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9年第8期

《中餐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史灵珂
2019年09月02日10:28 |
小字号

来源:《视听》2019年第8期

摘要:湖南卫视所打造的节目《中餐厅》自2017年开播以来,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从主题功能、形象建构、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中餐厅》进行分析,肯定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的中国文化形象所做出的有益探索,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餐厅》;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建构

节目《中餐厅》由五位明星合伙经营一家中餐厅,主要通过展现餐厅的整体经营情况,将中国的美食、人情与传统文化等以真实的体验传递给法国受众,同时以视听语言传递给国内受众。但《中餐厅》并不是简单地展现餐厅经营的真实情况,而是借助节目“跨地域”的拍摄方式以及“面向内”的播出特点,提供一个双重的文化观察视角,使本土与异域的文化均得以呈现,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

对于“国家形象”,我国有多种概念界定。管文虎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1]杨伟芬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2]张毓强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系统运动过程中所发出的信息被公众映象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介(medium)的输出’。”[3]总的来说,国家形象不仅来源于“自我”的言说,还包括“他者”的塑造,它以特定的信息符号作为载体,通过媒介进行输出,从而形成国际受众对本土国家的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镜像影响本土国家对自身的认定。

放眼当下,中国的国家形象呈现出双重特征。一方面,中国历史悠久,古代长期保持着拥有强大国力的状态,被视为“文明之地”“先进之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危机与灾难中主动承担起国际责任,“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媒体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中国媒体话语权有所缺失,国家形象更多的是“他塑”而非“我塑”。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社会矛盾进行有意识的夸大与歪曲报道,使国外受众对中国产生误解,中国的国家形象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例如制度落后、民主缺失、人民缺乏合作精神、自私等,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立与国家发展产生了损害。本文将围绕上述分析,基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探索《中餐厅》是如何进行文化传播并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

一、《中餐厅》的主题功能

《中餐厅》节目第一季旨在弘扬中国美食文化,第二季打出“欢迎品尝东方味道”的口号。其主题存在两个共同点:第一,弘扬饮食文化;第二,推动对外传播。本节围绕上述两点,对节目的主题功能进行剖析。

(一)弘扬饮食文化,强化文化认同

据《2016—2017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餐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访者首选中餐(52%),其次是中医药(47%)和武术(44%)。”[4]相对于衣着服饰、孔儒思想、文化典籍等,饮食文化在国外受众中的接受度更高,是具有“共有知识”特征的文化,即“行为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5]对于国内受众而言,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承载着人们的共同记忆,对饮食文化的认同是民族与国家发展无形的“驱动力”。

饮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餐厅》以弘扬饮食文化为主题,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过程中输出饮食文化,强化了受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同。

(二)致力于对外传播,增强文化软实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以及国家意识到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之间的差距。不难发现,世界上的大国与强国无一不立足于本国文化,有意识地进行文化传播,尤其是走出本土国家、面向国际社会的传播,例如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的韩剧与综艺等。事实上,“文化传播的直接效果是塑造国家文化形象,间接效果则是增强文化软实力”[6],而我国想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能力是必经之路。

对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7]《中餐厅》采取境外拍摄的方式,围绕饮食文化进行叙事,从菜品饮品、装修配饰,到人文关怀、文化精神等,使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真实的、全方位的展示。可以说,《中餐厅》真正实现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媒介可能存在的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使国外受众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的有益实践探索,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中餐厅》的国家形象建构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国家形象却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认可与丑化兼存,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想要获得世界的理解与认可,国家形象的完善与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善用饮食符号,展现文化内涵

肯尼思·博尔丁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8]由此可见,形象是基于信息传播而形成的,而信息传播是由符号的编码与解码来实现的。所以说,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作为载体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建构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的本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蕴含的文化也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求和”的文化内涵是重要传播内容,包括“食与人之和”“食与社会之和”“食与自然之和”。[9]例如《中餐厅》第一季与第二季,嘉宾在菜品与饮品的选择上都是独具匠心的,有湘菜系的剁椒鱼头、粤菜系的茄汁大虾、川菜系的麻婆豆腐、新疆风味手抓羊肉饭,以及中国茶品、台湾珍珠奶茶等。这些菜品与饮品作为一种饮食符号,在代表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展现出其在时代变迁中所做出的积极融合与改变:麻婆豆腐原始材料中的“牛肉末”后改为可以用“猪肉末”代替,同时加入豆瓣酱中和原本的麻辣口味,兼顾各地域食客的口味,追求“食与社会之和”。又如中国人在饮食方式上,习惯于大家围坐一席,共同品尝美食,将其作为情感交流的媒介,这体现了“食与人之和”。积极运用饮食符号,展现和谐的中国文化内涵,是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表达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决心,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二)把握话语权,变“他塑”为“自塑”

