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社会文化价值语境下“慢综艺”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方式研究
——以《中餐厅2》为例
摘要:在娱乐快餐式综艺节目霸屏的时代下,“慢综艺”如一股清流红遍大江南北,《中餐厅》等慢综艺真人秀节目广受好评,收视率一路飙升。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在叙事学理论框架下,探寻社会语境下文化价值的重塑。
关键词:文化传播;慢综艺;《中餐厅》;社会语境
2013年我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成为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此背景下,《中餐厅》节目组将“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的核心融入到电视节目创作当中,以《中餐厅》为源头推广中国美食文化。不同于当下流行的竞技类真人秀以游戏的残酷和刺激为主要风格,《中餐厅》凭借其独特的叙事视角、舒缓的节奏、清新的画面,成为“慢综艺”类电视节目的代表。
一、重塑社会文化价值的社会语境
“慢综艺”一词是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着重体现文化品位和知识内涵的产物,模式创新注重家庭观念和工艺元素,总体风格体现为温情与和谐。与“快餐式”流行文化不断冲刷受众感官层面的体验不同,“慢综艺”不设定复杂的游戏环节,不设定人物性格角色,而是将明星置身于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展现其最自然真实的状态,更加注重受众内心感受的节目形态。
当下社会,生活在现代都市下的大多数人面临着繁重的生活压力,贫富差距、婚恋危机等社会问题让人们对竞争和对抗产生了厌倦和反感。据《2016年职业人生生活状态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十年间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其中有近 40.4%的人希望从城市搬到农村,远离喧嚣,选择一种轻松、一种情怀。这种情绪同样也映射到影视中,对“快综艺”产生疲劳感,转而对“慢综艺”青睐。凭借独特的故事叙述,节奏舒缓,画面清新的风格吸引了受众的眼球。
“慢综艺”就是在这种社会语境下应运而生的。《中餐厅2》在地域和节目内容上都大胆地实现了突破,在第一季的热度下,《中餐厅2》的拍摄地选取的是梦幻浪漫的法国科尔马小镇。科尔马是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是法国六大最美的小镇之一,兼具法国和德国双重风情的地域特色,虽坐落于科尔马市中心,但是法国舒缓的生活节奏很快让人紧绷的神经慢下来,享受当下的美好,给人放松和愉悦之感,冲掉被“快综艺”刷屏的视觉疲劳。同时以“中国美食“的传播种子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味道和文化底蕴,让人不仅领略了视觉的美感享受,还进行了一场文化熏陶。
二、文化价值的重塑:《中餐厅2》叙事分析
(一)叙事视角:人文关怀的真情流露
普林斯认为“视角”是描绘叙事情景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映这些情景和事件的感性和观念立场。叙事视角是叙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核心是角度,是如何选择特定的角度和眼光看待事件,从什么角度聚焦问题。有学者提出,新闻报道有政府视角、百姓视角、专业视角等三种视角。对于文化传播的视角多种多样,但是百姓视角永远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百姓视角体现在人文关怀上,而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关注人的社会行为,更要关注支配这些行为的人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
中国古训:“民以食为天”。美食节目在中国一直受观众所推崇,而向世界推广中国美食的节目还比较匮乏。《中餐厅》打破了以镜头记录美食的静态传统模式,通过五位荧屏人物经营餐厅的方式,各自拿出绝活来传递中国的美食文化,如在《中餐厅2》中苏有朋的盐酥鸡,赵店长的沙姜鸡,舒淇的清蒸鳕鱼,王俊凯的水煮肉片、麻婆豆腐,还有白举纲的面包屑炒虾。他们以最贴近观众生活的方式,制作平常的美食佳肴,传递的是忙碌的都市人群渴望回归本真的生活节奏,满足观众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平民化和生活化的节目内容与观众的心理需求一脉相承,从百姓生活角度呈现人与美食的互动。
《中餐厅》除了做一些平常的家常菜,值得注意的是节目重心聚焦美食背后人与人的交流。在《中餐厅2》中有一期是嘉宾做客法国房东家,开办烧烤聚会,大家拿着香槟“干杯”时,法国人所表示的祝福语“santé(健康)”,从干杯的祝福语又一次体会到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在饭桌上,房东女主说:“法国人比较慵懒,生活很慢”,店长赵薇马上回应:“中国人讲究勤劳,认真工作。”中西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火花,从生活中关注人的精神和文化。
