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3期

延安《解放日报》研究综述及展望【2】

武孟影
2019年04月09日10:3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21世纪后的国内研究状况

进入21世纪后,在前人提供的丰富史料上,研究深度以及理论性均有所增加,有学者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以及文学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性研究

作为抗战时期党创办的重要报纸,对其行整体考察也同样必要。王润泽与王洁《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一文对《解放日报》的历任领导、内容概况、改版均有介绍。盛魁与蒋杰在《<解放日报>的创建与改革:1941—1944》一文中梳理总结了其创建与改革的过程。专著方面,具有较大突破的是李晓灵的《渊源与化变 延安<解放日报>的传播体系及其当代价值之研究》,学术性与思想性较为突出。该书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对延安《解放日报》的传播历程、传播生态、传播要素、传播控制、传播形态、传播功能、传播经验、传播缺憾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二)重要人物与事件研究

部分研究从报纸本身出发,关注与报纸相关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对于延安《解放日报》的指导者、创办者以及改版,学界均有诸多研究。

从创刊起,毛泽东便对延安《解放日报》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对于毛泽东与《解放日报》的研究也成为重点话题,成果较为丰富。有学者对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顿和改版、《解放日报》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进行了研究。许冲所写的《试论毛泽东思想社会化的方式——以<解放日报>为考察对象》从报纸的版面安排、流通机制、创作内容和延伸形式等方面出发,对毛泽东思想社会化的具体方式进行了研究。此外,《解放日报》的创办人博古以及首任总编辑杨松也有较大关注度。以上文章主要关注重要人物与报纸的互动,多以记叙为主。

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我国党报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仍有现实意义。因此,该主题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成果较为丰硕。从建国后的史料梳理与回忆性文章,提供改版的必要性、过程以及结果到后期学术文献追寻改版的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研究深度不断增加。黄旦在《从“不完全党报”到“完全党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再审视》一文中认为,通过改版,实现了对党报身份的建构,其重点是重新确定党报与整个党组织的关系及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包括党报和工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认同。王润泽发表于《国际新闻界》的《重塑党报:<解放日报>改版深层动力之探析》一文关注到了《解放日报》的编辑记者群体,探究分析改版前后这些人的思想认识及其变化。刘继忠与梁运所写的《论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政治逻辑》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侧重于政治角度的解读与分析。关于《解放日报》改版的深远影响与启示方面,也有诸多成果涌现。除了内容深度有所增加外,研究方法方面也有一定创新,匡滢的学位论文《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与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比较研究》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三)报纸内容研究

部分研究立足延安《解放日报》的文本,通过解读报纸内容探究其专题报道。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报道研究

已有研究对于冬学运动、新秧歌运动、西安事变、五四运动、精兵简政、党章学习活动、留守兵团文化学习运动、大生产运动等均有所涉猎,通过对延安《解放日报》相关内容的解读,探究分析其报道效果与影响。有学位论文对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社会动员等报道也进行了分析。

2、形象建构

有学者使用建构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其中女性报道较受关注。唐海江与唐雨晴所写的《延安<解放日报>妇女形象建构的文化分析》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作者采用社会建构论的视角以及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解放日报》所建构的妇女形象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该部分成果更多体现在学位论文中,如唐雨晴的《延安<解放日报>妇女形象建构研究》以及李玫的《解放区文学女性形象书写》。女性形象之外,延安《解放日报》所塑造的农民、劳模、医务工作者等形象也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

3、文艺副刊研究

延安《解放日报》的文艺栏目和改版后的综合副刊是重要的文艺阵地。已有研究中,丁玲、改版、文艺理论以及政策是《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研究的几大主题。杨琳的文章《报刊媒体的“议程设置”与延安文学的话语建构——基于<解放日报>文艺传播的分析》则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认为报刊媒体在拓展文学生产与传播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作家、编辑、受众等文学群体的变动,并在文学话语的建构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4、广告研究

近年来,关于延安《解放日报》的研究范围有所拓展,王玉蓉等人较早对延安《解放日报》的广告特色、经营、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她与白贵所写的《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与《略论延安<解放日报>的广告特色》分别发表于2003年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黄月琴对延安《解放日报》的广告经营理念与广告特色进行了分析。屈雅利则从“广告刊例”的年度变化入手进行解读。祁媛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在《延安<解放日报>广告实证研究》一文中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对广告样本进行解读。

5、其他角度

王晓梅的《建国初党报领导下的“读报组”发展探析——以建国初<解放日报>“读报组”发展为基本脉络》关注报纸与读者的互动,描述了建国初《解放日报》》“读报组”的发展脉络,“读报组”实践的“群众路线”至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史春风和田颂云分别对《解放日报》的社论和评论进行了分析。杨琳琳与姚远对延安《解放日报》的自然科学传播的宗旨、采编队伍、传播途径、传播阶段以及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研究。田真通过《解放日报》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探析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黑板报的业务特征与历史意义。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