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手機媒體受眾需求探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5期

信息時代手機媒體受眾需求探析

蘇軍會

2013年05月16日13:1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手機媒體高速發展,手機受眾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人們使用手機已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即時通訊,更多地是出於信息共享的需要、職業的需要以及滿足某種心理的需要。受眾對手機的依賴性不斷增強,手機媒體在人們的生活中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信息時代﹔手機媒介﹔手機受眾﹔信息共享

手機媒體是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台的個性化即時信息傳播載體,它以分眾為傳播目標,以定向為傳播目的,以即時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的大眾傳播媒介,也叫移動網絡媒體。當今信息社會,手機發展突飛猛進,手機用戶數量與日俱增。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手機用戶已經超過10.3億。手機被稱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以及因特網之后的“第五媒體”,它幾乎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成為“裝在口袋裡的媒體”。隨著媒介技術的革新,手機功能不斷拓展完善,手機受眾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在現階段,人們已經不能簡單的將一個僅僅隻接打電話,收發信息的手機用戶稱為手機受眾。這是因為,在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隻有一個手機報的訂閱者、手機傳播的收聽者、手機視頻的觀看者、移動互聯網的網民才可被稱作手機媒體的受眾。[1]”正如張向東在“2007年第五媒體高峰論壇”手機媒體專題討論會上所言:“用戶需求決定手機媒體發展方向”。手機受眾的需求是決定手機媒介傳播效果成敗的關鍵。隻有當手機媒介提供的信息滿足了受眾需求,才能成功吸引大眾的眼球,謀求更大的發展。本文基於此,利用“使用與滿足”理論來分析手機受眾的需求與媒介行為的動機,以期能為手機媒體的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一、信息共享的需要

人們使用手機媒體的初衷是出於溝通的需要以及手機便捷和實用性,無論什麼時候走到什麼地方都會帶上一部手機。手機受眾使用手機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受眾對媒介的使用是受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所推動的,對傳播過程的積極參與可能會推動、限制和影響所得到的滿足和效果” [2]。人是社會的人,自然想與他人產生聯系。通過手機,人們方便與家人、朋友以及用人單位聯系,動動手指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社會信息,了解社會動態。人們不僅可以像讀紙質報紙一樣在手機報上獲取新聞資訊,也可以用手機收聽喜愛的廣播節目,甚至可以在手機上看網絡電視。正如丹尼斯•麥奎爾所說,當下“受眾活動的重心從“接收”轉移到“搜尋”、“咨詢”、“互動”上”[3]。

1967年,美國學者JA巴隆首次提出“媒介接近權”,意思是說普通社會成員鮮有機會自由,便捷地利用媒體發表個人意見或展開其它活動。手機時代,每個人都擁有媒介發言權,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增強,這是因為“在新媒介時代,尤其是網絡出現以后,非線型、鏈環式的傳播流程取代了傳統線型傳播流程,具體為:信息→傳播者→媒介→受傳者→媒介→傳播者。[4]”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開始主動選擇信息,同時也將信息及時與他人分享,這部分人被稱為媒介的“有效受眾”或“積極受眾”。手機上網的隨時隨地性正好滿足了新時代“積極受眾”的信息需求。手機的誕生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的交際方式,讓人們之間的聯系跨越了時空的界限。手機媒體是“拇指經濟”的創造者,正逐漸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影子媒體”。美國學家保羅•萊文森曾在《手機—擋不住的呼喚》中說:手機像“細胞”,無論走到哪裡,它都能夠生成新的社會、新的可能、新的關系。手機像“蜂窩”,它使我們擁擠在密密麻麻的蜂房裡,忙忙碌碌,鬧鬧嚷嚷,幾乎喪失了一切獨立生存的空間。手機像“牢房”,它的聯絡功能,超過了人類的一切其他技術手段,使人類社會成為一個“千裡一線牽”的社會。手機媒體不僅有著龐大的用戶群而且其覆蓋面之廣泛是其它媒體無與倫比的。總之,人們生活在一個“手機”不可或缺的社會。

二、職業的需要

根據一項對智能手機使用者的調查,顯示出智能機的使用者多在20歲至39歲的人群之間﹔本科學歷使用者居多,其中公司職員比例最高,學生次之﹔月平均收入在2000至5000左右的手機用戶比較多。英國特需理療師協會對白領使用智能手機調查發現,在二千多位調查者中,使用智能機的白領超過了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手機用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使用手機多與自身身份相關。

手機受眾的范圍很廣,從學生到白領等各種職業人群。不同種類的手機品牌定位於不同的手機受眾,比如索愛是針對時尚年輕人設計的音樂手機,多普達智能機主要針對計算機愛好者和IT領域人士,諾基亞等高端商務機則主要針對商界成功人士。除了具備通話通信功能、手寫輸入、豐富的內置功能外,智能手機還具備了基於無線數據通信的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功能,拓展了很多增值業務。比如:發商務郵件,瀏覽股市、新聞、天氣、交通,下載音樂、視頻﹔發微博﹔傳照片等。對於社會上的特殊職業群體,比如商務工作者,這些人經常出差談生意,會簽合同或者發郵件,如果不能及時上網傳遞信息或許將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手機上網發郵件就很好的彌補了電腦便攜性不足的特點。手機旺旺是網商的得力助手,網商可以用它與商友溝通,隨時隨地談生意。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及時性,很多新聞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新聞事業第一線的記者,有時經常隨身攜帶手機,以便將收集的新聞消息第一時間發送給編輯部,搶奪“頭條新聞”的頭銜。這是新聞記者工作的關鍵。手機對控制危機社會事件傳播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廈門PX事件,政府有效利用手機短信功能,及時慰問民眾,安撫民心。抗雪救災期間的問候關愛短信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加強了災后重建的信心。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