另外,文案唯美浪漫,许多清新的文字语言仿佛就是观众当下的所思所想。比如“中餐厅开业的第一天刚好赶上科尔马的休假日,迎着微风,迎来了科尔马的休假日,整个小镇洋溢着清爽的氛围,晨光忙着把昨天赶走,也把今日的忙碌捎到门口,沿街的橱窗早就擦得亮透,好心情让劳作都化作笑容”;“惬意的午后时光,被晒成软绵绵的云,随风经过了小镇,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享受着我们平凡的一天”。这些小心情的营造,精选的文字语言,用最平实的情感写出了文字背后的惬意,不仅使画面更加灵动,还在于细致入微地关乎人文情怀和生活格调。
可以说,《中餐厅2》节目设置是从百姓视角出发,把叙事的视角走向微观,走向生活,站在人的角度来传递生活中的人文关怀。
(二)叙事主题:品牌文化的精心设置
美国品牌学家劳伦斯认为:“叙事可以表示一个等式:叙事=故事+主题。主题就是在故事之上的一层铺设,它用来指导故事的叙述,提供感情的交流或者传达更深层次的内涵。”《中餐厅》在炒菜做饭享受生活同时,有目的地推销中国美食和文化,把食物上升到文化高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Nye说:“文化就是软实力,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都很受欢迎。”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中餐厅》里将许多中国元素融入到节目当中。首先这档节目的名字“中餐厅”就代表了中国,店内的中国摆设,《还珠格格》的插画,文字、煎饼果子、烤冷面等,这些中华元素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其次,嘉宾的主动引导,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ewine在1974年提出了“把关人”的理论,主要观点:“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在《中餐厅》里,人人都充当“把关人”,店长赵薇会主动向别人介绍中国饮食,每期会介绍从中国带来的“中国火腿”,主动与顾客互动。在飞行嘉宾黄晓明的这期节目中,黄晓明堪称文化大使,主动去和每一位顾客进行交流,推荐各个不同的菜品,主动邀请顾客动手做中国美食,顾客用餐完毕还会主动赠送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代表性的“粽子”。这种主动性和引导性的推荐方式能够更好地宣传促成民族品牌,赋予民族品牌附加的文化价值。
在科尔马开办中餐厅,这种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会使中西方文化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也就是《中餐厅2》节目所承载的独特使命——传播中华文化,塑造民族品牌。
(三)叙事结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匠心设计
结构源自建筑学,是指在一定框架下,部分以一定的方式组成整体。叙事学中的结构是指借助框架,将文本内容按照设定的叙事顺序和作者构思有序排列,把叙事内容完整地传递给观众和读者。
《中餐厅》以人物为主体,传播学研究者发现:有两类传播者最易被受众接受,一是“在他谈论的领域中有威望的人”;一是“与他们自己相似的人”。往往明星就是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威望的人,受众就会开始占位,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中餐厅2》中节目组邀请的五位嘉宾,赵薇、苏有朋、舒淇、白举纲、王俊凯正是70、80、90、00后的代表,再加之各自在这档节目中所担当的职位,抛去导演和演员的职业,由荧屏人物转变为生活中平常的人,还原生活的原生态和日常化,同时把自己塑造成“与观众相似的人”,拉进了与观众的亲近感。同时《中餐厅2》继续深耕嘉宾间的人物关系,主打两两嘉宾间的“美味关系”,这种“美味关系”几乎围绕着继任《中餐厅》店长的赵薇,人际关系呈网状展开。比如“荧屏老搭档”赵薇和苏有朋,多年老友默契仍在;曾在电影《夕阳天使》里饰演姐妹的赵薇和舒淇是生活中的好闺蜜,而同时舒淇和白举纲因一档节目的录制而相熟;王俊凯和赵薇有着不错的私交。在人物设计上,相熟的关系自然会营造一种轻松、互相调侃的惬意氛围。五人画面时而和谐,时而搞笑,时而开站互怼,生活中的各种乐趣推动了节目进程,同时也加强了观众的带入感和参与感。
以人的故事传达文化的内涵,主题海报“美味故事”首发,五人不再是“围着锅炉转”的店长和伙计,而是手拿特色菜的美食达人。“一碟清淡的家常小炒是赵薇和宝贝的约定,一盅鲜甜的滋补汤水是舒淇对家人的关爱,一杯浓香的养身饮品是苏有朋给妈妈的照顾,一份可口的营养主食是王俊凯给自己的鼓励,一盆爽辣的街头美味是白举纲和兄弟们的欢笑。”母亲、女儿、儿子、年轻人、朋友,五位不同身份的嘉宾各自诠释他们的“美味故事”,美食与劳作相伴,让观众了解中华美食。“美味的故事”既可以是平凡简单的生活,也可以是丰富精彩的故事,不仅带给观众味蕾般的满足感,又充满故事性和文化内涵。
