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3期

以传播学角度分析表情包的流行因素

田选宁
2018年05月04日09:5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表情包作为网络社交文化下的产物,已然是当下跨屏时代人们交流的宠儿,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络亚文化,为人们参与网络社交和网络意见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手段。表情包的诞生及发展壮大绝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根基。此文立足传播学理论主要从表情包自身,表情包的传播方式以及表情包的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流行原因。

关键词:表情包;传播;流行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3-0160-02

一、网络表情的诞生与发展

网络表情是从文字符号演化而来,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第一次使用了这样一段字符:“:-)”,宣告着世界上第一个符号表情的诞生。随着字符表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日本推出了颜文字,颜文字是在日语的基础上以语言符号作为补充,形式更加多样,表达更加生动,类似的字符表情之后在韩国和中国也有出现。字符表情更加直观形象表达情感的特性使它很快获得人们的青睐。后来随着社交工具的更新换代,字符表情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多社交通讯公司纷纷在产品中加入了一些图标示表情如 ,根据腾讯QQ发布的《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数据》,中国网民2016年发送了303亿[1]此表情,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表情。再后来,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emoji表情诞生,成为人们聊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底,Kika 发布了《全球用户 Emoji 使用行为大数据报告》,报告表明“笑哭” 的表情以21.25%[2]的发送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表情。2008年,网络红人王尼玛在网络上贴出了“暴走”表情包,以简单的手绘技巧和夸张的表达方式很快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眼球,“暴走”表情包的走红正式打开了读图时代网络表情包的市场。

二、表情包流行的深层分析

(一)表情包饱含符号价值

1.“能指”“所指”意义丰富

现代语言学奠基人弗迪南·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教程》中确立了符号的概念,他认为任意一个符号皆由能指与所指两部分构成。关于能指与所指,杨茂勋提出:“‘能指’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概念,并不指代某一具体的物质”[3]。能指是具有物质性且能够被感官感知的,而所指则是人们共同的联想,是后天教化的。以“红绿灯”为例,其能指是三个颜色分别为红、绿、蓝的发亮的灯,而所指则是一套完整而深入人心的交通规范准则。在表情包的使用中,一种情绪可以通过多种表情包传达,一种表情包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理解意义,而这种复杂的能指与所指在相应的受众群体中以一套潜在的规则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表情包多重的能指与所指意义赋予了人们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

2.趣味性较强

网络的开放和包容孕育了独特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主体是普通大众而非精英阶层,在网络的助力下,恶搞表情包成为了表情包的主力军,比如对经典蒙娜丽莎的恶搞,对影视剧主角的恶搞,这种恶搞往往采取夸张化的表现手法;夸张,主要是指表达方式的夸张,即通常捕捉某一夸张的表情或动作制作表情包。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倾向于表象的、浅层次的感官愉悦,所以表情或者动作的捕捉往往是以“低俗”“自黑”等为主,目的在第一时间吸引眼球,伴随着这样的趋势,往往越具有恶搞性质的表情包越能够唤醒人的使用欲望。表情包诞生之前,人们想要通过网络表达气愤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纯文字的表达“我很生气”,另一种是采用输入法自带表情表达自己的愤怒,但是这两种表达方式远不能生动表现愤怒的程度,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表情包来解决,表情包具有普通的文字和表情难以比拟的“魔性”,往往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另外,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人们往往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或者面对面的肢体接触进行交流,而当下,网络交流成为了主流方式,人们往往隔着冰冷的屏幕进行文字交流,双方都难以辨别屏幕另一端的语气、表情、态度等,而应运而生的表情包恰恰能够弥补纯文字的生硬,当出现尴尬或不知怎么回话的情况,表情包可以起到缓解气氛的作用,且图像指向的不明确性又为沟通双方留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创造轻松的沟通氛围,增加趣味性。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