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制造者:从粉圈用语看粉丝心理及粉圈文化【4】
四、以“偶像”为载体的理想投射
在粉圈用语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样一句话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粉丝对于偶像的感情发展的顺序,被外貌吸引,被才华折服,但最终因为人品才确定自己对他的爱,从这一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偶像就像是某种理想人格的存在。在我的深访中,受访者几乎都会提到自己的偶像人“特别好”。
杨同学回忆自己喜欢权志龙的过程,“一开始我也没有特别喜欢权志龙,高一的时候大家说到权志龙,我也觉得一般。最开始就是听歌,然后开始看他的综艺,觉得他人特别好。然后再加上才华,后来就越看越顺眼。”
现在读高中的韩同学是张继科的球迷,她说“张继科,他的球,他的人,他的高潮,他的低谷,他对于乒乓球的态度无一不在激励着我,张继科在我学习与对事物的坚持态度方面上改变了我很多。”
即使在粉同一个偶像,拥有相同的偶像“文本”,不同粉丝对于自己的偶像也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王凯的粉丝梅小姐这样描述自己喜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颜,颜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双商高人品高演技不错这些都算是加成吧,都是路粉转死忠的加成条件。第二就是人品吧,就觉得他真的是个好人。第三就是演技和作品。专业上的优秀会让你仰视,你也会感到圈内或者说业内对他的尊重。再往后就是双商高,机智,梗多,这点我刚关注的时候还觉得挺惊喜的。因为那个时候路人对他这种演员总会觉得是老干部,国企出来的,应该性格挺沉闷吧或者怎样。没想到这么有意思,人情世故也很上道。再再往后就是仪态好啊之类的,这个可以算进颜了。”
而现在在北京上大四的宋同学则是通过看一些访谈,从王凯的角色粉转成了真爱粉。她觉得王凯“首先,很坦荡,不讳言自己的过去也不卖惨,比较喜欢他这种“一切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的生活态度;第二,对本职工作很热爱而且很敬业,对演戏的态度始终很端正;第三,豁达达观,我认为他活得比较通透吧,面对“一夜爆红”的心态我比较欣赏。”
从上述粉丝的表述看,她们对于偶像的喜爱其实并不是像外界以为的那么“脑残”,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考量。偶像其实就像是一块幕布,通过它能够将粉丝心中所认同的价值观、品质、特点等投射上去。这些被投射的内容也许是粉丝自己本身并不具有的,但通过对偶像的崇拜,对这样一个令人骄傲的形象的追捧,可以获得一种自身的补偿;这些被投射的内容也可能是粉丝本身所恪守的,在某个明星身上看到了类似的特点后,就会得到强化,引起共鸣,从而减少和偶像的距离,变得更加“死忠”、“真爱”。
第四章 从粉圈用语看粉圈文化
粉圈用语作为自生性的一种粉圈文化,不仅可以看出粉丝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它得以窥见粉圈这个亚文化全体的生态特征和突出特点。
一、以“忠诚”为核心,内部张力与外部对抗并存
从第二章的分析来看,粉圈用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一部分词汇或句式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字面意思理解其用法,例如对偶像的夸奖;另外一部分则显得非常隐晦,即使是认得每一个字,恐怕也难以正确理解其含义。在进行深度访谈时,对于粉圈用语的使用语境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追问,例如“对于粉圈用语,你最早是在哪里接触到的,当时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些用语目前在粉圈的使用状况如何?”、“你对这些粉圈用语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最常用哪些词?用在哪些场合或者情景中?使用的频率大概是多少?”等问题。
所有的被访者对于粉圈用语的使用语境,都给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在“撕逼”时使用得更多。不过,“撕逼”只是表面的手段,其背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展示对于偶像的“忠诚”。对于粉丝来说,偶像就像是家长制中高高在上的、默不作声的父亲,粉丝要做的就是尊重、仰视、崇拜他。
这一结论来自于我长期在兔区、八组、微博上的参与式观察,但是同时也在深度访谈的时候得到了印证:
