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7年12月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之民族特色

周德仓
2018年01月29日15:48 |
小字号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随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深化,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也成为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也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着重于解析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之民族特色的呈现,同时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未来发展提出预判。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独特现象。面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向中心化”,关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关照中,作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思考的焦点。

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并非虚构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概念,实际是基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范畴的凸显。“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诞生的土壤,实际是中国新闻传播现实和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最质朴的说法,就是一般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已经不能完全诠释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现实,必须寻找新的观察视角。“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虽然还未成为新闻传播学学科构架中的一个层次,但却成为新闻传播学一个特色研究领域,同时就必然衍生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概念。事实上,有学者就从传统学科逻辑出发,否认“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存在,但新闻传播的现实却会给予积极的呼应。有学者也对民族院校未能彰显民族特色提出批评:“当前我国民族类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差异化定位不够明确,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创新等方面与其它高校的同质化倾向较为突出。”[1]

(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既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现实,也是中国新闻传播本土化的一个途径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此决定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就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般的新闻传播理论实际并不能完全解释和指导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实践,有很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关于多语传播、对外传播、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民族文化传播等诸多问题。确立“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新范畴,就是要面对这种现实,提升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力。

自“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概念创建以来,关于这个概念内涵的厘定,一直存在争议。人们在“直觉理性”上基本上能明白这个概念的含义,但当需要准确地下一个定义的时候,却不无困惑。笔者觉得首要的并不是要确定一个完美无缺的定义,而是应当简明厘清基本范畴,为学术研究确立逻辑起点。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范畴,应当包括三个层面:关于少数民族母语媒介的传播,这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核心层次;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这是从地域视角的理解;关于少数民族的“关联”传播,这是从传播内容视角的理解。这种诠释,当然说不上精准、完善,但大体勾勒出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地图,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般前提。当然,在操作层面,一般更多地是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来勾画学术边界,所以就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即“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误读。

当然,在学科层面,“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未能获得名正言顺的身份认证,但这并不能证明它是一种虚构,更不是伪命题,而是学科建设的一种视角。在传播学传播到中国三十多年的历史时期里,传播学尚未做到生根发芽,依然水土不服,证明它还未能在根本上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实现深刻的融合,未能成长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因此,传播学的本土化已经成为传播学在中国获得重生的强烈呼唤。依据笔者的理解,传播学本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同时也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化)、民间文化等两个重要途径。

学术界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采取了一种奇妙的态度:一方面,很多著名学府及著名学者已经意识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巨大“想象空间”,有限介入(矜持介入)该领域的研究,甚至不吝言辞,激情倡导这一领域的研究,但同时又很矜持地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甚至藐视它的学术价值,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不愿意授予其“主流研究”的地位和声誉。这种正统的学术价值观,与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背道而驰。从来就没有天生的主流研究,决定是否拥有主流研究的地位,实际取决于现实需要的强度和学术研究本身的成就。

(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类型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虽然仅仅是学术观察的一个视角,并非行政管理的分类,但也着重体现在如下方面:

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全国15所民族院校,不仅全部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而且主要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使命。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毫无疑问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主体,突出地体现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教育——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教育机构,直接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责任,体现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新闻传播教育当然应以培养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为己任,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面”。

与少数民族相关联的新闻传播教育——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阵中,会涉及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它们既不归属于民族院校,也未分布于少数民族地区,但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相关联,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组成部分。如在内地院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包括研究生),各类新闻传播专业培训,涉及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和研究机构,包含有少数民族传播文献的图书情报机构、出版社,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播媒介)等。

(三)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殊性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依据,就是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双语或多语传播。根据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少数民族地区的通用语言是汉语和各少数民族母语,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这种语言权利和接受习惯,使双语或多语传播成为常态,构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最醒目的标志。多语传播成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对新闻传播教育形成直接影响,并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内在构成之一。少数民族文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方面。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宗教信仰自由赋予不同民族的公民权利,与此同时,宗教事实上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成部分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演化成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对抗因素,成为新闻传播的难题。如何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然也是新闻传播教育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不同民俗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尊严,如何使新闻传播遵从不同民族习俗,也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必须面对的课题。

——传播环境的特殊性。从地理环境而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属于边疆、西部地区,因此在传播环境上就形成了突出的特点:地域辽阔,传播成本大;城市规模有限,社会经济不发达,传播市场有限;传播基础薄弱,包括传播历史积淀有限,媒介传播力不强,等等。如何克服地理环境的制约,发挥新媒体优势,超越时空局限,提升传播力,将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应对的难题。

——政治生态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政治生态十分特殊,并对新闻传播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国家民族政策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发展的根本依据;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新闻传播的最高原则;民族文化传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使命;国家形象传播是新闻传播的重大责任。凡此等等,共同构成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特殊政治生态。这就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重大课题。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