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普惠新聞獎聚焦金融報道 深度報道評論成亮點

2016年01月26日08:4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1月25日,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和螞蟻金服商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普惠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劉澤中貸款記”、“救市的問題與迷失的監督”等獲得殊榮。組委會現場宣布,將啟動普惠新聞支持計劃,未來一年資助10個關注弱勢群體的深度金融報道。

首屆普惠新聞獎,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社科院和新榜等國內頂尖機構的11位專家評委聯合評審,是中國金融報道領域最為權威的新聞獎項。

首屆普惠新聞獎揭曉 深度報道、評論成亮點

首屆“普惠新聞獎”評選活動共收到稿件400余篇,19篇稿件入圍,最終“劉澤中貸款記:一個農民“貸款難”的典型樣本”等3篇報道獲得年度深度報道獎,“救市的問題與迷失的監督”等3篇評論獲得年度金融評論獎,年度新聞獎(消息類)空缺,財新傳媒、華爾街見聞獲得年度影響力機構獎。

首屆普惠新聞獎組委會秘書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朱春陽教授介紹,此次普惠新聞獎評選評選標准首先是關注中小企業和民眾普惠金融的消息、報道和評論﹔其次,需要以獨特視角深入分析,服務於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專業、客觀、獨立的報道與評論水准,報道和評論的專業性得到實踐的驗証和支持。

朱春陽表示,從評選過程來看,深度報道依然富有很強大的生命力,是新聞媒體的重武器!消息類稿件偏少,原因或許在於信息的廣泛而快速的傳播,導致獨家信息的難度增加,許多消息也融入到了評論和深度報道當中。最終因所有消息類作品未能獲得過半數的贊同票而空缺。這是遺憾,也是挑戰!

復旦新聞學院特聘教授、前FT中文網主編、普惠獎評委張力奮表示,希望今年首屆普惠新聞獎能夠給中國的財經新聞和財經新聞業建立一個比較高的專業標准。作為一個公共品,最后的結果就是對整個商業社會的一個普惠。

普惠金融亟需普及 普惠新聞支持計劃啟動

信息技術大發展,使得金融服務覆蓋的人群大大擴展,更多普通人開始享受更便利的、更高效的金融服務,也開始體驗更豐富和透明的金融產品,但民眾對普惠金融的理解和認識還有待提升。

螞蟻金服商學院院長陳龍表示,中國大概有72%的成人不理解風險分散、通脹、復利這些最簡單的基本金融概念。由於大數據的力量,由於我們的觸達能力,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懂我們的消費者,我們希望做老百姓的守望者,金融的守望者。代表金融的良心,做金融的守望者,也是報道普惠金融的媒體應該承擔的責任。希望和更多人一起做“小確信”,一起推廣普惠金融。

南京大學鄭麗勇教授表示,普惠本身也是一種價值導向,通過新聞信息的披露,能夠最大程度的消解信息不對稱,從而讓整個市場更完備、更完善、更高效、更公平、更平等。

為倡導媒體關注小微企業、工薪階層、農民,螞蟻金服商學院宣布未來一年將特別資助10個關注大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深度金融報道,一起幫助更多人享受獲得平等金融服務的機會。

附:首屆普惠新聞獎獲獎點評

年度金融評論獎:

財新傳媒 凌華薇:救市的問題與迷失的監督

獲獎理由: 凌華薇的《救市的問題與迷失的監管》在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撥開種種謠言與蕪見的雲霧,以專業、持重、冷靜而犀利的筆觸,層層解析救市的一系列問題,極具建設性地指出:期待迷失的監管找回自己的信念與原則,回歸自己的監管職責,讓市場回歸長期信心。

點評評委: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學部長 李懷亮

經濟觀察報 文 釗:秉持敬畏之心

獲獎理由: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對於經歷2015年股市滑鐵盧的中國投資者和監管者而言,切膚之痛尤深。股市覆巢之下,輿論喧囂,甚至不乏陰謀論之聯想。經濟觀察報社論《秉持敬畏之心》之所以成為喧囂聲音中的高音符,在於它能以寬廣的視野,縱深的洞見,理性的判斷,穿越濃重的輿論霧霾,一言九鼎,切中病灶,將問題症結剝露出來,充分體現了稀缺見識的價值。此文對中國股市的局中人給以當頭棒喝:在股市邏輯前面,不可任性,當懷敬畏之心。

點評評委: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 張濤甫

光遠看經濟 馬光遠:中國股市的最后一滴血

獲獎理由:馬光遠,“中國股市的最后一滴血” 一個科班出身的經濟學家,一個有熱度與激情的財經評論人,他樂於向公眾釋疑解惑,?於觸碰敏感的財經與公共政策議題,他不騎牆、立場獨立,語言獨特,甚至冷酷。在評論近期中國股市大跌時,他說:“某些人好大喜功、某些媒體沒有節操,某些機構失去廉恥。” 他呼吁“打斷狂奔的瘋牛的腿,進入慢牛通道。” 他就是中國資本市場忠誠的評判者-----馬光遠。

點評評委:復旦新聞學院特聘教授、前FT中文網主編 張力奮

年度深度報道獎:

新華社 李坤晟:劉澤中貸款記:一個農民“貸款難”的典型樣本

獲獎理由: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融資難問題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作者以平實、生動的語言將一個普通農戶在向商業銀行、擔保公司、小貸公司以及互聯網金融機構等申請貸款時所面臨的困窘描寫的淋漓盡致。報道警醒我們,要跨越小微經濟主體融資的“麥克米倫缺口”,根本紓解“融資難”、“融資貴”,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點評評委: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胡濱

GQ 曾 鳴:比特幣夢幻——貨幣理想主義的中國泡影

獲獎理由:用個體案例見証行業起伏,以人文視角呈現科技金融。《比特幣夢幻:貨幣理想主義的中國泡影》,採訪扎實,文字生動,不下結論,隻列事實。通過場景展現,讓讀者對比特幣在中國的發展有了自己的判斷。

點評評委: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黃嵩

無界 楊秋波 張婷婷:卓達新材百億融資術:30%高息吸引40萬人

獲獎理由:這是一篇有分量的報道,直接影響40萬家庭的生活。作者用不算長的篇幅,清晰簡潔地分析敘述了卓達新材百億融資的背景、性質與風險所在。報道剝絲抽繭,技巧純熟,惜墨如金。報道引發的社會反響充分彰顯了財經新聞的價值與力量。

點評評委: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鄭麗勇

年度新聞(消息類)獎:空缺

年度影響力機構獎:

財新傳媒:

獲獎理由:2015年,財新傳媒在國際國內金融大事件、國內政治經濟及民生等的重要事件的報道中表現突出,並在新媒體方面表現突出,對一些重大新聞、重大事件的報道,體現了消息+深度報道結合的方式,在新聞報道的探索上屢有創新。

點評評委: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喻國明

華爾街見聞

獲獎理由:從一個駐外記者的個人博客發展至今,華爾街見聞已經成為中國金融資訊領域不可忽視的海外力量。7x24小時同步直播海外市場動態是他們的勤奮,數據庫和交易中心則表現出他們的雄心。創始人吳曉鵬說,他更願意把自己視作一位產品經理,而最受不了的就是“慢一拍”。盡管仍有對其原創能力的質疑,但毫無疑問,這家新媒體機構在金融資訊市場上的影響力已經走入“華爾街”級別。

點評評委:新榜CEO徐達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