杨同学认为,“粉丝和偶像之间还是要有一定的距离,就真的‘仰慕’就好,就不要有什么破格的行为。在我心中,他就是那种高高在上、闪着光辉、发着光的那种人。”
韩同学说,“他是我可望而不可得的,即使我现在正朝着他的方向前进。”
何同学说,“他是我仰慕的对象,像是一种榜样和精神支柱的存在。”
所以,选择进入到粉圈参与日常讨论、介入粉圈活动而不是以旁观人的心态独自喜欢偶像,其实就意味已经进入到一种独特的价值体系当中,在这样一个社群中,年龄、性别、学历等都不再是区分你我的标志,而是对偶像的爱和忠诚。有学者曾分析过,“粉丝对偶像表现出的忠诚精神是执着的,甚至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阶层。粉丝们的狂热表现出一定的理智无序、精神幻想和幼稚 。”因此,在“忠诚”这个绝对至上的价值观的影响下,粉圈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态:内部的张力和外部的对抗并存,而这正是由不理智的“撕逼”体现出来的。
(一)内部的张力
在正式进入到粉圈前,有一个不成文的认领“粉籍”的过程,就是对你这个个体属性的认定,你是以哪一种身份出现在这个粉圈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不少粉圈用语诞生,例如上文归类的属性词汇“纯粉”、“散粉”、“团粉”等,它们就像是每个粉丝身上的无形的身份证,在粉圈的一言一行都是这个身份的佐证,一旦你的言行和你所认领的粉籍产生矛盾之处,就可能会成为被内撕的原因。
在深度访谈中,来自湖北的梅小姐认为,内撕主要会发生在三种情况下:1.互相看不惯意见不统一,比如你觉得爱豆公司好,我觉得公司很烂;2.觉得她做这件事不妥当会对爱豆造成不好的影响(即上文所说的言行和粉籍不一致);3.盗图、二改、骗钱等一些人品行为。
梅小姐是娱乐圈明星王凯的粉丝,但是她所说的这几种情况在体育圈粉丝群体当中也有所体现。北京某大学大四学生任同学是乒乓球运动员许昕的粉丝,她回忆在粉圈的几次内撕情况,主要就是“运动员成绩不太好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就会比较着急,就会说他不好啦,打不出来啦,但是另外一部分人就会心怀希望,觉得他一定可以,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有一点撕,不过这也不算特别正式的撕,大家会各抒己见。”
所以总体来说,内部撕逼的情况主要是围绕着“身份的认定”和“观点的交流”两部分,有关粉丝属性的词汇在这一种情况下会使用得非常多,这样两种争端的出发点都是自以为自己的言行更能体现对偶像的爱。尽管意见不统一,但是这种撕逼总体上来讲是比较温和的,所以称之为粉圈内部存在的“张力”。
(二)外部的对抗
粉圈外部撕逼的激烈程度和内撕显然是不在一个量级的。很多访谈者在谈到外部撕逼时,都会提到“非常团结”这四个字,呈现出一致对外的态势。至于撕逼的原因,梅小姐介绍一般是“资源冲突,或者感觉将对自己的偶像有威胁,或者感觉被威胁。”在粉圈用语中,“C位”、“番位”、“吊打”、“强推之耻”、“销量”、“应援”、“实绩”、“蹭热度”、“非官宣不认”这些词显然就是围绕着资源和威胁这个主题展开的。同样的情况在体育粉丝圈中也有所印证。
“我觉得撕得比较严重的是对外面的情况,比如说跟张继科的粉丝。大家可能会觉得国家队对他的态度啊、安排的事情啊这方面可能跟预期的不太一样,所以就会去@刘国梁,去说怎么还没有教练竞聘。我觉得他的粉丝去撕队友还不是特别明显,更多的是对国家对他的身份和地位的定位啊、资源相关的这些内容会去撕”(来自任同学的叙述。)
之所以说外部撕逼的激烈程度和内撕不是一个量级,是因为不少受访者在讲述有关话题时,都用到了“恐怖”、“可怕”这类的词汇,这是因为在撕逼的过程中,会有非常恶毒的惯用手法和话语。
杨同学讲过她曾经经历的撕逼,“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和别人撕逼,就被扒出了她的微博,给她p了遗照,还建了一个新话题叫xx今天死了吗?而且饭圈动不动就是“你妈死了”。如果我要是当妈的,我的孩子天天在外面惹事,我还老是被说你怎么还不死啊,我就觉得很难受。”
撕逼,虽然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不理智的地方,但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展现对偶像的忠诚和爱。一方面可以给偶像扫清路障,另一方面则是加固了粉丝团体内部的稳定程度,自己对于偶像的感情也会在付出了时间成本、情感成本、经济成本之后更加稳固。一个高高在上、不说话的权威的“父亲”形象越发明显。
二、不成形的粉丝等级结构
