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的舆论空间探究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在回顾新媒体发展历程、媒体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对舆论空间开放性、导向性、包容性等形态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媒体融合条件下的舆论空间具有官民互动距离更近,舆论空间继续扩大,亚文化丰富多样,“网红”与“意见领袖”层出不穷等特点,应辩证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与缺点,逐步完善社会舆论空间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介;融合;舆论空间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如日中天,对于传统媒体业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是不是传统媒介“已死”?目前,这个结论还悬而未决。新媒体与传统媒介正处于不断融合的阶段,占据不同的市场份额,吸引着不同的受众群体。在当今信息流与大数据的时代,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舆论空间自身的特点也显现出来。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
(一)新媒体的发展
一是新媒体的界定和特点。新媒体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传播媒介。“新媒体”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的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发表了一份计划书,计划书里他第一次将“电子录像”称为“New Media”(新媒体),新媒体这个概念因此诞生。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在我国十分迅猛,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中介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时间维度来说,新媒体的“新”只是一个比较概念,曾经的报纸、电视对于收音机来说,也是新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媒体作为一种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演变、更新与升级。回顾媒体发展史,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周期逐步缩短的今天,新媒体的内涵不断深化,而外延也在延伸。在信息时代,不仅是技术变革和物质形态的变化可以产生新媒体,新的软件开发、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的推出都可以称为一种新媒体的诞生。[1]3从技术的维度看,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体,数字技术是新媒体所有功能实现的前提。新媒体的信息载体是比特,比特的流动不依靠于物质实体,只要有一台连入互联网的终端,就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与其他受众发生互动。
对于新媒体,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新媒体受众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超媒体性。也就是说,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接收终端不断面世,超媒体信息服务成为新媒体提供的基本服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点击链接选择性地选择接受内容,用户可以自己掌控信息的选择权。第二,交互性,是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的交流是双向的,且整个过程中互相可控交流的程度和效率大为提高,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更加方便且成本逐渐降低,这是交互性增强的技术基础。第三,个性定制。新媒体更注重用户个人体验,重视一对一、点对点式的信息服务,尤其是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私人定制,越来越符合个人的需求。第四,超时空性,新媒体利用连接全球电脑的互联网和卫星通信,使整个世界彻底成为一个打破地理界限的“地球村”,通信速度也大大提升,降低了交流的成本,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二是我国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作为后发制人的新媒体发展大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新媒体发展速度在全球位居前列。随着中国新媒体用户的持续增长及应用的不断丰富,新媒体的发展俨然成为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其具体表现在:网民数量庞大,新媒体产业不断升级,产值飙升;新技术新设备频出,移动互联网展现新活力;传播应用不断丰富,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等。
(二)新旧媒介融合的现状
国内第一个引入媒介融合概念的张雯教授认为,研究媒介融合,可以从技术融合角度展开,也能从媒介文化融合角度展开,还能从媒介组织结构融合角度展开研究等。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研究应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技术融合。首先是传播手段的融合,可以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也可以理解为大型传媒集团运用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使这些媒介之间内容互相推销互相补充。再次是终端融合,手持媒体的发展,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使传播终端与通讯终端相融合。最后是三网融合,也就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融合。第二,市场融合。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的物质形态已经融合,受众市场的划分自然也不会十分明确,媒介的需求市场一定是包含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的。其业务也呈现融合的趋势,不同形式的信息要通过广播电视、纸媒和互联网等行业的互相联通,导致媒介组织的业务渗透融合,正如“互联网+”促进媒介紧密融合。第三,制度融合。不论说互联网还是传统媒介产业,技术和经济的融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这需要管制方法的调整与更新。对于新生媒介环境带来的伦理问题,政府要及时对媒介市场进行调控,建立健全相关立法。第四,文化融合。毫无疑问,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是符合全球化趋势的,这样的媒介融合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受众终究是利用媒介来进行信息的交流置换,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同文化的传达沟通。融合媒介平台带来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人们拓广知识面、加强交流效率,也能促进人们进行更全方位深入的有效沟通。
目前,随着信息产业融合和改革的深入,媒体产业并购使媒介融合形式更加多样化,给媒介运营带来新的机遇。媒介之间跨媒体、跨地区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可以使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大大增强媒介的实力和影响力。尤其是知识付费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自媒体大军也越来越多参与进来分一杯羹。应当看到,新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不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是大势所趋,新旧媒介融合的变动状态日新月异。
二、舆论空间的形态特点
(一)舆论的界定
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舆论的定义不一,最常见的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舆论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2]也有人认为,舆论是基于大多数人意见基础上的集合,还有人认为舆论是精英和媒介的意见,这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但必须肯定的是公众舆论会反映群体利益的冲突。
(二)舆论空间的形态特点
舆论空间具有开放性。舆论空间有一个前提条件,每个人所表达的意见要是自由和自愿的表达欲求的集中。舆论和民意是有区分的,舆论的基础是民意,但民意并不一定表达为舆论;公开表达的舆论并不必然代表民意。舆论空间要保障舆论能够自由和自愿地表达,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中体,在这个空间里进行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增强意见的有效交流,取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同。在舆论空间内,要有适当的舆论表达机制来控制和促进舆论空间更加完善。
