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11期

电视评论节目的“望境”

——《今日评说》获奖背后

周新科
2019年03月26日10:07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电视评论节目的“望境”

  《今日评说》开播两年就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的奥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望境”——守正不忘出新,发掘黄金时段的黄金价值; “颜值” “言值”兼得,让电视评论好看且鲜明;品质气质融合,专业团队打造品牌栏目。从探索有质量的日播到实现有品质的传播,把有意义的事做到有意思、有意味、有意境。

  浙江卫视《今日评说》开播于2015年9月7日,是全国卫视在晚间“930”黄金时间推出的唯一一档纯新闻评论节目。定位于“让重大决策部署家喻户晓、让群众关注话题得到及时回应、让纷繁复杂的社会舆情得到有效引导”。积极探索融合传播环境下电视评论节目的形态、语态和传播力,富有时代气息、浙江特质,在栏目定位、选题策划、评论路径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作为一档开播刚满两年就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的电视栏目,其奥秘在哪儿?探索有哪些?

  2016年4月,“大学望境——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十周年特展”在杭州南山路举行。当时,已开播半年的《今日评说》要创新制作3期特别节目,浓缩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10年的精华,探究它的大学精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个话好理解;“大学望境”,这个词不好理解。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解释说,“望境”是自然之境,也是心境。“望境”是由“望”而得“境”,不只是心所面对的境域,而是由心而成就的境域。同时,“望境”还是“问境”。“望境”牵引出的是一番在望与问、眼与心之间的追索与应答。

  记得当时评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再是喧嚣,大学应该宁静;社会再是浮躁,大学应该淡定;社会再是急功近利,大学应该淡泊明志”。如果把其中的“大学”两个字换成“广电”一样适用。同样,再将之和“望境”两个字组合,“大学望境”追求的是一种大学精神,“广电望境”追求的是新媒体语境下的浙江广电精神。网络时代,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评论员,但有的评论纯粹是吐槽,纯粹是情绪的宣泄;有的评论却可以直抵人心,引发广泛的共鸣。有的评论听过就忘,口水而已;有的评论可以长留心间,广为流传。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其实就是“望境”“问境”的距离:理想情怀与专业主义。从这个角度出发,一流的评论节目得有自己的“望境”。

  守正不忘出新,发掘黄金时段的黄金价值

  晚上9 ∶ 30是电视的黄金时间,向来是各大卫视综艺比拼的天下。2015年9月,《今日评说》栏目在全国卫视竞争激烈的晚间“930”亮相,在黄金时间掷地有声地推出新闻评论节目,体现了浙江电视人对当下中国电视价值观的新思考,反映的是浙江卫视新闻立台的情怀和担当。一直以来,浙江卫视始终坚持“新闻立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卫视之前拥有《浙江新闻联播》《新闻深一度》《今日聚焦》等品牌栏目,推出评论节目《今日评说》后,这些栏目之间互相补充,形成从时政报道、主题报道、深度报道、舆论监督到电视评论全通道的新闻节目纵贯线。

  《今日评说》每天10分钟,梳理浙江发展,读懂大众情绪,用理性的声音、理论的力量为改革发展注入正能量。按照“围绕中心、引领舆情、主流阵地、权威发声”四原则,在节目定位上“让重大决策部署家喻户晓,让群众关注的话题得到及时回应,让纷繁复杂的社会舆情得到有效引导”成为总体目标,在评论品质上追求“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在节目选题上突出区域特色、全国视野。创办至今,评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聚焦大事要事,准确解读重要精神

  大事要事的精神解读,是《今日评说》节目关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十九大,全国两会,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节目紧扣这些大事要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演播室,权威解读、准确发声、客观评论。

  发掘独特价值,寻找浙江先行的示范意义

  作为改革发展先行区的浙江,在改革过程中很多事情是浙江率先于全国碰到并率先破题的。节目选题方向之一就是浙江的重大决策政策评析,如治水、农合联创新、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美丽乡村建设等,通过展示政策酝酿过程、出炉背景,找准中心工作和百姓诉求的契合点,揭示其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敢碰焦点难点,评出推动发展的“精气神”

