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教育需面向移动时代
目前我国新闻单位新聘的记者编辑中,五分之四不是来自新闻与传播专业;一些著名新闻院系的本科毕业生,进新闻单位的也不到三分之一,其他许多新闻院系的不到十分之一。有些人认为要控制新闻教育规模。窃以为,关键在于认清社会的新需求和教育的新条件,一方面积极培养新媒体、全媒体人才,另一方面扩大新闻教育的范围,扩到面向其它专业的学生和传媒素养教育,同时根据数字化发展的新环境、新条件,改进教材和教学方法。
一、对接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需求
与过去相比,移动传播时代的传播方式、传媒格局有很大变化,传统媒体人才大大过剩,然而同时,又有许多新的人才需求,至少包括:
——提供更专业内容的人才;
——新媒体、全媒体传播人才;
——更国际化的新闻与传播人才;
——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经营人才;
——了解新技术、具有新观念的传媒管理人才;
——提高全社会的媒介素养和新闻素养的教育人才。
过去新闻与传播学科基本是面向大众传播行业,现在还面向人际传播、群体传播、政府传播、企业传播等,我们的有关教育和研究一方面要抓基础,能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更加多元化,能更好地适应万变之需。高校的新闻与传播院系可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或全面转型,或打造特色,并可与传播创新企事业单位合作,在百花齐放中争创一流。
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加强学科基础,坚持价值理性。在新的传播现象扑朔迷离、新的市场诱惑缤纷缭乱之时尤需定力。
二、夯实新闻传播专业基础
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要有哲学 、人文学科的基础,犹如工科应有理科的基础。新闻与传播学科还应有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
例如: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思想来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从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权利保障来看信息沟通、意见交流、舆论监督。
在这些基础上,面对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正确利用工具理性,保证实现价值理性;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正确利用商业原则,保证实现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百花齐放的新闻与传播专业还有两点应是共同的:一是培养本专业基本素养。其核心为专业精神,包括力求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和传播的利国利民;二是培养本专业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传播能力——思维的语言、方式和广度深度,传播的材料搜集、内容加工、媒介制作,等等。
三、扩大新闻传播教育范围
(一)扩大到其他专业的学生
现在人们一上网,就能看到各种新闻机构的内容,对大多数新闻机构而言,通过一般的新闻业务提高,已不能保证其获得受众的选择。对同一个重要新闻,有多少新闻机构能通过超出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优势媒体的报道质量和速度,而获得受众的选择?因而现在比以往更需要在内容上有独特的过人之处。
这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比较困难,而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则相对容易些。如有经济专业背景、又学习过新闻传播的学生,对许多经济新闻的敏感性和因果、影响的深度挖掘,就能超过新闻专业的。其他如文艺、体育、科教等新闻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现在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新闻媒介,大部分内容已不是新闻和时事评论,而且新闻媒介的分众化、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新闻机构需要把内容做得更专更深更透,需要更多的有其它专业背景的人才。相对来说,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再学习这些其他专业的系统知识比较困难,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再学习新闻知识则容易很多。
此外,党政部门、非新闻性的企事业单位等,也需要新闻与传播能力较强的人才,其中大多数人不是从新闻专业毕业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2012年起,让本科新生先到其他院系学习两年,第三年才回到新闻学院。我们新闻与传播院系还可着力向全校、乃至其他院校和专业,开设公共课、选修课、辅修专业,并吸收全校、乃至其他院校各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来读本科或研究生。这也有益于提高全社会的传媒素养和新闻素养,乃至培养“公民记者”,发展“公民新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