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在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的作用探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4期

網絡媒體在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的作用探析

肖玉元

2013年04月07日15:4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網絡媒體作為營造社會輿論氛圍的媒體新軍,以其信息量大、反應迅速、個性化強、影響面廣、與群眾互動性強等諸多特點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必須重視網絡媒體的積極作用,在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互動功能及輿論監督功能。

關鍵詞:網絡媒體﹔保持黨的純潔性﹔功能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速,網絡媒體作為營造社會輿論氛圍的媒體新軍,以其信息量大、反應迅速、個性化強、影響面廣、與群眾互動性強等諸多特點后來居上成為主流大眾媒體之一。2010年3月,《人民日報》一項關於“人大代表看新興媒體”的針對性調查顯示,超九成全國人大代表對新媒體表示肯定,由此可見新媒體已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必須重視網絡媒體的的積極作用。網絡媒體在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要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

信息傳播是網絡媒體的首要功能。網絡媒體以其信息的海量性與傳播的快捷性讓報紙、廣播等其它媒介在信息傳播方面不可企及。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網絡媒體可以綜合利用文字、圖像、聲音等多媒體手段24小時全天候發布新聞信息。例如,搜狐網僅新聞頻道首頁的新聞鏈接總量就高達900余條,各欄目還源源不斷地滾動播出新聞,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可想而知。點擊打開任何一條網絡新聞網頁,讀者看到的不僅是該新聞的內容,還有關鍵詞、相關新聞和新聞專題等鏈接,極大地豐富了新聞外延和背景資料,讓讀者能充分地了解事件始末,享受新聞的盛筵。當前,網絡媒體已成為公眾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

在網絡媒體產生之前,黨的意識形態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報告、報紙、電影電視、廣播、會議等形式進行,而這些方式往往都會因時間、地點、發行量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難以達到期待的效果。網絡媒體的出現讓黨的意識形態沖破了時空和發行量等因素的限制,無論是在城市、農村,無論是在東部還是西部,無論是工人亦是農民、專家亦或是學生,你隻要需要一台計算機與一根網線,即可即時獲得黨的信息。網絡媒體的出現為黨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網絡的廣泛普及讓廣大民眾能及時、准確地了解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擴大了黨的意識形態的覆蓋面,增強了黨的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網絡媒體信息傳播功能的發揮,主要體現在通過網絡媒體普及黨的純潔性建設的相關知識,傳遞黨關於純潔性建設的方針、指示,闡釋領導講話內容精神,進行黨的純潔性建設方法討論等。在當前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都發揮了重要的信息傳播作用,網絡媒體的作用尤為凸顯。各級黨委、政府紛紛在自己的門戶網站上開辟出專題,宣傳黨中央關於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重要指示及介紹本單位在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的活動開展情況。例如,貴州省建立了“貴州省保持黨的純潔性教育活動”專題網站,設置了“重要精神”、“工作簡報”、“最新動態”、“先鋒人物”、“相關評論”等專欄,利用圖片、視頻、文字等方式充分展示了貴州省保持黨的純潔性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並詳細傳達了黨中央及貴州省委關於活動開展的各項文件及要求。貴州省公安廳、六盤水市、威寧自治縣、瓮福集團公司、貴州財經大學五家試點單位也分別建立了本單位的專題網站,及時發布本單位在保持黨的純潔性教育實踐活動中工作開展情況及亮點、特色。網絡媒體使黨的純潔性建設很快深入人心,對整個黨的純潔性建設活動開展並取得時效提供了重要保障。與以往的意識形態教育從書本到理論方式不同的是,網絡媒體可以融文字、圖片、影音、動畫等多媒體於一體,讓保持黨的純潔性教育更加形象、生動、逼真、輕鬆地實現寓教於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要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互動功能

網絡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其互動性。相對於傳統媒體,網絡媒體交互性極強,獨特的網絡介質使得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關系走向平等。在互聯網上,網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實現傳播者與被傳播者零距離溝通,網民也可以通過與其他網民的互動發出更多的聲音,影響信息傳播者。“它改變了傳統媒體單向發布信息、受眾隻能被動接受信息的格局,實現了網絡媒體與網民的雙向互動,使網民有了更多的話語權”[1]。

