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要:关注未成年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会受到网络暴力信息的影响。未成年人关注网络暴力信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网络暴力信息对他们心理发展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影响其人际关系的互动,使其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形成空虚迷茫的价值观念等。从实施层面上来讲,建立合理的把关机制,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层面上的感召等具体的措施可以使得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心理层面上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网络;暴力信息;儿童心理;未成年人;大众传播;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5-0000-05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于当代的中国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易得性提高,儿童和青少年成为受众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将未成年人的年龄规定为0-18岁【1】。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未成年人思维敏捷,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同样乐于接受新奇的事物,对任何事物都想去尝试。互联网大环境下,未成年人所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广,这其中未免会接受到一些关于冲突和暴力的信息。研究本选题, 有利于找出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心理以及其价值观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加以量化与概括,同时从执行层面上,探讨一套合适的解决方案,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心理层面上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一、 网络暴力信息的产生及原因
“暴力”指的是那些不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力量【2】。网络暴力信息也是暴力的一种形式,是指通过网络来传递的一些具有煽动性与诽谤性的文字、图象、音讯等【3】。。
研究者普遍认为:网络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美国学者George Gerbner认为,媒介的暴力内容对童年后期的儿童犯罪具有“诱发效果”,但无必然联系。这种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4】。
贺建平等在Gerbner的涵化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暴力内容对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时期的影响做了研究,他们发现童年时期接触暴力游戏、暴力新闻时间最长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暴力行为的赞成度会有所提高,也更容易产生暴力情绪【5】。王玲宇和张国良在一次对上海童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赞成暴力的程度就会越高【6】。
昆明理工大学王勇教授认为网络上的有害信息相当广泛,其中就包括网络游戏中的暴力信息,经过调查,他发现未成年人网民已经占到网民总数的百分之26.6,约占1.43亿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处在儿童阶段的群体,泛滥成灾的暴力凶杀界面,污染着他们的心灵,甚至造成了终身的阴影【7】。
中国人民大学张振锋先生认为,网络暴力信息能够导致未成年人思想混乱,心理异常,身体损害。这些信息价值观扭曲,道德低下,色情,暴力,反科学。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调查表明,47.1%的未成年犯在小学阶段就曾接触到暴力信息,受到主动因素与被动因素影响。未成年犯在犯罪前接触不良信息的途径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网站,网络游戏与网络聊天,这三种途径所占比例78.9%,45.7%和43.3%,并且他们辨别能力弱。网络暴力信息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阻碍他们的人际关系建构,让他们对社会事件变得冷漠,缺少社会责任感,同时引发未成年人犯罪【8】。
暴力信息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因素,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大幅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如今经济发展更是进入“新常态”;但是改革难免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例如收入-分配不公平,部分人无法享受改革所带来的福利,贫富差距拉大。因此,处在底层的部分百姓对社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有强烈的不满倾向。此外,处在转型当下的部分人生活压力大,就业竞争力度强,焦虑迷茫而又压抑,网络正是其宣泄口之一,而暴力信息正满足了这两类人的心理需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