舆论空间有具体导向。舆论空间通常会有一个指向,针对某个组织或某个事件或具体人物。舆论空间的指向性,也就决定了人们会对其关注的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细致的追踪,也决定了人们对内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参与舆论空间的人们会有自己不同的立场,但都是指向所关注的事件。
舆论空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舆论空间是抽象的,它并不局限于任何环境,不论是大到整个世界,还是小到个人家庭,只要有舆论产生与交流的地方,都可以视为舆论空间。但是舆论空间有时需要一定的载体传导,比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特别是新媒体对舆论空间的建构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舆论的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交互化,舆论空间的普遍性和包容性也逐渐明晰。
舆论空间动态开放发展。舆论空间的时时更新变化发展,是由社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交换过程简易而交换量巨大,各种舆论意见的汇聚变得更加快捷。并且,“因为舆论的存在是以公众的关心和持续性的意见表达为前提的,如果丧失了公众的关心和持续性的意见表达,舆论也就自动消失了。”[3]15人们的思想和舆论是无法掌控的,人们的关注度是舆论空间膨胀或缩减,热烈或冰冷的决定性因素,更何况有时还会有个别主导力量的引导,所以舆论空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下的舆论空间特性
(一)官民互动距离更近,垂直交流不断深入
新媒体的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背景下,舆论空间的载体范围也扩大,舆论传导的效率更快、容量更大,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互动距离拉近,舆论的沟通交流途径更加畅通。
首先,官民意见的融合交流更便捷。国外的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等拉近了大明星和普通粉丝的距离,而我国的微博、微信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务微博在舆论空间中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也促进了官民交流的深度发展。美国总统特朗普“推特治国”,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家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新舆论阵地的重视。再次,舆论监督方式多元化。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运用舆论的力量制衡权力的越界、纠正社会偏差使之沿着符合社会共同准则的法制方向运行,舆论监督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追求社会正义。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受众通过舆论的方式监督政府和社会活动的作用更加明显。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每一位受众都可以通过传统媒体进行监督,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更合理更全面的舆论导向和监督。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让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逐渐能融在一个场域中互通有无,也有助于促进官方活动的透明度与民主化。
但是官方媒体的新媒体运营机制有可能过度重视外部影响,因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并且有可能危机处理不当就导致官方部门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下降等问题;也有可能遭遇网络水军的蓄意袭击等。这些问题在舆论空间扩大的情况下,是需要警惕和防范的。
(二)亚文化种类纷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碰撞带来的便利与效率让人们跨越地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形成一个个特立独行的团体,甚至是形成某种强大的“亚文化”现象。不断拓宽的舆论空间给了不同群体之间更大的自由和更强有力的亚文化认同感。例如“小清新”文化,由于媒介融合,拥有不同文化认同需求的人能在各种媒介渠道上找到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加强了这样一个文化群体的紧密程度,让“小清新”走入主流话语体系,成为一种消费与生活风尚。
在新媒体浪潮汹涌而至的时代,有这样一群人走在了时代的前端,他们是“自媒体人”。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式,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个体传递各类所需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也可以称为“个人媒体”。现在自媒体主要在各类网络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微博、类博客(LOFT等)平台进行自我传播自我营销。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4]。以“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来说,罗振宇可以说是开创了自媒体知识付费的先河。罗振宇作为曾经的自身媒体人华丽转身蜕变,剖析了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他秉持着这样的观点,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自媒体抓住了知识舆论场的核心,让传递知识变得简单而平等,也更有目标性。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碰撞的时代,有人仰仗新媒体的快捷便利效率,但也有人固守传统媒体阵地;有人亟待在大数据大媒体环境下寻找一个依托的舆论载体站住脚贴上标签不愿变化,也有人充分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充实自己兼容并包。舆论空间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亚文化群像,这需要人们明辨方向,找准位置,谨慎吸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三)“网红”与“意见领袖”层出不穷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为了获得一时人气,各种网红层出不穷,消费主义下美妆达人们兴起;也有对于热门事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的意见领袖。人们纷纷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求关注的定位,真正渴望利用公共舆论空间学习与吸收的大多数群体也不可忽略。在众多欲望和期许当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错的舆论空间生态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并为之努力改善。传统媒体需要保持自身舆论空间的权威性、思想性、准确性和引导性。要稳固传统媒体的地位,新媒体要对传统媒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要确保信息得到快速流通与及时回应,要积极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交叉使用,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即时性和多样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正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舆论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媒介融合通过交互性十分强大的平台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舆论探讨热忱,充分刺激受众发挥主体性作用,进一步拓宽了舆论传播的范围和途径。同时,这也为广大受众不断延展出新的话语边界与空间。不同媒介的融合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融合与革新,载体的更新必然使舆论空间拓展与延伸,舆论空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层出不穷。在传统媒体主导地位的基础之上,又要多加利用新媒体引以为辅助,辩证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与缺点,逐步完善社会舆论空间体系。舆论空间的建构主体不仅仅需要每个参与的公民提高自身素质,切不可堵塞民众舆论意见之路,因为自网络逐渐成为公众自由言论的大众化与社会化载体后,宜疏不宜堵。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是要让舆论疏通与流畅,要利用有益的舆论监督推进政治的民主化、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4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3]许静.舆论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美)谢因波曼·克里斯威理斯.We Media(自媒体)[J].研究报告,2003(7).
作者简介:陈茜(1994—),女,广西柳州人,单位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