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中國不存在“國產電影保護月”--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國家廣電總局:中國不存在“國產電影保護月”

2012年11月12日08:27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十八大新聞中心昨天下午舉辦中外記者招待會 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昨天下午3時,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中外記者招待會,邀請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志軍,文化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趙少華,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田進,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副署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蔣建國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關鍵詞:申遺熱

  ■未來將健全管理法規

  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各地不斷出現申遺浪潮的問題時,趙少華表示,“申遺”絕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而是在切實保護和管理好世界遺產的前提之下,充分地發揮世界遺產的社會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趙少華說,近幾年,國家文物局適時加強了世界遺產的申報、保護和管理工作,也及時將價值突出、保護管理到位的項目列入了動態管理的世界遺產的預備名單,而且對申遺的項目在遺產的本體保護、周邊的環境整治與民生的改善、法律法規建設和保護狀況的監視、巡視等方面不斷加大管理力度。今年元上都遺址成功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我國世界遺產的總數達到了43項,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就有30項,在世界上是第三位。趙少華指出,世界遺產的申報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契機,現在出現了申遺熱,並不是壞事,只是怎麼來做。未來我們要繼續健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管理法規、保障的機制、專家的咨詢機制、預警的系統,規范展示和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利用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市場化

  ■文化體制改革

  簡單理解為市場化系誤讀

  孫志軍在回答記者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提問時表示,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簡單地理解為產業化和市場化,顯然這個理解是一種誤解。

  有記者提問,隨著文化事業單位的商業化運作,它們會不會變得更加獨立、更加自由,或者還是像以前一樣受政府的監督。孫志軍說,這個問題是社會上比較關注的。文化體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區分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是以政府財政保障,主要是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

  而經營性的文化事業單位一旦轉企改制以后,按照現行體制來講,就不再叫事業單位了,它就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文化事業單位和已經轉企改制的文化企業,顯然體制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強調的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要兩手抓、兩加強。當然,即使發展文化產業,也要堅持內容為王,要堅持正確的導向,要注意承擔社會責任,要堅守道德底線,要維護社會的團結和諧,進而發揮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事業單位轉企

  ■近30萬人事業身份注銷

  孫志軍在介紹情況時說,黨的十六大以來,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主要是政事、政企、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這麼多年來已經核銷6900多家事業單位,注銷近30萬人的事業身份。積極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副省級以下城市的文化、廣電、新聞出版行政主體有效整合。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充滿生機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

  以企業為主體,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由小到大,規模實體不斷增強,促進轉方式、調結構的作用日益顯現,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國產電影

  ■不存在“國產電影保護月”

  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田進表示,電影保護月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誤讀。在我們國家,不存在電影保護月的問題。

  田進說,影片上映是一種市場的行為,政府不會強行地安排電影的檔期。一個時間段之內,國產影片可能會多一點,一個時間段之內,進口的影片可能會多一點,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就像我們的賀歲片檔期,國外影片要主動避開,這也是他們追求市場利益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商業的考慮。

  發布·數字

  ■國產影片市場份額

  41.4%

  今年1至10月,國產影片的市場份額隻有41.4%,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

  43項

  我國世界遺產的總數達到了43項,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就有30項,居世界第三位。

  ■注銷事業身份

  30萬人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中,注銷了近30萬人的事業身份。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