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5期

网络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影响【4】

张海晏  李建伟
2019年06月19日08:22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四、减少网络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伤害的对策建议

网络中的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塑造起着一定的消极作用,隔离和规避网络暴力信息在大环境下显得十分重要,但过程一定是漫长、艰难的。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政府应建立合理的把关机制

未成年人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因此他们的行为需要监督人加以规范。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建立层层的把关机制。以各级人大和政府为主导,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的制订和执行,将“网络实名制”扎扎实实落实到实处;同时通过“技术过滤”手段,在源头上遏制暴力信息的传播和扩散。从信息的传播渠道上分析,各级政府应建立合理的网络信息监测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辨别、加工和处理。开展这项工作时,要确定重点监测领域,全面获取有关信息。

在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方面,以家长和老师为主要依托对象。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首要监护者,要正确看待网络的二重性,引导孩子在网络中获取更多关于心灵成长的知识。老师作为未成年人的在校监护者,和“意见领袖”应该发挥其影响,塑造其“人格魅力”,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状况,从而能够觉察到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和所面临的困难,引导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培养未成年人全方面的“网络素养”,教育始终是影响未成年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未成年人在宽松和文明的成长环境下会免受不良信息“侵蚀”。

(二)老师和家长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大局观。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智健全程度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学校和家长要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念,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的个体。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格层面上的竞争【25】。健全的人格必定需要宏大的格局观念来做支撑。当青少年树立宏伟壮阔、胸怀天下的理想之时,他们便不会被眼前之事所迷惑,不会被网络游戏和网站里狭隘的暴力信息所吸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处事准则和价值观念会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子女会在内心吸收并进一步模仿父母的行为标准,即所谓的“内摄性认同”【26】。父母在家庭中做好养育孩子的角色之时更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学校应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

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认为: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认识媒介,能够鉴别信息和对媒介上的信息有着合理的批判【27】。在新媒体环境下,未成年人投入大量时间于虚拟社会中,无穷尽的信息充斥于未成年人的世界中。对于未成年人来讲,首要的原则是学会甄别信息。甄别信息同样也意味着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和批判。老师和家长要适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在互联网中主动挖掘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和资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乎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对于国家和学校来讲,开设有关媒介素养的课程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应发挥其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诞生之初就被赋予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测的职能。对于社会上丑恶的现象,新闻从业者应加以无情地批判和揭露,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结语

网络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老师和学校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提升其媒介素养;政府应建立合理的把关机制,严格执法;新闻媒体应发挥其监督作用,弘扬社会正气,除恶行善。三者强强联手,予未成年人以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韩尚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法学院,2013.

[2]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俞文丹.媒介暴力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2008(1).

[4]贺建平.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J].新闻界,2009(1).

[5] 贺建平.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J].新闻界,2009(1).

[6]王玲宇等.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影响——对上海市中学生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7]王勇.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有害信息传播与治理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2).

[8]张振锋.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1).

[9]刘彬.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4).

[10]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16.

[11]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16.

[12]梅兰妮·克莱茵.儿童精神分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116.

[13]格隆汇.2017年上半年离婚大数据分析[R].北京,2017.

[14]何欢.农村少年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现象透析[R].北京,2017.

[15]侯玉波.中国网民网络暴力的动机与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17(1).

[16]易般.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上海,2016.

[17]张祥.忧虑与规制: 中国当代青少年犯罪抑制与网络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1).

[18] 张振锋.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1).

[19] 张振锋.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1).

[20]燕道成.精神麻醉: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2).

[21]常莉.媒体中暴力信息对青少年攻击性影响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2(35).

[22]徐凯文.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R]北京大学官网, 2016-11-03.

[2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1.

[24]梅兰妮·克莱茵.儿童精神分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135,

[25]曾奇峰.幻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

[26]梅兰妮·克莱茵.儿童精神分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116.

[27]陈昌凤.基础教育加点料,媒介素养不可少[R].宣讲家,2012.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