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传媒频道|人民网研究院

--2017武汉大学篇

历年获奖名单

 

2017人民网奖学金获奖名单:
陈昕怡、王子尧、左腾木、易舒冉、全幸雅、
蔡畅
2017人民网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
一等奖:张皖疆、杨涛、王佳昕
二等奖:王青欣、李硕、成倩、叶琼
三等奖:杨晨欣、邹文雪、万襄甜、李阳雪、
    石丽、聂迪

优秀论文一等奖(2)

张皖疆、杨涛

以“微博评论”为指标的传播效果测量模型初探——基于“@人民网”宣传类微博的社会网络分析
  在“大数据”不断深入传播学研究的今天,学界对于传播效果的测量仍然莫衷一是。不少研究者采用的“点转评”指标难以反映真实的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测量需要新的指标。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概念,以“微博评论”的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网络“规模”、“密度”、“相对度数中心度”为指标的传播效果测量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人民网发布的四条宣传类微博的传播效果加以测量,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详细 >>

王佳昕

微博与微信广告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对比实证研究
  本研究从用户角度入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UTAUT模型为基础模型,结合前人的研究和微博、微信平台特点,量化对比分析微博与微信广告的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最终分别得到微博广告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和微信广告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社会影响、感知精准性、努力期望和内容绩效期望对微博广告用户接受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精准性、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亲友关注度对微信广告用户接受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广告奖励与感知风险对两个平台的广告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都不显著。
详细 >>

优秀论文二等奖(4)

王青欣

新时代特稿写作探析——“非虚构”写作的文学技巧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日趋广泛应用的当下,记者逐渐从繁琐的消息写作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深度新闻写作,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深度新闻写作方式的革新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选题。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了“非虚构”特稿领域优秀的作品对其做出分析和归纳,从场景、有效细节、线索、故事的结构等方面入手,寻找其中存在的普遍性文学技巧。
详细 >>

李硕

境外记者如何问总理——基于1993—2016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的内容分析
  每年中国“两会”,是中外记者集合、竞争、展现各自风格的舞台,两会总理答记者问又是这个舞台的重中之重。本文选取1993-2016年间总理答记者问发布会文本为研究样本,对境外记者的提问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记者提问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且不同时期境外记者的提问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借助境外记者的提问,可以观测外交关系对记者表现的影响、考察中外媒体、西方媒体内部具有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详细 >>

成倩

“罗一笑事件”的舆论反转与演变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考察
  舆论反转事件近年来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对社会和谐造成很多不利影响。本文采用量化的内容分析方法和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基于新浪微博的数据,研究了“罗一笑事件”的舆论反转和演变,具体内容包括该事件舆论反转现象的呈现及不同阶段的舆论特点和不同类型微博在该事件中呈现出来的特点。研究发现微博主帖与回帖的态度倾向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甚至是高度正相关;舆论反转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是事件本身的震撼性以及描述事件的方式;传统微博、新闻网站微博和个人微博在舆论的生成与演变中呈现出不同的话语策略及角色,例如自媒体微博负责爆料,传统媒体微博负责引导等。
详细 >>

叶琼

抵抗、回应与收编: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日报》对雷锋叙事的再建构
  《人民日报》等党报一直是雷锋形象塑造的主力军。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亚文化对传统主流文化中的雷锋形象进行解构。从2005年到2011年,《人民日报》对网络话语置之不理,消极回应。2012年开始,采取了正面抵抗、侧面迂回、收编网络话语等策略,积极回应。运用最多的是迂回策略,另起炉灶代替原来被质疑、解构的雷锋形象,强调“根据史料”、“实地考察”。少量收编网络话语,承认“非主流”雷锋形象,并进行合法性解释。最后达到“还原一个真实的雷锋”、续写雷锋叙事的目的。
详细 >>

优秀论文三等奖(6)