由于文化软实力的“落差”,在国际传播方面存在着“西强我弱”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具有国际覆盖面的媒介将自身的信息扩散到世界各国,从而完成自身国家形象的塑造,同时对国际民众认知其他国家信息的过程进行干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话语霸权。而由于处在国际传播的弱势地位,中国面对国家形象被“他塑”的实际情况,经常处于“失语”的状态。正所谓“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10],面对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与媒介的发展升级,掌控话语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餐厅》立足于中国饮食文化,对话语权的抢夺体现在嘉宾的行为与节目的创作上。首先,嘉宾作为餐厅合伙人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通过餐厅的经营与节目的呈现,他们能够与受众直接沟通。节目中,每一位嘉宾都致力于传播中国美食,即使是毫无烹饪经验的周冬雨也拒绝以炸鸡作为主推菜,坚持完成了中国特色的卤味菜肴。对于饮食文化的传播,嘉宾们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其次,节目立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结合受众的文化环境进行创作。例如第一季节目常常以象岛海边的美景作为开头与结尾,将节目融入象岛的自然环境中,增强代入感;第二季节目中,因科尔马是宫崎骏先生漫画《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取景原型,后期制作将漫画中的人物剧情与中国美食相结合,提升认同感。节目利用嘉宾与创作的优势主动发声,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外媒介对于饮食文化“二次传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有效实现了媒体对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掌握了主动权与话语权。

(三)重视新媒体,完善传播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受众的媒介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现今的媒介传播中,新媒体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只有合理运用新媒体,才能够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面向国内受众,《中餐厅》在电视与网络平台进行双向推送,利用微博、微信、美拍等平台设置相关话题,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例如在第二季节目中,明星会将菜品的做法上传到美拍视频中,同时根据每期节目的不同议题,设置相关的热搜话题(如“还珠情话”“小凯蒸蛋挑战”等)。面对国外受众,《中餐厅》的正片与纪录片每期在YouTube湖南卫视官方频道同步播出,根据节目组针对每期内容设置的主题与关键词,受众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同时,法国媒体例如法国新闻联播、“France Bleu”等也针对节目内容进行了报道与评论,使《中餐厅》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合传播。新媒体的运用改变了单一的宣传方式,实现了系统化的文化传播,有力增强了饮食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三、国内外受众反馈异同

符号作为文化信息的一种表达,其编码与解码受到历史背景、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单独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符号之间相关联的结构式互文现义,以及特定的时间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中,符号象征意义的嬗变,都使得符号的内涵意义更加丰富且复杂。”[11]对此,研究受众反馈以更好地理解其立场与角度,使文化符号融入受众语境与国际话语体系,才能使其获得认同与共鸣。

(一)国外受众反馈

第一季节目在泰国象岛拍摄,受众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饮食卫生。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coolbo1521发表评论:“为何这些厨师都不戴高帽,不怕掉头发头屑吗”;用户Jane Doe发表评论:“他们在煮梅菜扣肉的时候尝味道,尝完又把剩下的汁放回锅里,会不会有点不大卫生啊”。第二,版权问题。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发表评论:“你只知道偷东西吗?小子”;用户Lunar J Kim发表评论:“抄袭《尹食堂》”;用户Kawai Yip发表评论:“用钱买了版权的,大家到底在吵什么”。第三,文化交流。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Kkwch Kin发表评论:“我来自泰国,我们泰国与中国是朋友”;用户opt S发表评论:“我从节目中学习了中国话,我爱他们所有人”。

