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綜藝節目數量的繁榮難掩背后的危機,認不清行業本質致使多數綜藝節目低迷甚至停播。綜藝節目市場競爭激烈,如何突圍是綜藝節目的關鍵課題。綜藝節目不僅是一種娛樂藝術樣式,也是一種產品樣式。解決綜藝節目危機,內容上應從節目參與式娛樂化尋找突破口,做到任務化、戲劇化﹔商業上應探尋商業營銷模式的突破﹔生態化配置產業鏈資源也是一個突圍方向。
關鍵詞:電視綜藝節目﹔危機﹔參與式娛樂﹔生態模式
電視綜藝節目創造了《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節目現象級的繁榮,似乎給整個電視行業打了強心針。據搜狐娛樂報道,2015年全國綜藝節目215檔,2016年僅真人秀節目就將超過400檔,①這個數字表明電視綜藝節目將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態勢。“盡管產量得到極大拓展,但2015年綜藝市場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真正優質的節目在其中並不佔據多數,不少節目在內容形態上經不起推敲,創新性和影響力都流於一般,成為名副其實的‘炮灰節目’。”②數量井噴伴隨著高停播率,多數綜藝節目成為少數優質節目的陪跑者。《中國最強音》《中國達人秀》《中國夢之聲》《奇妙的朋友》《全能星戰》《人生第一次》《花兒與少年》等著名節目陸續停播,台灣《王牌大賤諜》《我猜》《王牌大明星》《綜藝最愛憲》《綜藝大哥大》《康熙來了》等節目停播帶來台灣綜藝節目的低迷。這表明,電視綜藝節目產量大不代表產能足,前景堪憂。
一、綜藝節目繁榮下暗含危機
2015年,電視行業整體下行,總體嚴峻,局部活躍。綜藝節目繁榮背后隱藏危機。第一,現象級節目和優質節目較少。2015年“一劇兩星”限制電視劇播出,綜藝節目趁機崛起,共有215檔綜藝節目?殺熒屏,其中領跑的是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爸爸回來了》《燃燒吧,少年》《一路上有你》,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花兒與少年》《真正男子漢》,東方衛視《極限挑戰》《花樣姐姐》《媽媽咪呀》《生活大爆笑》,江蘇衛視《蒙面歌王》《我們相愛吧》《世界青年說》《真心英雄》。這些節目都是借鑒韓國綜藝節目模式,文化基因相似。雖然《奔跑吧,兄弟》以4.75%的平均收視、62.6億的網絡播放量排名衛視節目第一名,但是只是前季節目優勢的延續,並沒有再造新的現象級節目。數量眾多的綜藝節目步惡性競爭的后塵,婚戀類綜藝真人秀江河日下即為明証。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雙雙跌出綜藝真人秀節目的領跑陣營。台灣著名電視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停播,更加凸顯電視綜藝節目生存危機。第二,廣告冠名難。江蘇衛視《前往世界的盡頭》、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廣東衛視《旋風車手》等多檔節目很長時間沒有廣告冠名。第三,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大陸省級衛視的綜藝節目都是大制作、大片化、高投入,然而“衛視在制作上的投入與產出也越來越不成正比”。③電視綜藝節目怎樣突圍成為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多數綜藝節目低迷的主因:識別不清行業本質
郎咸平認為,“資金、技術、人才必須服從於一個針對‘行業本質’的戰略指導思想”。企業家往往輸於認不清行業的本質,而娛樂傳媒產業以小博大的關鍵在於刺中行業本質。綜藝節目停播的主因也在此。
商業上,經濟投入低於同行業同級別節目是其消失的主因。綜藝節目進入億元時代,是燒錢的游戲。《康熙來了》停播,節目投入低是重要原因。該節目每期平均制作費用50萬新台幣(10萬人民幣),遠遠低於韓國綜藝節目《花樣爺爺》240萬,與《中國好聲音》1000萬制作費用更是無法相比。
其次互動平台精准度不夠。電視平台與觀眾的互動遠遠不如新媒體,盡管節目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制造話題、活動等,以增強與觀眾的粘合能力,但是隻有少數現象級節目能精准粘合到觀眾。比如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啟用小鮮肉鹿?,即是看中小鮮肉自帶千萬粉絲。千萬粉絲因為鹿?與浙江衛視粘合在一起,貢獻注意力,創造經濟效益。
最后整合營銷意識不強。制播分離能夠化解風險,但是某一環節出錯,對整個產業鏈仍是一場災難。隻有整合營銷、盤活跨界資源,才能在綜藝節目紅海中取勝。而目前大多數綜藝節目單打獨斗,不成系統,不成合力,在市場中勢單力孤。綜藝節目以節目形態出現,但不僅僅是孤立的節目,而只是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其上游和下游都有產品(衍生品)存在於同一個產業鏈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綜藝節目紅海中,《中國好聲音》制播分離模式可謂贏得市場先機,④而“互聯網多平台矩陣模式”更是突破傳統營銷方式,⑤跨界整合資源,成就了燦星制作與夢想強音兩家公司,也創造了中國綜藝節目生產與傳播的新模式,可見綜藝節目整合營銷之重要。