杨晨欣

电视明星真人秀的微博营销策略分析——以《真正男子汉》为例
  电视明星真人秀利用新颖的内容吸引越来越多观众的注意,成功的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离不开成功的营销策略。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宣传获得高收视率,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中的微博营销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具体说来,其微博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图文微直播的内容营销、引爆全民讨论的话题营销和基于舆论领袖的圈子营销。由此,节目官方微博通过运用多种营销策略,拓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话题空间,促进明星效应下的裂变传播和粉丝互动的多层级传播,从而促成节目热播。
详细 >>

邹文雪

新浪微博中新闻传播效果评估的创新研究——基于测量指标与操作方法的可行性讨论
  在微博平台中,新闻消息的扩散速度较往日而言呈现出飞跃的态势,但具体的传播效果却难以简单地评估。根据“SIPS Model”评估模型对效果层级的划分,微博中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则分别处于“认同”、“识别”或“参与”、“分享与扩散”的不同阶段,传播效力也由低到高。此外,微指数作为考量传播效果周期变化的指标也成为了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应该根据各指标不同的功能属性和价值承载选择不一样的量化方法。其一,评估微博的评论,通过评论规则库系统和空间向量模型对内容进行排查与聚类,掌握用户关注和讨论的核心问题,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其二,评估微博的转发,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出转发配文的语义矩阵,从而分析用户的总体态度倾向,以“文章周一见事件”为例。本研究通过分析新浪微博中不同测量指标与操作方法的可行性,尝试为传播效果评估提供新思路。
详细 >>

万襄甜

公共灾难事件在互联网传播中的框架建构与互动——以“上海外滩踩踏”、“天津爆炸”、“东方之星”三个事件为例
  本文选取了“上海外滩踩踏”、“天津爆炸”、“东方之星”这三个典型的公共灾难性事件,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并结合框架理论,对官方和公众两个场域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与框架建构中使用的8个通用框架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官方与公众场域在对框架的使用上存在多层次的差异,双方对事实的认定具有统一性,而公共灾难报道的信源向多元化发展。官方与公众在公共灾难性事件的归因问题在时间上体现出错位。公众在网络意见表达上有明显的情绪化特征。文章的最后提到了研究的不足。
详细 >>

李阳雪

“表情包大战”下,两岸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基于“文化代码”理论的案例研究
  “帝吧出征Facebook”起源于由娱乐节目引发的两岸的民族国家认同冲突。本文将结合文化代码理论,以“帝吧出征Facebook”为案例,透视作为虚拟社区文化代码表征的表情包,在网络跨文化传播中造成的问题,与提供交流空间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这场“出征”中,“表情包”具有改变台湾媒体塑造的“大陆落后”的可能,表情包的元叙事功能还为跨文化沟通创造了空间。“表情包”是“帝吧”社区文化代码的表征,在这次出征中也是“大陆民族国家认同”这一意义体系的表征,“表情包大战”的狂欢遮蔽了文化认同的差异与大陆网民的“民族中心主义”,跨文化沟通的破冰依旧是想象性的。
详细 >>

石丽

虚拟现实(VR)技术对传播媒介的影响研究
  新技术对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这已经在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中得到充分体现。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俨然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交流工具,VR颠覆了用户的感官体验,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传播”的交互模式。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可实现跨时空在场交流的新型传播媒介,VR技术将对传播媒介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传播媒介业界已利用VR技术做出许多尝试,且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对目前炙手可热的VR技术的相关概念、特性、发展历程及其传播学应用和对传播媒介发展的影响进行梳理,同时在紧跟传播媒介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对VR技术进行反思,批判性地看待VR技术对传播媒介发展的影响,以期从传播媒介的视角探讨VR技术,弥补目前学界过多从技术角度研究VR的不足。
详细 >>

聂迪

人民网与纽约时报网的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以3.15-4.15两家媒体涉及对方国家的新闻报道为例
  在世界体系中处于核心国家的美国和处于半边缘地区的中国之间的关系备受国际社会瞩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当下两国的主流媒体如何报道和呈现对方国家形象成为了本文想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的报道为例,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对比两家媒体在报道对方国家时的报道频率、发稿地点、新闻议题、新闻类型、新闻体裁、流露态度、有无配图等情况,再用框架分析法分析面对具体的重大议题——“朝核”问题时,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是如何呈现报道框架的。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