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醫編輯業務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5期

論中醫編輯業務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湯敏華?

2013年05月16日13:2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中醫藥科技期刊的編輯有別於醫藥衛生科技期刊的編輯,除需具備醫藥衛生科技期刊編輯的素質和能力外,還需要有扎實的中醫藥理論基礎,更強的語言文字能力,更迫切的傳播導向使命。文章針對新入行的中醫編輯,從業務知識的學習、編輯實踐、自覺提升業務能力三方面展開對編輯業務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討論。

關鍵詞:中醫編輯﹔中醫藥期刊﹔業務能力﹔培養

中醫藥期刊刊登的是中醫、中藥領域研究的新成果,作為中醫藥期刊的編輯應當具有中醫藥的專業知識。現在新入行的中醫編輯都是中醫藥碩士畢業生,已具備一定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夫,但離合格的中醫編輯差距還是很大,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符合中醫藥期刊辦刊的需要。本文就新入行編輯的業務能力提升進行討論。

一、學習科技期刊出版知識,了解工作內容

業務能力的培養從學習業務知識開始。新入行的編輯並未進行過出版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因此正式接觸編輯工作之前首先需學習編輯出版知識。《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它內容豐富,涵蓋了科技編輯應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閱讀后就會知道編輯出版是怎麼回事,編輯應該做什麼和應該怎麼做。建議新編輯從閱讀《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開始,邊學習邊對照自己的刊物。重點掌握各種應遵守的標准和規范,如標點符號,量和單位,數字用法的規定,圖表的規范,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必須學習出版政策、法律法規,如《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知道依法辦刊﹔學習部門制度性文件和業務材料,如崗位職責、編校流程、編輯規范[1]、《常用中藥處方用名規范表》、中醫學的特定用字(來源於中醫經典的某些病、症的描述用字,有其獨特的含義),利於工作有序、規范開展。

了解常用的參考書籍,便於查找資料。熟悉本部門醫藥學專著、工具書和教材的名錄及存放位置,學習工具書的使用,尤其要學習使用《中醫經典索引》、《中醫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熟悉《中醫症証診斷療效標准》、《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內容,中醫臨床研究一般是在二者指導下開展的,中醫論文常須引用其中的診療標准﹔熟悉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研究所的《中醫藥主題詞表》。這些都是在編輯加工稿件時常常要翻閱的。

學習本刊“投稿須知”。投稿須知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報道宗旨,欄目設置,文稿內容、格式要求,都是要求作者的,當然編輯也是必須知道的。可通過閱讀過刊、存檔稿件,了解本刊的版面、格式、專欄,了解中醫藥論文處理的程序、編輯加工要點,為下一步進行編輯工作做好准備。

二、積極主動進行編輯實踐

編輯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操作性很強,涉及多方面的理論和技能,編輯能力培養主要的途徑就是反復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高。

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新編輯可以參與校對工作,在對紅中見識各式各樣的錯誤,這是將前期學習的理論與實際聯系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可以學習老編輯的改稿過程,可以將腦子裡的理論與實際的稿件聯系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校對工作后,在有經驗老編輯的帶領下,可以著手處理稿件,親歷初審、送審、退修、編輯加工、簽發的過程,在初審過程中嚴格遵守“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整體性”的原則,並以此為指導思想進行稿件編輯加工。在青年編輯已經比較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工作程序后,讓他們擔當全權責任人,使他們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和壓力感[2]。老編輯要心底無私,手把手地教,把自己總結的心得傳授給新編輯﹔新編輯要細心聆聽,用心作筆記,不懂就問,勤查閱資料。

在編輯實踐中,宜根據審稿任務學習計算機檢索、學術不端文獻檢測和統計學軟件,如選題是否新穎,宜選擇主題詞檢索,看看類似發表的文獻是多還是少,再結合論文的核心內容進行判斷﹔內容是否重復發表,可借助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判斷﹔數據處理是否正確,需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核算。帶著目的的學習是高效的,新編輯一般很快能掌握。

審稿能力是編輯的基本功,如不會審稿便不會改稿。編輯初審的任務是:審查來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報道范圍,來稿與已經發表和准備刊登的同類文稿比較有無獨到之處﹔對來稿內容質量和發表價值作初步評價﹔決定來稿是否需送編委或有關專家復審[3]。建議多閱讀審稿專家意見、老編輯發稿意見,要結合論文仔細品讀,學習審稿思路,逐步建立審稿思維。將自己初審的意見記錄下來,等復審意見回來后作比對,看看自己看出了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問題沒看到,經過多次實踐,審稿能力會得以提高。

對稿件的修改除提請作者針對審稿意見進行補充完善外,編輯還需要統一格式,規范化表達,使全文內容完整、邏輯嚴密,數據處理正確,結論客觀。如對於中醫臨床論文,必須注意其臨床資料是否完整,與行業“金標准”比較其診療標准是否公認、完善,圖表是否規范,結果是否支撐結論,還需要專門注意中醫理論、方法、處方、用藥是否合理。

中醫論文中對醫學統計學的應用局限,覺見的是卡方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秩和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在審稿、改稿的編輯實踐中,對醫學統計方法要邊學習,邊實踐,反復直到熟練。如果編輯不懂運用統計學方法,那麼對於統計學應用錯誤的論文就有可能被發表出去,因方法錯誤而導致結論不正確,再以訛傳訛,誤導科學研究。對於一些較復雜、新應用於中醫研究的流行病或統計學方法,編輯自己把握不准的,需提請從事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方面的專家把關。

伴隨著循証醫學(EBM)的不斷發展,醫學期刊作為醫學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在具體的EBM實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應該高度重視對編輯的EBM教育,使他們盡快接受 EBM 的理念,並將其運用到編輯審稿中,以提高刊出論文的學術質量[4]。編輯實踐中要根據循証醫學的知識提請作者補充重要的方法學內容,採用嚴格的科學的表述,如果本是採取隨機、對照、前瞻性的科研設計的研究成果,因寫作原因使得研究方法不具體,導致其証據無力,則是該領域的損失。中醫學自古以來注重的是經驗醫學,在今天為了發展也應遵循循証醫學理念來開展臨床研究,重視科研設計,提高“証據價值”﹔編輯在審稿中,不僅考慮臨床價值,還要考慮証據價值,篩選出進行隨機、對照設計的臨床論文,其應准確、完整地收集了原始數據,恰當進行了統計分析,對結果進行了合理解釋[5]。

實踐中要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注重與編委、作者溝通能力的培養。積極、主動多與編委、作者聯系,向專家多請教,與作者多溝通,能加快稿件的修改速度,縮短出版時滯。對稿件反復審讀,大膽置疑,對稿件編輯加工中的差錯及時總結反省,培養越來越細致的工作態度,越來越嚴密的邏輯思維。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