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12期

浅析自媒体时代大众传播的舆论拐点作用【2】

——基于网络视频拍摄时间点的探讨

林娜,程红
2019年01月15日10:13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二、 拍摄切入点与“时间零”理论

“时间零”理论是现代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其创作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卡尔维诺叙述了这样一个情景:“狮子扑向猎人,猎人射出一箭,这一瞬间在他看来就仿佛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一个绝对的时间,即‘时间零(Time Zero)’,在此之后的事件,进入时间一、时间二……而在狮子扑出来与利箭射出去之前,那都是发生在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7]。 “时间零”即为一个点,链接的是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个点包含着事情发展的所有情节,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存在。

笔者认为在网络舆论反转剧的视频内容传播中亦存在这样的“点”,即为视频内容拍摄时间的切入点,将这个“点”有选择地放置于整个事件的不同部位,拍摄出来的视频所呈现的必然是互不相同的内容,因为随着这个“点”被放置的位置的不同,社会公众所接收的视频内容是不同的,而没有拍摄到的内容,即这个“点”之前的内容,可能才是整件事情的矛盾之源。

三、 自媒体环境下急于发声的公众

“全民记者”,每个人都有权利发布信息,“网络身份的模糊性和信息发布的匿名性有利于信息发布者逃脱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在不具备进一步探查真相的能力与条件时,想当然的发布模糊的新闻碎片,断章取义”[8]。当一则具有爆炸性的新闻出来之时,接收者并未第一时间进行核实,而是依据已有观念,迅速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认定,当整个事件的所有真相被披露出来之时,公众又是迅速对此作为回应,舆论再次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但当事情的最终面纱被揭开之时,距离起初社会公众的认定早已相去甚远。但每个阶段的舆论都是被逐步曝光出来的事实内容所左右,一个完整的事实可以拥有矛盾发展的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部分事实虽然也是真实,但却并不是真相。“舆论反转的根本依旧是对新闻事实的尊重,也是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尊重,任何妄加掩盖新闻事实而希望获得社会公众同情和怜悯的行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9]”

对于由视频内容引发的舆论反转剧来说,当现实中的事情尚未演变成足以被人拍摄而后被传至网络空间时,没有人能够预知事情的后续发展,无人能人为地将影响舆论的拐点设置在事情的起始点。

四、 拍摄切入点与舆论拐点的同质化

网络时代,在视频引发的舆论反转剧中,笔者认为视频内容拍摄时间的切入点与舆论拐点具有同质化的性质,此时的“视频拍摄时间切入点”发挥的正是舆论拐点的作用。

正如2015年5月发生在成都的“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舆论反转事件,其中扮演着舆论拐点角色的当属男司机车载录像补充的之前暴打女司机的那个录像中所缺失的部分。第一段视频无疑是从事件的高潮部分开始切入的,拍摄的切入“点”设置到了矛盾冲突最为激化的部分,社会大众在接收这样一个部分事实的时候,并不知道事情有着怎样的前因,于是很自然地对男司机做出了“丧心病狂”“没素质”等攻击性的评价。当男司机车载录像公开之后,更为完整的视频记录似将视频拍摄的切入“点”移至矛盾开始或尚未呈现的地方,人们通过完整的视频了解到,男司机出现如此暴力的行为是有原因的,舆论开始倾向于男司机,民众纷纷发表言论表示可以理解男司机,大部分的责任在于女司机,此时仍有民众依然支持女司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男司机也不应对一位女性做出如此暴力的行为,“舆论反转的背后,是受众情感与理性的博弈,情感是对弱者的同情,理性则是对事实的尊重,反转在一定程度上是强弱关系的对换”[10]。“柔弱”的女性在此类含有暴力因素的事件中通常是受害者,但随着女司机多处不良记录的曝光,且坚决不肯承认自己在驾车过程中有不对之处时,社会舆论开始彻底逆转,因为男司机车载记录视频还原了所有的事情真相,“事实胜于雄辩”,女司机本身即为有错在先,此时所有的事实均已展示出来,女司机仍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无疑是激怒社会公众的行为。李瑞生认为“当单个的人的情绪社会化后,个人的情绪就会因外化体现变为群体性,具有一种共同向心理指向和特征的情绪,继而形成了社会情绪”[11]。所以说,社会公众的舆论倾向就是个人言论的社会化,无数个“个人”的言论的集合就形成了社会公众的舆论。

2017年年初,当大部分人仍在欢度新春佳节时,宁波动物园发生了老虎咬人事件,最后老虎被击毙,最先在网络上流传的是被咬男子与老虎相互纠缠而老虎正在撕咬男子的血腥画面,老虎在人们的印象中向来是凶残的,看到如此血淋淋的画面时,社会公众无一不是谴责动物凶残的天性和动物园管理的不当,但当人们探究为什么在安全网之内的老虎会撕咬到本该在安全网之外的游客时,有人发现,原来是该男子企图逃票进入动物园内,基于老虎总是凶残而捕食向来是动物界的天性的先天性认知,社会大众开始认为男子被咬完全是男子违反规章制度企图逃票的结果,网友将这种行为定性为男子贪图小便宜之后的咎由自取,最后撕咬男子的老虎被击毙,甚至有为数不少的人为老虎的死而伤心,网上评论说这完全不关老虎的事,老虎撕咬侵入自己领地的生物是天性,而最后就这样被击毙了,真是可惜了一条生命。在一些网友表示该男子“不值得同情”的同时,亦有较为理智的网友说责任故在游客,但人心不可以冷漠,网友@小李飞刀78即表示“不该逃票,这是规矩;不该招惹老虎,这是本能;不该冷眼嘲笑,这是人情”。

公众舆论倾向为何会发生反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没有知道事情的真实原因时,人们首先目睹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凶残的”老虎撕咬着的画面,人们本能的反映就是同情同样身为人的游客,谴责动物的凶残,当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人的本性就是私利的认知使得人们将此次游客被咬定义为男子贪图小便宜所导致的恶性结果,且没有责任的老虎被击毙了,人们的同情性瞬间转向了失去生命的“无辜的”老虎,但人的生命也是重要的,所以又有一些社会大众开始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认为责任固然在于人,老虎咬人虽说是本性,可毕竟咬死了一个人,所以对老虎的同情必然不少,但对于被咬男子,我们也不可以冷眼视之。“碎片化的信心传播加之公众片面化的信息接受,使得新闻事件拥有了朝着任意一个方向都可以发展的可能”[12],所以完整的信息传播是规避舆论反转所不可缺少的要求,尤其是以视频传播为主的信息传播,视频内容展现的事实信息的阶段性片段是引导社会舆论倾向的主要因素。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