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外新闻出版人会聚泰安都说了啥【4】

2018年12月17日13:2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外新闻出版人会聚泰安都说了啥

  国际化人才培养 也要走出去

  既要走出去,又要走进去,已经成为我国出版界推动国际出版合作的共识。

  “文化融合是新闻出版国际教育与合作的根基。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文化本身的融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海平,在12月12日上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出版教育与出版市场平行论坛上的发言,得到与会嘉宾们的赞同。

  推动文化上的融合,加深国际出版合作,需要国内出版人了解世界出版市场趋势与走向。而从长远来看,高校对于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也至关重要。

  找好国际合作方向与对象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全球出版中心项目主管罗伯特·E·本奇是中国出版界的老朋友,在本届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的主论坛和分论坛上,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他为国内出版人带来了很多全球出版市场的最新数据,并向中国出版人提出了针对性的经验分享和实操建议。

  在罗伯特看来,中国出版人面临的特别挑战之一是语言问题,将中文翻译成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比较有挑战性。罗伯特建议,首先将图书英文翻译权卖出去,有了英文版后,其他语种的国家通过英文版再翻译成其他语言。

  在传统纸质出版之外,数字出版市场的合作也是不可忽略的。罗伯特分享一组全球互联网方面使用最多的10种语言的数据,分别是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度尼西亚语、法语、日语、俄语和德语。他认为,通过聚焦这一信息,出版人可以分析、选择国际上适合发力合作的数字出版市场。

  关于数字出版市场,另一位国际友人——西班牙INARI科技学习公司首席执行官弗兰西斯科也带来了结合实战经验的分析。他认为,出版人要成功开启数字化转型,首先要以消费者为核心,了解数字化消费行为。主营在线学习的公司需要持续地与用户对话,收集信息数据,对信息进行整理,并设计和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在线学习市场中,细分的移动在线市场在新兴国家增长率非常高。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制造商得益于这一趋势,直接向用户投放在线学习产品,成为出版人在数字出版市场的新兴竞争对手。

  中外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

  出版人要扎扎实实推进走出去工作,需要制订详细的商业计划,具体卖什么样的作品版权,销售什么样的语言,都需要结合市场调研进行分析。罗伯特建议,在参加国际书展时,提前做好关于合作对象的市场调研,根据读者人群特征、细分市场趋势、纸质书和电子书销售比例等因素,和重点希望合作的对象,提前预约洽谈合作。

  在推进这样的国际出版合作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中外高校合作培养成为正在推行的培养模式。

  今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和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共同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中心开办“出版传媒国际硕士培训班”。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教授万安伦认为,在当前出版业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学界需要对于出版进行再认识,包括重新认识出版的内涵外延、新技术、学界与业界的关系等。这其中,中外大学合作培养出版传媒人才迫在眉睫,中外合作培养中,学分互认、开放课程非常重要。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戚德祥也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作办学,可以提升培养质量。目前出版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懂得国际合作和数字出版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需求下,中外合作培养需要真正进入操作层面。

  中外高校以“双硕士学位模式”合作培养高端出版专业人才,是一种可行模式。戚德祥表示,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中外双方共同确认课程设置,共同授课、互认学分。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改革传统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培养国际化视野,因此课程设置要体现数字化、国际化,关注全媒体流程,并促进校企融合。以专业课程+英语+实践课程的形式,让参与项目的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跨语言、跨文化的能力,达到培养目标。

  在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还就中外合作培养进行深入讨论。大家认为,实行“双师制”教学模式,中外教师共同授课、高校教师与出版专家共同授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在国际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值得采用的培养模式。(记者 李明远)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