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认知范式转换对媒介创新的实践价值【3】
三、空间认知范式转化下空间秩序与价值取向
新媒体在空间认识范式的转化下,也走向了新的道路。新媒体在网络与视觉图文的消费社会中开掘了新的空间。广告和电视也与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等新媒体相结合。以前的空间实体感明显减弱,虚拟空间的受众使用感增强。弹出新闻与社交网络的风靡,宣告了新媒体时代是一个空间转换的时代。空间的不断转化,充溢我们生活的空间里,空间的不同体验也正好与新媒体的运营模式相符合。媒介在图像时代里,图像将我们的视觉听觉与思维进行了一种潜在的隔断。因此,新媒体继续侵蚀具有视听优势的传统媒体,尽管传统媒体已开始扩展到新媒体业务以迎接新媒体的挑战。然而,传统媒体存在产业链重组,机制和功能变化等问题。机制和功能的变化要求传统媒体从宣传平台转向公共话语平台。在空间转型的客观背景下,如何保证全社会的舆论导向,如何把握舆论导向等问题迫在眉睫。媒体行业的整合以及媒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和渗透,也为媒体行业的管理者制定政策带来了挑战。
空间秩序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和象征意义的体现。空间生产以微妙的方式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媒体创造的图像形成了一个象征性的空间世界。货物完全被视为符号,符号被视为商品。空间符号不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而是人们思想的产物。随着空间的商业化和空间的象征化,空间生产已经疏远了社会空间。材料数据的生产实践呈现出象征性的趋势,社会消费活动往往是象征性的。如卡斯特所说:“集体消费模式构成了城市单位的物质基础。”[13]图像空间的扩展反映在经济领域是城市化的过程。在后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想要的不是物品的实际功能,而是物品的象征价值。最后,空间生产的资本化导致了关系的象征。消费社会已经没有表象,只有模型、符号,由此构造出高度统一的“内爆”世界。同化机制成了空间生产的基本运行机制。
空间认识范式的转换让媒介之间的空间性保持了跨时间性的一致,比如在电视新闻中,新闻的的空间可视感更强,新闻的信息广度空间也越加宽泛。在新闻中受众的参与度也明显增强,而在参与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换的场域。在传播内容方面,前几年对民生新闻的重视,也是后现代主义空间转向下的一种自我空间扩大的衍生品。
四、结论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媒介技术、空间、文化、权利应以体系化、规范化为发展目标。随着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播内容也越来越走向生活化,走向对虚幻符号的追求。
新媒体传播中体现的时空,超文本,开放性,互动性和多终端连接的特征使得主题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的来源已经超出单一主体的范围。新媒体创造的各种虚拟信息,虚拟角色和虚拟现实使人们在现实中逐渐被抽象,加工和与人类互动。反过来,人们在虚拟环境中逐渐变得混乱。
空间转向逐渐形成了一种空间的生产,即:文化空间,地理空间和消费空间以及媒体空间高度整合。在空间生产链中,空间秩序问题应引起特别关注。所谓的空间秩序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理性的空间秩序通过媒体技术延伸到生活。在多边的空间里我们逐渐成为单向度的人。因此,在空间生产日益发展的社会,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和适应空间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另一方面也应该树立良好规范的媒介秩序,使我们不至于麻木迷失在空间里而进入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约翰·厄里.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社会学.收入布莱恩 特纳编.社会理论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05.
[2] M.Foucault.Questions on Geography.In C.Gordon (ed.).Power/ knowledge: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1980.70.
[3]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新版序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80.
[4] 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M].北京:社会出版社,2006:2.
[5] 哈维.后现代的状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82.
[6] 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3.
[8] Paul Virilio.杨凯译.消失的美学[M].台湾:扬智文化事业,2001.
[9]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新版序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80.
[10]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6:904.
[11] 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3] 曼纽尔 卡斯特著.姜珊译.发达资本主义的集体消费与城市矛盾[J].国际城市规划增刊,2009.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