三、文化价值的思考:文化价值的困境与突围
(一)文化价值的困境
“慢综艺”作为一种媒介文本,是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大众文化已经丧失了文化的真正本质,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中餐厅2》打着“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的节目旗号,首次亮相就以全网收视率1.13,CSM城域收视率1.43,在同时段频道榜首,网络播放量10个小时就破亿,微博自媒体平台热搜强势霸屏,收视率所带来的利益永远都是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邀请嘉宾在节目中多次植入广告也证明了其利益倾向。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使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丧失了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灵魂,娱乐节目如一味追求娱乐,忽视节目文化品位及审美价值,受众在感官体验之后易出现精神虚无感。”节目所反映的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倾向越来越突出,其文化内涵的不足也使得电视娱乐节目陷入困境。
电视节目商业性固然有好处,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研究中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通过研究受众需求来实现节目创新,面对人们精神文化空虚的社会背景下推出一档饮食文化节目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在“泛娱乐化”的社会语境下,饮食文化的传播对受众追忆中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视节目不仅仅是供观众休闲消遣的,更应该给人以视觉文化、情感上的多重满足。
(二)文化价值的突围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期望。在电视节目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增强电视节目的原创力、竞争力,挖掘独特性的视角和文化题材,立足当下。
1.凸显中国文化
在追求视觉盛宴的同时,要注意节目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多元化地展现中华文化。《中餐厅2》借助中国美食、插画、汉字、民俗文化等展现中国民族的底蕴和魅力,这些都为中餐厅打上了深刻的民族烙印,让食客在享受美食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触及情感,联动文化。
2.文化输出
《中餐厅2》作为文化输出的创新样本,从室内搬到室外,从国内迁到国外的创新设计,不仅可以诠释中华文化包容开放的核心思想,更是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全新模式,充分体现媒介融合下文化输出战略上的突破与创新,为文化价值的传播开创了一种新模式。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语境下,单纯的博眼球、追求商业性已经无法适应世界竞争,文化价值的作用愈发明显。麦克卢汉在《人体的延伸》中认为,电视不只是娱乐工具,还是制造现代人心灵、改变整个生活情景的新力量。从这个角度看,一档优质的节目会在潜移默化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人的成长,将知识、文化、思维、态度传递出来。因此,电视综艺节目要注重挖掘节目的文化价值,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要避免“泛娱乐化”和商业性的问题,在讲好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拔高节目立意。多元文化发展是电视节目不二的选择,打造中国品牌文化,才能在收视率与偏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一种文化的平衡。
参考文献:
1.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J].理论导报,2016(08):7-9.
2.欧阳宏生,舒三友.论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159-164.
3.邓彩菊.从节目元素分析慢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北方文学,2017(24):110.
4.[美]杰拉德·普林斯.叙述学词典[M].乔国强,李孝弟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