体都倾向使用自家媒体的通讯,其次为己国的通讯社,几乎不使用对方国家通讯社提供的稿源。

2.1.3 发稿地点

发稿地点可帮助我们分析记者采写报道时是否处于事发国家,一般来说,身处事发地进行的的报道更加客观真实。本文从四个维度对“发稿地点”进行编码——国内(针对媒体所在国而言)、国外(针对媒体所在国而言的对方国家,如人民网的报道发稿地点是美国纽约,纽约时报网的报道发稿地点是北京)、国外(除中美以外的其他国家)以及不明发稿地点。

人民网有一半的涉美报道诞自国内,记者身处美国写的涉美报道占13%,在中美以外的国家撰写的报道占10%。而纽约时报网的涉华报道有40%产自中国,在中美以外的国家撰写的报道则占7%。从报道地点来看,纽约时报网40%的涉华报道由驻华记者撰写,而人民网的报道多编译自CNN、BBC等国外媒体的英文报道,13.3%的涉美报道是记者在美国实地采写的。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