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4期

打造有自媒体基因的传统出版【2】

金萌萌
2018年05月17日13:52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中产崛起、阅读群体的新需求

中国近三五年观念上发生的巨变令人措手不及。微博、微信、直播、B站刚出来的时候还是大众传播、全民娱乐,一转眼就变成了知识付费。这必须从中国新阶层的崛起、阅读群体的变化说起。

城市化进程一直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2016 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为 57.4%,有专家预计2020年将达到60%,且未来十年仍将快速增长。城市化意味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同时也孕育了新的人群——中产阶层。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进了城,有了更好的工作、更光明的前景,有知识、有文化、经济相对宽裕,但每年都有更多的人涌入城市,每个人向上攀爬的欲望与所面对的激烈竞争,形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对挑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学习,通过获取知识,提升自己,抢占先机。知识焦虑衍生出知识付费热潮,也就顺理成章了。

亨利·卢斯在《出版人》一书中提供了极其近似的案例。1920年的美国,城市化率为51%,亨利·卢斯敏锐地抓住新兴中产阶层的特质,创办了《时代周刊》等一系列刊物,用他的话说就是:把有价值的内容,以服务的心态提供给有上进心、渴求知识和阅历的新进者。而今时代虽然改变了,但新兴中产阶层的需求却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深度的内涵型

进入城市的知识阶层面对大规模的社会协作,除了学校习得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跨专业思考、沟通、管理等方面的素质,这也是经管类图书曾经大行其道的原因。但管理学能提供的仅是方法,现代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内涵和人格魅力才是令人信服的源泉。而这方面的提高需要文、史、哲、艺术、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熏陶,不可量化,也不可速成。近年来各种平台此类非应用型知识课程的销量逐年上升,仅略低于商业类课程。

(二)节省时间的服务型

时间才是现代社会最贵的东西。因此帮别人省时间会变成一种全新且巨大的价值。近年来各种微课、训练营的宣传五花八门,“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每天5分钟明白一个商业规则”“12堂课让你成为演讲高手”,其核心就是帮助用户用最短的时间获得知识。规划学习方向,提供方便的课程,帮助人们在职场快速进阶,这就是自媒体巨头在两三年内强势崛起的法宝。

四、基因重组、传统出版的新路径

当今有庞大的阅读群体、强烈的知识需求,传统出版为何却一路下滑?一句话:老办法抓不住新机会。不管传播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价值的内容实际上没有变化。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内容依然为王,深耕内容是根本,在成王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深耕内容,就要在专业性上下功夫,提供干货知识、深刻洞见才不容易轻易被替代。

然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传统出版曾经的重镇,为什么还只是库存呢?过去的出版,编辑就是选择、校对,最多设计得好些。而知识服务时代,要研究的是用户心理,做到最省时、有效、易懂,而且还要能触发需求。传统出版必须放下高冷的身段,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学习内容。因为有需求的内容本身就是最好的渠道。

有了好的内容,资源的深挖和垂直服务也很重要。同一内容在纸媒、数字出版还不是终点,必须尝试多种形式表达,提升内容穿透。如开发音频、微课、社群分享、直播、峰会沙龙等。很多大V立志做有传统出版基因的自媒体,比如得到APP的实体书销售就经常出现过万单品,目前还新推出“少年得到”,向全年龄段进军。而全球主要的传统出版集团都在独立发展自己的数字化业务平台。有自媒体基因的传统出版,是一条可尝试的、反向思维的新路。

众媒时代,出版的边界在无限扩大,多元融合是发展方向之一。内容创造的成本高昂,在此方面传统出版有着丰厚的积淀;而新媒体善于以技术和新兴形式吸引眼球。两者的合作共赢是全球内容产业的关键对话。未来的行业发展,融合是大方向。每一个新产业链的诞生,有赖于化解原本对立各方的商业博弈,以合理的分配机制,重新构建利益体系,制定新的市场规则。传统出版与自媒体基因的深度融合前景光明,但成就科学完备的价值互换和共生共赢,还有待出版业者深入研究。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