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学角度分析表情包的流行因素【2】
(二)网络交流为表情包传播提供沃土
1.“读图时代”“浅阅读时代”成为表情包流行的时代背景
植物的发芽成长需要依托肥沃的土壤,表情包的流行也难以脱离读图时代和浅阅读时代对人们生活及阅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引爆了信息的传播,根据2011年的统计结果,我们当时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人们苦恼的不再是信息如何获取而是如何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每天接触的只是碎片化信息,并且难以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只是停留于对信息的获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从面对面更多转向了以网络社交平台为纽带,从用嘴说话更多转向了用手打字,在此背景下,表达方式更加多样的图片相比文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更加直观将复杂的故事、理论简单化、情景化,帮助人们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把握事物的本质,浅阅读时代和读图时代成为了表情包流行以及传播的有力载体。
2.多屏交互加速表情包流动
现在的时代是由手机、电脑、ipad、电视等形成的信息互通、共享的多屏时代。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68.5%的新媒体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38.5%的新媒体用户选择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看电视时“多任务”现象普遍存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互联网用户会用其他设备进行社交网络交流等行为[4]。在表情包的使用过程中,如若在微博里看到了较为喜欢的表情包,可以保存在手机上,再从手机中运用到qq、微信等一切支持图片的app中,除了个人app之间的信息共享,我们还可以收藏别人的表情包供自己使用,另外,当用户希望在电脑端使用表情包时,可以通过QQ、U盘等多种方式传递,这样多屏交互信息共享的传播特点极大加速了表情包的流动。
(三)受众的特殊心理需求推波助然
1.亲民性
表情包本身是作为一种语言而存在的,而语言是一种社会化机能,具有原则性、社会性和集体性,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这一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他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新的语义世界。在现代社会中,人从出生就要学习去适应这个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成为语言的使用者而非创造者。而伴随着UGC时代的到来,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生成者,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话语权,表情包作为UGC时代产生的新型语言,对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曾指出:“人们根据他们在互动进程中的卷入情况来评估情境,人们总是寻求成为人际互动进程中的一部分,当人们感受到被卷入时,将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而当感受到被逐出时,则体验到消极情感”[5]。在表情包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不再仅仅是去学习适应新的环境、融入表情包文化,还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创作出新的为大众所接受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参与互动进程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人们不但是表情包的使用者,更成为了表情包的创造者,它的开放性与互动性迅速吸引了大批青年用户的涌入。
2.从众心理
表情包是根据传统网络表情符号衍化而来,并不像语言一样是每一个新生命体为了适应社会而必须学会的一种机能,表情包只在特定的懂得这一语言文化的群体之间传播,因此笔者将目前表情包的传播方式归为群体传播的范畴,每当有人进入到了这一群体,就不可避免要接触这一群体的语言文化,在群体传播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趋同心理,即从众心理,也称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6]。所以当新用户想要进入表情包的使用群体中时,就会迫于某种压力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机制以便更好的融入这个集体。
表情包也是一种快餐文化,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特征,能够紧跟社会潮流,表情包的制作往往紧随时下流行的电视剧、段子、热词、热点新闻等,所以刚刚落幕的春晚又成为了表情包的诞生地,年轻人们为了表示自己紧随时代潮流,消除与旁人的隔阂,不由自主学习时下最流行的表情包文化,以便与其它年轻群体达成共识,为自己构建平等的社交氛围。还有部分老年人为了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也会去学习这样一种新的语言机制,从而诞生了众多老年表情包。
3.自我价值的彰显
随着表情包的流行和人们对表情包的使用,表情包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社交语言,人们对于表情包的选择性使用成为了人们性格体现的重要方式。往往具有恶搞性质的表情包越能唤醒人的使用欲望。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大众承受着难以言表的压力,他们渴望从网络世界中找到发泄压力的出口。而表情包这样一种集“自黑”“自嘲”“草根”等特质为一身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人们宣泄情感的手段,通常情况下,越是丑陋的东西人们越是想要去隐藏,而表情包恰恰给了“丑陋”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机会。在这个“美”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世界中,丑陋往往代表着反叛与个性,表情包成为了普通大众用于彰显个人价值、展示自我、向传统价值观挑战的武器。
三、结 语
综上,本文通过表情包自身、传播过程以及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分析表明,表情包自身的多重意义以及趣味性,搭配当下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及多屏交互,十分恰当的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但这种趋势有利必有弊,只不过在表情包兴盛之际人们更多的是看到它为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笔者认为,过多使用表情包更是信息时代大众“失语”的显著特征,表情包使用弊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数据[R].腾讯,2016.
[2] 全球用户Emoji使用行为大数据报告[R].kika,2016.
[3] 杨茂勋.普通语言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25
[4] 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R].艾瑞咨询,2016.
[5] 乔纳森·特纳,简·斯黛兹.情感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