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出自省級衛視的綜藝節目超過了200檔。隨著品牌綜藝節目冠名費不斷拍出天價,高成本、大制作、高收益成為風潮,電視台及制作公司似乎開始信奉資本為王。在早兩年,投資3000萬已令諸多衛視難以承受,如今上億制作費卻司空見慣。各大衛視紛紛上馬大項目,令明星出場費和設備使用費水漲船高。某當紅演員在某綜藝節目中,光一季出場費就高達四五千萬元,這在過去無法想象。不過,高投入未必能帶來高收益,有多檔節目陷入無冠名“裸奔”的窘境,如江蘇衛視的“年度巨制”《前往世界的盡頭》、東方衛視集各路喜劇明星制作的《歡樂喜劇人》沒有品牌冠名,另外,北京衛視的《音樂大師課》、廣東衛視的《旋風車手》這兩檔均有大牌明星出席的“大制作”也是“裸奔”數集后才拉到冠名。
廠商高預期、高投入、盲目從眾、供大於求是泡沫經濟的典型特征。然而,在互聯網沖擊下,電視開機率仍在下滑,電視媒體的整體廣告收入處在由盛轉衰的拐點,行業發展能否支撐起當前的“泡沫”?電視媒體如此大手大腳地花錢,是否會帶來隱憂?
本期組織5篇稿件,分別對當前的電視綜藝景觀作出理性梳理,並通過個案研究,探析電視綜藝的未來路向。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