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在杂志出版中的应用【3】
三、网络语言在杂志出版中的应用策略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性。规律反映事物最本质的联系,人们只能去发现它,而不能去发明它、改造它。但是,我们在杂志出版过程中可以去运用它。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按规范的方向进行引导,使网络语言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使用的时效性
杂志出版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反应要迅速。网络语言的产生有强烈的时代性、突发性、易变性,因此,杂志编辑,特别是纸质杂志编辑要了解网络语言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了解网络文化动态。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应赶上其流行热度。如2018年的网络流行语“skr”一词,除了普通网民在短时间内大量使用外,不少杂志媒体也赶了一波潮流。如2018年7月28日时装LOFFICIEL微信公众号的《你是炫富Skr,我是高级Skr》;2018年7月28日新周刊微信公众号的《贵校的宣传片,真是烂skr人了》;2018年7月31日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的《skr!全世界政要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论怼人,我只服他!》。杂志在微信传播过程中利用“skr”一词的流行热度,成功吸引了大批用户。如若等到流行热度降温以后再使用这一网络语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编辑应时刻关注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更新迭代,用新词语代替旧词语,做到与时俱进,方能获得受众认同。
(二)区别对待不同杂志类型、不同传播渠道
杂志编辑应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常用的网络语言,根据杂志自身的特点和办刊理念,有针对性地、恰当地在出版刊物中使用网络语言。
从受众年龄上来看,对于中青年读者,可以多用网络语言,因为他们是网络语言使用与传播的主体;对于老年读者,应慎用或少用网络语言,防止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不得不用时,可对网络语言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少年儿童读者,应尽可能少用或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因为青少年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少网络语言的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经常使用会降低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
从杂志类型上来看,时尚生活、娱乐休闲类杂志可以多运用网络语言,增强杂志的趣味性、接近性、新潮性;时政类杂志可以多关注与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相关的网络语言,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通讯网络类、财经类杂志应及时、准确使用各种相关网络语言,提高杂志的专业性、科学性、先进性。
杂志通过纸媒传播和数字平台传播时亦应当有所区别。纸质杂志可以少用一些网络语言,多使用规范语言,以保持其大家闺秀般的气质——端庄、优雅、沉稳,保证文字传播的规范性。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时,可以多运用一些网络语言,特别是标题的制作要吸引人,此时杂志的形象犹如一个俏皮公主,轻松、活泼、个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传播的氛围与网民的阅读心理。
(三)利用网络语言的流行热度,引导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与正确认识
许多网络语言的出现、流行往往与社会热点有关,网民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会在短时间内非常集中。尤其是一些负面新闻报道出来以后,网上不乏各种言论、各种小道消息,易引起谣言的传播、社会气氛的恐慌,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此时,媒体,特别是具有公信力、权威性的媒体如果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事件进行解读,则能够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引导受众的理性思考、提高受众的防范意识等作用。《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28期的“特别策划”关注的话题为P2P网贷平台的“爆雷”(爆雷,一般指P2P平台因为逾期兑付或经营不善,未能偿付投资人本金利息而出现的平台停业、清盘、法人跑路、平台失联、倒闭等问题。)“P2P” 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从2018年6月至7月中旬,短短50天内,就有163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跑路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中国新闻周刊》通过《P2P生死劫》《牛板金“停摆”》《P2P“爆雷”之后》《防范风险传染是当务之急》等四篇文章就时下曝出的P2P网贷平台逾期和兑付危机进行调查与解读,引导受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四)杂志出版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要理性、适度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在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杂志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如APP、微信、微博等,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成为常态。但是,在使用时应更加理性。一方面,杂志出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以及社交媒体的转发、点赞等功能,在网络语言的“形成期”“成长期”借势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网络语言使用的恰如其分,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更不要哗众取宠、制造噱头,沦为标题党。此外,网络语言的使用量应适度。虽然它们具有新颖性、形象性和创造性,但是用多了会影响到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严肃性。如果杂志文稿中网络语言滥用,其新颖性也会大打折扣。
(五)优化网络语言的生命周期
网络语言的发展适用于适者生存的法则,但是健康的语言环境可以加速其优胜劣汰的步伐。杂志编辑应剖析网络语言的演变过程,用更具内涵、更具积极社会意义的网络语言代替粗俗的网络用语。杂志编辑作为内容的整理、加工者和第一审查者,必须扮演好“把关人”角色。第一,将“三审三校”制度落到实处。对于那些高雅文明的、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网络词汇,编辑要高抬贵手,反之,对于那些格调不高、缺乏文化积淀的词汇要拒之门外。第二,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倡议。近几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国家语言文字使用“十三五规划”(2016-2020)》纷纷出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记协联合发布了《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杂志编辑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编辑素养。第三,杂志出版网络平台应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工作人员或技术手段过滤掉网友在互动过程中粗俗、低俗的网络语言,净化语言环境。此外,善用第三方监督、鼓励网民举报等机制也可减少不良网络语言的使用与传播机会。通过以上举措,可以优化网络语言的生命周期,营造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P020180820630889299840.pdf,2018-08-20.
[2]李媛媛.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及其变异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3.
[3]李媛媛.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及其变异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93.
[4]曹进,靳琰.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J].国际新闻界,2016(2):42.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