  当前改革攻坚进入深水期,到了真正触及利益,割肉放血、猛药治疴的关键阶段。社会呼唤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奋进精神。在转型阻力、改革堵点、干部作风这样的问题上,《今日评说》节目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 找“堵点”,抓“痛点”,论“盲点”,点准穴位,精准发力,推出了《该拆不拆 难在哪儿?》《河长去哪儿了 你的河道请管好》《整治河道 拒绝反弹》《好会风 怎样蔚然成风》等一大批舆论监督类选题的新闻评论。

  有效引领舆情,客观理性疏导公众情绪

  《今日评说》节目立足新闻事件、坚持百姓视角,注重从社会关注点入手、从社会传播效果出发读懂社会情绪。开播首期节目《打击“网络谣言”》,通过温州、嘉兴等地依法查处网络谣言的案例,立足法制表述,分析了网络谣言的成因和危害。评论指出:网络谣言滋生于偏听盲信,面对网络谣言,要做智者不做愚者,做终结者不做传播者。《申办成功 杭州拥抱亚运》和《迎接G20当好东道主 城市建设如何以人为本?》两期节目,更是有理有据地回应了部分老百姓对于杭州申亚和G20建设劳民伤财的负面声音,并对之进行了有效的舆论引导。

  综合来看,《今日评说》在新闻评论的精度、深度和锐度上已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风格: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有坚定的导向意识,坚守主流价值;面对热点频发的社会矛盾,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解难分忧;面对日益高涨的公众情绪,有理性的过程意识,积极引领疏导。

  “颜值” “言值”兼得,电视评论鲜明好看

  作为电视新闻的“高端产品”,电视评论要求个性鲜明,笔致鲜活,价值观明确。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评论,更要求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有发展战略上立在潮头的高远视角,也要有社会变迁小中窥大的底层关注;既要有面对媒介竞争的机遇意识,也要有民众视角的发声意识。优质的电视评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规定动作”前,如何不束手束脚,故步自封;二是在“自选动作”前,如何主张灵活,多维表达。新颖、深刻、明白、晓畅,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终极追求。

  这样的取向,直接推动《今日评说》形成了栏目最大特点:没有固定评论模式。栏目鼓励编导们不拘一格、根据每期节目自身特点进行形式创新,逐步探索出户外评论、访谈评论、评论公开课、电视理论节目等多种新颖的评论形式。

  户外评论,现场说现场评

  2016年4月18日至20日,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浦江县召开,《今日评说》首次推出户外评论《浦阳江之变·背后的故事》,主持人和评论员走出演播室走进浦江县的城镇与乡村,寻访评说治水3年给浦江带来的“水之变”“业之变”“人之变”。节目中,主持人深入浦江的河道园区、社区乡村,访群众看变化,评论员对话治水关键人物,现场提问现场评说。主持人、评论员两条线两个场景并行交叉,节奏明快,实现了主持人和评论员之间的多向互动,让节目有了一种“共时空”的效果,节目从演播室版的主持人评论员“二重唱”变成更多人参与的“大合唱”。无论是《浦阳江之变》还是紧接着推出的《中国美院这十年》,现场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既是评论节目的“论据”,也是评论节目的“观点”;他们的故事让节目有了更强的说服力;他们的肢体语言、个性化表达往往是节目的真正亮点。

  访谈评论,对话新闻人物

  为避免评论话题现象化、静态化,栏目始终把新闻性作为保持选题热度的基本要求,鼓励记者走基层做调查抓热点,聚焦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人物,在访谈中自然得出评论观点。先后推出了“丽水官员喝水照”中治水成功的开发区主任、富阳最美回迁房的建筑设计师、网络直播微积分的浙大教授等新闻当事人,第一时间与他们面对面对话,融观点于讲述中。

  评论公开课,讲述中的评论

  对于宏观经济领域话题,评论往往失之于以理说理。2016年5月,《今日评说》联合财经作家吴晓波推出4集特别节目《吴晓波公开课:转型之战!》,从中国制造迎来黄金5年、新消费行为与新工匠精神、“互联网+”如何重新定义技术创新、本土马桶盖如何“盖”过洋品牌等4个层面,解读关注转型已经到深度期中国制造业的方法论问题。今年8月,《今日评说》邀请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经济学者兰建平,共同“讲数”。4集公开课,内容鲜活、形态活泼,围绕数字经济是什么、怎么发展等,以现场讲课、观众问答的方式,讲深说透,评析数字经济。

