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2期

地市级媒体冲击大奖应在“小”上做“文章”【3】

——以西安晚报文字系列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为例

张志杰
2019年02月27日13:42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小”上做“文章”

纵观地市级媒体获奖作品,“小新闻”占了大多数。仍以西安晚报获奖作品为例,街头救人之类的事情并不罕见,也经常见诸各类媒体的报道,但分析采访写作过程,笔者认为该作品能获奖并非偶然。

1.莫轻小事深度挖掘。接到这条新闻线索时,笔者并没有因为此类事件常见而轻视。其实,对该事件的报道,西安晚报并非独家,当时同城很多媒体都在采访此事,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当事人,甚至在当事人有了消息后,有媒体同行还抢先采访到了对方。但是多数媒体都止步于当事人被找到,唯独笔者与同事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趁热打铁,继续策划新闻栏目《寻找身边的感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正能量,从而避免了仅报道新闻事件本身的单薄。从采访写作到策划推进,每一个环节笔者与同事都认真对待,让这组报道不仅有了份量,也有了深度。

2.认真写作规避错误。长期以来,“无错不成报”的说法流传甚广,不少新闻工作者认为新闻作品出点小差错再所难免。但是,中国新闻奖评选非常严格。自2014年起,评选增加一道程序——在定评前,审核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内容包括有无错别字、有无多字或少字,有无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有无语法错误、有无常识性错误、有无重新制作,等等。一旦发现问题或错误,审核委员会便明确指出,并将审核意见与参评作品一并退回。

此次全国各级媒体参评的文字系列作品皆优秀之作,遗憾的是,不少作品在审核环节被淘汰“出局”。如温州晚报的“兰小草”系列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隐名埋姓的村医,每年都践行承诺,定期拿出2万元现金扶危助困,连续行善15年。直到这位村医因病去世,他的身份和名字才为外人知晓。该系列作品素材难得,亦属精品,由于被审核出有错别字,该系列作品最终折戟沉沙。西安晚报这组获奖作品,笔者与同事认真写作,坚决杜绝错误,这也是该作品能入围中国新闻奖的前提。

总之,中央及省级媒体因为平台高,作品多鸿篇巨制,立意多高屋建瓴,地市级媒体无法与之竞高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小”上做“文章”。一旦有好的新闻素材,要冲击中国新闻奖,地市级媒体除须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要增强策划意识,对作品要精心包装,对语言文字也要精雕细琢。

参考文献: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文件 记协发[2018]7号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