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若想學手法,我們可以先從物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因為手法無非是作用力與受體之間的傳導與轉換。
物理學指出“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在我們學手法的時候增加一個要素:“持續時間”。當我們把這四個要素掌握好並真實體現出它的內涵時,就已經學會了手法了。
這四個要素綜合的結果,其實是體現了一種渾圓的力。什麼是渾圓的力呢?我們可以虛擬一個象打足氣的藍球一樣完整的〝力球〝,在球的內部,力的傳導無斷續處,無凹凸處。無論我們從哪個方向觸及它,都能感受到那種類似從球中心往四周充盈的沖擊力。想想看,無論我們拍擊球面的任何一個點,球內部的氣體都能均勻地向球面釋放所感應到的力。
手法操作的當時,要求我們身體所有的組織都參與了這個活動。我們的專注力,我們的神與意概不例外,都和身體一起融化為“球”的一部分,都在朝著我們所需傳遞的方向擴散,都活躍在以整體為主導的動態的應變當中。所謂“一旦臨証,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即此意焉。
那麼,怎麼樣才能把完整的力都體現出來呢?最大的要領就是我們的手盡可能地不要用力,手只是盡可能傳遞我們的體重及運動中的勢能。我們都知道,“力”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兩者之間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相互抵消。我們手上哪怕用多了一點點的力,那麼肌肉就多了一份緊張感﹔那麼,在傳遞當中的力就有一份被滯留在我們的肌肉裡面,傳達給對方的力就有了缺口,就不柔和,就不完整。並且呢,我們一緊張,作為受體的對方就會覺察到生硬,作為反應,他就不能完全放鬆,也就不能全然的接受我們的力。而我們手法操作的結果,就是利用我們的力,去誘導對方的反作用力,讓對方協同我們一起完成一次力的轉載。當我們的手上和身體都處於高度的放鬆狀態時,這個虛擬的力就相對地完整,就相對順暢地傳遞給對方﹔並能聯合對方的力一起工作。比如你的體重有一百斤,對方體重也是一百斤,完整地傳導你的體重,加上對方體重的反作用力后,聯合作用力就有兩百斤。這還不包括雙方在運動中,勢能所轉化的力。你越放鬆,越不用力,雙方互動的力就傳遞得越完整。所以渾圓第一個含義是指操作者的身體完全放鬆,很“外?內撐”,完整地把一套力傳給對方﹔第二含義是指運動中的雙方,互相揉合,互相作用,形成的合二為一的動態的力。當然,我們一定要根據實際需求去調整力的方向,調整接觸點和接觸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