安德莉亚?麦克唐纳在《不确定的乌托邦——科幻小说的媒介粉都和计算机中介的交流》一文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粉都就像布迪厄所描述的合法文化一样,是有等级的,而且等级存在于多个层面 。”她的研究于1998年进行,这一时期正好是赛博空间和互联网技术刚刚萌芽的时期,所以在她看来,互联网技术能力和接触机会决定了粉都中的尊卑次序。具体来讲,等级可以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知识的等级。拥有关于粉都客体越多的知识,等级越高;第二是粉都层次或性质的等级,这是通过粉丝参与的程度来划分的,出席粉丝活动的要比不出席的等级高,出席官方举办的活动的要比出席粉丝自主举办的等级高;第三,接触机会的等级。接触到粉都客体的机会越多,等级越高,这里主要指的是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第四,领导者的等级,在粉丝群体中会划分成不同的小团体,处于领导地位的要比非领导地位的等级高;第五,场所的等级,在现实空间和粉都客体发生联系的要比在网络空间中发生联系的等级高。
这一研究成果在今天的粉丝团体中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按照这一理论,拥有越多和偶像相关的信息、参与偶像活动越多、在粉丝小群体中有领导作用,在粉丝群体中的地位越高。这一猜想在我的访谈中得到了部分的印证。
在粉圈中,处于最核心最高等级的无疑是偶像本人,接下来一层是后援会、粉丝站等官方组织。在粉圈用语的研究中发现,粉丝的确会用“粉头”、“大大”、“巨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一类比较有号召力和领导力的人,具体表现就是她们在微博上有比较高的关注量和转评赞数量,可以说她们是粉圈中掌握了话语权的人。也会用“散粉”、“小透明”来表示那些在粉圈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粉丝。。
根据受访者提供的信息,在粉圈中,所谓的“大大”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舆论领袖类的,她们会便显出一定的领导能力,会站队,在出现一些和偶像有关的负面新闻或虚假消息的时候,会写很长的公关文,制图,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解决粉丝的烦恼或疑惑。
第二类是前线类。这些前线粉能得到较多的关注是因为时效性强,她们经常会跟着偶像的行程走,及时传回和偶像相关的信息,类似于新闻发布的工作。
第三类是产出类,她们有剪视频、画漫画、p图等各种技能,俗称大触,这些人会增强粉圈的活跃度,并且对外安利爱豆。
可以说,只要具有上述提到的任何一种特质,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粉圈“大大”。虽然大大们掌握了较多和偶像相关的信息,参与偶像的活动多,具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就处在等级高的位置,“小透明”就在最底层。
正如任同学所说,“粉圈的大大中,会有一些人有一些特别的权利,但感觉分层不会特别明显。比如官方的后援会会有更多和你喜欢的人更加直接的接触,她会搞到一些福利啊,但不过也只有这样一个后援会,所以觉得其他人就没啥区别。”这样的观点,在其他几位受访者身上也得到了展现。
“不管是哪种大粉,对于一个粉圈来说,都不应该对其有超越爱豆本人的崇拜,不能有“没了这个大粉我就不知道该怎么粉下去”的心理,大粉做错了事就直接挂,不能姑息。”(宋同学)
“有的大大说的如果很对的话我会认同,毕竟有召集力,但是有些人在当了大大后忘记初心自我膨胀的话,对于那些人我很厌恶。”(何同学)
“他们在一定的事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你不能因为你是大大你就觉得你跟别的粉丝有什么不一样,因为在权志龙眼里你跟别人没什么区别,我们总不能因为你是饭圈大大,我就让你在看演唱会的时候站到第一排吧,你是没有什么特权的,只不过是遇到了某些事情你要站出来说话,因为你粉丝多,你可以引导风向,这是你义务性的事情。我觉得大大的三观还是很重要的。”(杨同学)
所以,在粉圈中并没有一个完全成形的等级金字塔,除了被仰视和崇拜的偶像本人和他官方的后援会以外,其他人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地位上的差别,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粉丝依靠着信息不对称来获得了另外一些粉丝的关注,成为了她们去更便捷、更有效、更全面接触偶像的桥梁,她们所获得的这些关注实际上还是依托了偶像本人的光芒。如果这些“桥梁”想要一跃而上,让自己成为被崇拜的目标,很有可能就会被其他的粉丝“手撕”。
不过,产生粉圈中有地位差别的认识很有可能是由金钱导致的,因为在粉圈粉丝花钱买名声的行为层出不穷。“如果有些人特别有钱,就是在为偶像集资的时候就会打五千、八千的那种,这个时候就会有人会去转她的微博叫她爸爸。”杨同学回忆曾经的一次集资经历时这样说道。在粉圈,似乎花钱多就变成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爱偶像、底气更硬的标志,这显然是一种不良风气,而且在低龄粉丝群体中会比较常见,而在我所访问的高中生、大学生、已经工作的粉丝中,都对这个现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