第二季节目在法国科尔马拍摄,受众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节目与嘉宾。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Khai Linh发表评论:“这个节目完全不辜负我的期望,这些客人都很棒,一切都很好”;用户beibei q发表评论:“有推广中国的美食,比如枸杞火腿什么的,很棒哦”;用户anana shu发表评论:“这季请的嘉宾好成功,气场都好合”。第二,两季节目对比。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shine Vikki发表评论:“还是喜欢上一季。这一季少了点真实,多了套路,听说客人都是安排好的”;用户Amily Liao发表评论:“第二季真的比第一季好看千万倍”。第三,文化交流。YouTube用户Janii Yaa发表评论:“看完了这一季的中餐厅现在更想去中国看看,我一定努力学习中文然后去中国,吃华人的美食”。法国“france bleu”中,一篇题为《中国人在科尔马:中国真人秀从小威尼斯开始》的报道中提到:“我们将通过中国年轻明星的目光看到阿尔萨斯的愿景,这将极大地推动阿尔萨斯而不仅仅是科尔马的旅游业。”[12]法国新闻联播中谈到:“从来没有这种来自中国的交流活动,这对科尔马市是很好的机会。”[13]

(二)国内受众反馈

国内受众的反馈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真人秀节目本身。该类型节目具有真实感与亲切感的特点,合伙人在泰国与法国的手忙脚乱,对菜品的精心制作等,都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剧本”与“导演”,合伙人一样为生活中的琐事忙碌与烦恼,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引起受众的共鸣。其次是文化的交流与反思。节目通过嘉宾“经营+旅游”的模式,向国外受众展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向国内受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外文化的渠道,促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此外,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例如法国餐厅的卫生标准十分严格,管控力度也很强,对比而言我国的相关制度还有待改进。最后是文化自信的提升。《中餐厅》所展现出的嘉宾对中国饮食的完美呈现,国外食客对中国美食的认同与喜爱,都为国内受众提升文化自信增添了力量。例如,黄晓明通过一句“Chinese food”可以揽客,科尔马小城在官方推特上发布中餐厅订餐电话后,餐位没过几天就全部订满,这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强大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

由此可见,《中餐厅》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饮食文化符号的选取对于文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但与此同时,文化的差异与节目本身仍然是受众关注的重点,基于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受众的看法也是多样化的。

四、结语

《中餐厅》创新性地以“饮食文化”为信息载体,采取“走出去”的摄制方式,是综艺节目兼具娱乐性与社会性的范式,值得学习借鉴。但同时,节目也存在进步的空间。首先,完成“文化传播”向“文化外交”的转变。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 [14],它通过政策优势增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利用文化外交的“柔性”特点增强其感染力,有效地实现国际受众对文化的主动接受。其次,注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更是促进经济增长、展现国家魅力的重要力量。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以节目带动其产业化步伐,有利于增强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当下,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地位不断提升,得到了国际认可,但其文化软实力并没有获得匹配性的增长。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建构国家形象的重大责任,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强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综艺节目更需要学会挖掘中国文化的价值,寻求更好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以构建良性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注释:

[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3.

[2]杨伟芬.渗透与互动:电视与国际关系[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95.

[3]张毓强.国家形象刍议[J].现代传播,2002(02):27-31.

[4]2016-2017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673248.html,2018-01-08/2019-04-30.

[5]Matha Finnemore.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M].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6,p.2.

[6]姚云.中国文化形象的研究现状及版图[J].湖北社会科学,2018(05):174-181.

[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9.html,2017-10-28/2019-04-30.

[8]kenneth E.Boulding.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A].刘朋.国家形象的概念:构成、分歧与区隔[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24.

[9]张少飞.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0]严文斌.中国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J].对外传播,2016(06):17-18.

[11]熊皇.符号学视域下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策略分析——以《中国进入新时代》为例[J].当代电视,2017(12):63-64.

[12]中国人在科尔马:中国真人秀从小威尼斯开始.France Bleu.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francebleu.fr/amp/infos/insolite/colmar-une-emission-de-tele-realite-chinoise-s-installe-pendant-trois-semaines-a-la-petite-venise-1527867046,2018-06-01/2019-04-30.

[13]《中餐厅2》名气大到上法国新闻!王俊凯绝对是行走的“国际凯”.芒果tv. https://www.mgtv.com/b/324581/4441361.html,2018-06-22/2019-04-30.

[14]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陈原原(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