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会。新作《那年那信》全书共30个篇章,敬一丹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反映了新中国家庭的生活变迁。敬一丹的好友,央视名嘴朱军和白岩松也到场分享了他们各自与“信”的情缘。(文字综合北京晨报、中国新闻网、CCTV看点等)
写这本书是不想忘
“为什么写这本书?我不想忘。”敬一丹说,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将来也会老,也会忘记。如果忘了,那不是白走这些路、白付出这些代价了吗。父母长辈会给我们讲故事,但我们有没有听过?有没有听懂?如果能够听懂的话,这些故事就会对我们了解过往的岁月特别感性、真实。
对于信的这种文本,敬一丹好像有一种先天性的在意,她回忆,1998年《焦点访谈》最具锋芒之时,她曾写了一本书《声音》就是从成千上万《焦点访谈》的来信中选取的,写作时,她就有一种强烈的记录意识。“我就想,以后的年轻人如果想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老百姓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本书可以提供参照。”不同于那本,此次出版的新书说的是家,是一种柔软、深情的话题。“当然,这本书也是向我的父母致敬,当妈妈把家信整理成了一本家庭成员看的书时,我们都觉得妈妈太厉害了。同时,妈妈在编写家信的过程当中,我也知道了我的DNA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也喜欢记录这些事。”敬一丹称,母亲没当记者,但她充满了作为一个记录者的素质,以至于影响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