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中國好聲音》的爆紅讓“大腕評委”的模式變成綜藝節目紛紛效仿的對象,今年開春,黎明、徐靜蕾、周慧敏相繼在綜藝節目中亮相,更是讓大牌評委代替專業評委成為常態。本月,隨著《中國最強音》、《中國夢之聲》等一系列新節目的陸續開播,章子怡、陳奕迅、羅大佑、李玟等大腕都將迎來“第二職業”,以評委、導師的身份亮相熒屏。不過,讓人迷惑的是,綜藝節目進入靠大腕“撐腰”的時代,高投入是否一定能帶來高產出?大牌是否能成為好評委呢?
現象一
大腕明星綜藝首秀成熱門
大牌評委、導師成為2013年音樂節目的“標配”。最受關注的三大音樂節目中,第二季《中國好聲音》正力邀王菲、張學友、王力宏等人與那英、庾澄慶、楊坤組成全新的導師陣容﹔李玟被拉去做了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的導師,該節目還在爭取周杰倫等加盟﹔《中國最強音》則將章子怡、陳奕迅、羅大佑、鄭鈞湊到一起。
電視台爭搶的評委導師無外乎四類:國際大咖、金牌制作、偶像天王、實力巨星。能擔得起這些名號、又騰得出至少兩個月檔期的大腕少之又少。有媒體報道,《中國好聲音》與《中國最強音》都曾對陳奕迅發起多輪公關,但最終還是芒果台憑借強大的人脈攻勢贏得“E神”的導師首秀。
現象二
二線明星把評委當成主業
從“超女時代”的柯以敏、楊二車娜姆、包小柏,到之后的楊坤、黃舒駿、高曉鬆等,他們都在評委席上大搶選秀風頭,一些過氣明星還借此迎來事業“第二春”。這樣的明星往往已把評委當作本行,原來的主業倒成了副業。以高曉鬆為例,在2009年《快樂女聲》當了一回評委后,這位仁兄就成了“評委專業戶”。有媒體統計,他曾同時為4檔綜藝節目當評委。這位音樂人為此自我辯解,“如果尊重版權寫歌也能掙錢,我也不願意當評委,但是歌手還能演出,而我做幕后隻能當當評委來養家糊口。”
再拿楊坤來說,“楊32郎”在去年《中國好聲音》播出后人氣、身價均暴漲,其經紀人李彤表示自己電話每天都被打爆,不是約採訪,就是約商演,楊坤也在去年年底趁熱打鐵推出新專輯特別版。一位演出商直言不諱地說,楊坤是《中國好聲音》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二線明星通過當評委“養家”、“翻身”,從側面也反映了綜藝節目對明星資源搶奪的激烈。據介紹,高曉鬆的單場點評出場費不低於 20萬元,參加《中國達人秀》一季的酬勞超過400萬元。2012年橫空出世的《中國好聲音》,劉歡、那英、楊坤、庾澄慶等4人一季的出場費據稱高達2000萬元。而周立波參加兩季《中國夢想秀》的報酬是3000萬元,每期主持費高達80萬元。
現象三
過把評委癮就走
很多明星當評委並不是要靠這個賺錢,而是圖過癮。比如去年聲勢浩大的《直通春晚》評委陣容,3位評委由36位大牌明星輪流擔當。作詞人林夕,導演陸川,歌手韓紅、潘瑋柏都出現在了評委席上。然而這些術業有專攻的明星們當起評委來不見得也這麼專業。比如筆下生花無數的林夕,在節目中的談吐卻常有磕巴或卡殼﹔陸川本來和音樂圈不太沾邊,對選手的評論也多是在舞台表現力方面,還被評為“史上最無趣”評委。像一貫以知性示人的徐靜蕾在《中國達人秀》的評委首秀,也被網友調侃,“太冷,太端著了!”
各方說法
為何要請大牌當評委?綜藝節目同質化、跟風嚴重
《中國達人秀》宣傳總監陸偉:大牌明星會反復地看節目,去網上看節目的口碑,他們想通過節目提升他們在觀眾心中的整體形象。但明星請來了,不是說他坐在那裡,節目就成功了,你得讓他理解節目的需要,讓他在節目中發揮他的作用,這才是最關鍵的。《女人如歌》宣傳人員:現在的確有這樣的趨勢,選秀節目喜歡用大明星,但其實要考慮性價比,即所謂的投入產出綜合考量,即使是大明星,如果不善言辭,肯定是不適合擔任節目評委的。
業內人士曾明輝:之所以同質化,大用明星,是因為明星能快速拉動收視率,慢熱節目很容易就死掉。尤其是前期宣傳,明星具備炒作的話題性,隻有用明星才能帶動話題效應。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催生節目評委比誰大牌的怪現象,是因為綜藝節目同質化傾向,一個節目成功,千萬個節目跟風,不出奇招就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