隨著網絡輿論的蓬勃發展,互聯網輿情已成為我國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網絡輿情高度重視、積極回應。人民網在2002年“兩會”召開期間就第一次啟動了“您最關注的兩會熱點問題”網上調查,了解民眾的呼聲。2004年9月舉行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並在黨的報告中首次指出“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國家領導人也高度重視網絡民意,從胡錦濤主席與網友在線交流到溫家寶總理通過網絡問政於民,都體現了網絡已經成為公民參與政治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網絡的信息傳播和反饋,黨就可以獲知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准確地把握社會脈搏,從而判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符合社會的發展與廣大民眾的現實需要,並適時做出調整,真正做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網絡媒體互動功能的發揮一方面體現在黨利用各種網絡媒體發布黨關於純潔性建設的方針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網絡對民意的匯集功能,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協調各方利益,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黨的純潔性建設,就是制定各種方針政策,密切聯系群眾,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因此,首先,各級政府要改變觀念,克服那種隻上不下或者隻下不上的單向傳遞的弊端,積極傾聽群眾的呼聲。自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提出保持黨的純潔性以來,互聯網上就這個話題掀起了熱烈的討論,如大眾論壇上關於“保持黨的純潔性,提高黨員素質是關鍵”的討論,光明社區關於“談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討論等等。各級政府應積極參與其中,聽取有益建議,不斷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其次,各級政府應搭建網絡建言獻策平台,匯集民眾想法。如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黨工委在網上發布了“‘保持黨的純潔性、迎接黨的十八大’專題民主生活會網上征求意見表”,就對街道黨工委集體領導、組織、工作作風和廉政建設的評價與對街道黨工委班子及成員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的意見和建議等問題向廣大市民征求意見,並根據市民的意見,把整改的方案及時在網上公布。這樣,通過網絡,雙方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要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

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監督,其監督的主體和被監督的主體是多種多樣的,這種監督又是在社會上公開進行並公之於眾的[2]。開展群眾工作進行輿論監督,是傳統媒體的優良傳統和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而網絡媒體同樣也是黨和人民聲音和意志的喉舌,加之互聯網多年來培育出的這種觀念的多元性、思維的開放性及心態的包容性,也使得在網絡媒體上開展輿論監督時擁有了更加寬鬆、包容的環境和氛圍。因此,開展群眾工作進行輿論監督,是網絡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權利應該受到監督已經成為普遍的共識,而如何有效的監督一直是黨在加強自身建設過程中不斷探索的問題。當前,隨著網絡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網絡媒體以其廣泛透明、高效便捷、直觀互動等優勢,已成為暢達民意、鞭撻腐敗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中網絡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的發揮主要是指在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好網民這一有效資源,通過網絡強化對黨員干部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監督,不斷促進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提高黨員干部執政為民的能力。一方面,網絡媒體以其公開、透明、快捷的特性,從一誕生起便成為防腐、反腐的天然盟友。網上舉報己經成為舉報人向檢察機關提供線索的主要途徑,不少腐敗問題一經上網曝光,便被快速查處。例如,原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從其不雅視頻網上曝光到被免職僅63小時,充分展現了網絡輿論監督所爆發的強大力量。另一方面,網絡媒體給廣大群眾提供了評議黨員干部的平台。群眾可以通過地方論壇、貼吧及地方黨建網上的留言板等平台對黨員干部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生活作風進行評議、留言和舉報。當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正在謀劃將群眾網上評議結果與考核晉級挂鉤。如《海口市網絡問政實施方案(討論稿)》中指出,該市將以海口市政府門戶網站為依托,建設全市統一的網絡問政平台,該平台將建立以“海口在線論壇”、“領導批示及部門落實情況”、“網民問政及部門回應”為主的一系列欄目。網民可通過“網民問政”向各區、各部門提交咨詢、投訴、建議和意見,網民還可以通過“市長信箱”、“政務論壇”等欄目直接向市領導、職能部門提出問題。此外,海口市還宣布擬制定《海口市網絡問政督查工作制度》、《關於明確開展網絡問政工作單位的通知》兩個文件,監督網絡問政的實施,並考慮將網絡問政工作情況納入全市績效考評內容,對考評的結果依照成績分別給予表彰或通報批評。這樣,借助網絡媒體的壓力促使黨員干部不斷自我完善,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基金項目:本文是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保持黨的純潔性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12ZC1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肖玉元,男,貴州財經大學學生工作部教師,碩士,主要從事黨的建設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永霞.傳統媒體與網絡的融合之道[J].新聞愛好者,2009(12).

[2] 范凌子.論網絡媒體的輿論監督[J].現代視聽,2008(10).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燕帥)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