  电视理论节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3月,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栏目再度创新,先后推出了电视理论对话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第一季《十九大精神面对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二季《红船》、6集通俗理论节目“厉害了 我们的新时代”第二季《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走进企业、机关、乡村、校园、科创基地等,与老百姓面对面,讲政策、讲故事,说说国家政策和每一个人的关系,现场互动、现场问答,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红船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走近群众、深入人心。这些电视理论对话节目深受观众好评的同时,还获得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表扬。节目不仅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所报道,通俗理论节目《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还在央视新闻频道晚间黄金时间全集播出。

  电视首先是一门形式的艺术。形式上的变化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自媒体时代,作为专业工作者,应当多些形式上的不断突破。“不立格式”,把高深变得通俗,好看且鲜明,既有“颜值”又有“言值”,这就是《今日评说》的取向。

  品质气质融合,专业团队打造品牌栏目

  专业的状态、朴实的语态、活泼的形态、认真的姿态,是《今日评说》栏目的品质要求,也是团队气质的整体呈现。品质是外在的要求,是栏目最基本的属性,而气质则是内在的要求,是栏目核心竞争力所在。打造品牌栏目,必须将栏目品质和团队气质统一起来,完美融合,才能让节目真正成为一档有品质有气质、有力度有温度的评论节目。同时确立了以“出大片、引名家、强推广”为路径的品牌打造计划,让栏目建设更上一层楼。

  搭建学习型采编团队,突出专业诉求

  评论的呼之欲出,在于当评论者的理性、情感、经历、判断碰到新闻事件时,能产生本能反应,不吐不快,一吐为快。电视评论是电视新闻的“高端产品”,记得栏目开播前一两个月,做惯了新闻报道的团队成员初次写评论言论,也是叫苦。10分钟3000字的底稿,天天是“大考”。那个阶段,“逼”出来、“憋”出来、“磨”出来的评论是常态。学习型团队的氛围不可谓不浓,每一次的心追手摹都是砥砺才情、升华认识的好机会。一篇两篇,反复退回,不断修改;一期两期,多次打磨,渐次提升……桩桩件件,事事促变。思维在变,短片不计其余只求一点,评论不超40秒要作一结,这是把报道思维变为评论思维;形态在变,走出演播室走进广阔天地,临场感性互动,这是把室内形态变为户外形态;气质在变,知性主持大咖评论员匠心团队,颜值与“言值”相得益彰,这是把理想情怀变为专业呈现。

  组建专属评论员队伍,强化个性评论

  作为一档评论节目,评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适应题材的多样性、选题的广泛性、视野的全国性,在几年时间里,《今日评说》以栏目建设为依托,和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信息经济研究院、浙江省委党校等密切合作,逐步打造了一支媒体型、学者型兼顾,本地为主、全国为重的专属评论员队伍。外脑智囊的加盟,拓展了节目的深度广度,增加了节目的评论厚度。如G20杭州峰会期间,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龙永图先生作为本台评论员走进演播室,解读中国影响、浙江力量。

  探索融合传播,扩大节目影响

  新媒体时代,《今日评说》不仅要评要说,同样要引流导流。除了电视端的播出,栏目组还重视节目的新媒体推广,与融媒体部门及时沟通,第一时间从每期节目中寻找亮点,并将其以碎片化展示方式和网络化的语言重新编辑,制作成网络版的精致节目预告,并与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合作,将节目预告和成片放入头条部分进行展示。

  走过3年,从探索有质量的日播到实现有品质的传播,点点滴滴间,评说变得落落大方,变得耐听耐看。现在的《今日评说》,以丰富的节目表现力为抓手,让题材更多一分内涵上的延展,短片更多一分视觉的张力,对话更多一分当事人的互动,评论更多一分感性的观察,议程更多一分新媒体的融合传播。为了把有意义的事做到有意思、有意味、有意境,一个有精神的团队,就要以新闻呈现社会风貌及发展上的生机和活力,一档有境界的栏目,就要以评论呈现思想表达上的生机和活力。《今日评说》正在实践这样的探索。

  (作者系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制片人)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