內容上,缺少精准的娛樂性是某些綜藝節目停播的主因。2013年的競技節目《星跳水立方》《中國星跳躍》,2014年的《全力運動會》以及2015年的《報告教練》等運動類競技真人秀停播,原因在此。這些節目設置模仿正規的比賽規則,而選手的專業競技能力很業余,所以把看點集聚在選手競技能力上往往令人失望。娛樂性不明確、不到位,觸及不到觀眾敏感的神經。
綜藝節目的行業本質既有商業屬性,又有娛樂屬性,精確識別這兩種屬性有助於綜藝節目突出重圍。
三、綜藝節目的內容本質:參與式娛樂
娛樂為本。現在許多研究者抨擊電視節目泛娛樂化,這些見解的理論支持多源自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的論述:“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⑥尼爾·波茲曼在研究“媒介與公眾話語關系”時提出,“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⑦他所擔心的是新聞、宗教、政治等嚴肅媒介娛樂化,擔心人性中根深蒂固的貪婪和欲望,而並沒有否定娛樂節目和一切娛樂活動的娛樂性。在他看來,“電視本是無足輕重的,所以,如果它強加於自已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現成重要文化對話的載體,那麼危險就出現了。”⑧如果電視僅僅為人們提供閑暇娛樂,不作為嚴肅會話的媒介,那麼我們無需過於擔心它的職能,可以支持電視娛樂節目的娛樂性。
電視綜藝節目作為娛樂節目的一種類型,本質在於參與性。娛樂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那麼綜藝節目的行業本質是什麼?如果說電影行業的本質在於刺中觀眾幻想的神經,那麼距離幻想較遠的綜藝節目,其本質在於參與式娛樂。參與式娛樂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腦補式參與,觀眾猜測節目的懸念、走向﹔一種是模仿式參與,觀眾模仿節目的行為。《奔跑吧,兄弟》之所以能夠風靡三季,而且得到“美麗說”3.3億多元的第三季冠名費,與節目刺中觀眾參與的神經密不可分。《奔跑吧,兄弟》設置情境中的懸念以激發觀眾想象性參與。節目外,觀眾把撕名牌活動模仿成民間街坊娛樂,以此實現對節目的實體性參與。《奔跑吧,兄弟》切中綜藝節目行業的本質,順利獲得“伊利”第四季4億元的冠名費。
綜藝節目內容設置戲劇化,使娛樂精神更加精准,與用戶無縫粘合能力更強。《奔跑吧,兄弟》隱匿了主持人,嘉賓擔負起主持人的角色,在戲劇化的情境中,展開人與人之間的沖突、角力,流露真實性情。這樣的設計增強了懸念感和代入感,觀眾情緒被封閉在戲劇化情境之中。比如第三季《家族復興之戰》(2015.12.11)創造戲劇化情境:家族復興。角色有主人公和敵手,在兩者之間建置沖突與戲劇張力,造成節目持續的緊張感﹔對家族成員身份的指認造成懸念感﹔虛擬的家族成員身份與嘉賓真實世界的性情混淆在一起,造成“假亦真時真亦假”的錯覺,增強了娛樂性和參與感。
節目表述上,任務化取代環節化。節目環節表述為做任務,在情緒上、意志上變得主觀、主動。《奔跑吧,兄弟》有任務總目標和階段任務目標,完成前一個任務才可進入下一個任務。所有的階段任務完成,才可能揭示真相,完成總任務。第三季《家族復興之戰》總任務是復興家族,階段任務則是雙方通過完成過懸橋、躲球照相、猜性情等任務,取得進入城堡的資格﹔進入城堡之后,家族正方的任務是識別出家族繼承人,反方的任務是找到拼圖阻止家族繼承人。城堡內的任務也分階段,通過問鏡子家族的秘密得到線索,分階段接近任務目標。最終家族成員身份得到指認,反方被撕名牌,正方家族繼承人獲勝,結束整場任務。任務化實際是分解觀眾長時間注意力的一種手段,把長時注意分解成短時注意,減緩注意力疲勞。任務化也是植入廣告的一種手段,《奔跑吧,兄弟》被認為是插播節目的廣告,階段任務執行過程中有小懸念產生,在揭示懸念之前插播廣告,順理成章地把節目的斷裂感最小化。
四、生態化配置綜藝節目產業鏈
生態位是一個生物“在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和狀況”,取決於該生物個體的“形態適應、生理反應和特有的行為”。在節目生態系統中,每個節目都應有生態位,節目的形態、功能及其適應能力決定了它的位置和狀況。各生態位各司其職、相互增益、和諧共存是最理想的狀態。
猶太人經商的智慧也可供綜藝節目產業鏈借鑒。第一個猶太人開了一個加油站,排隊加油的車特別多。第二個猶太人來了發現人們等待時間特別長,就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發現人吃飽了沒處去,就開了一個超市。三個猶太人創造了一個加油產業鏈。中國人來了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中國人來了再加開一個,第三個來了再開一個……同質化帶來惡性競爭,導致一批不能夠適應市場的加油站倒閉。綜藝節目必須避免這種“競底文化”模式的困擾,要創造新的營銷模式。
電視劇《羋月傳》以生態模式成功完成商業營銷,創造了5.1億的生態產品銷售總額(含定制版超級電視、超級手機及衍生品)。⑨暗合了猶太人經商的基本理念,進行產業鏈的資源開發。“內容+生態”(即正劇和有關此劇的紀錄片、游戲、大電影、衍生品、廣告貫通的生態)的營銷模式打通產業鏈,合理配置資源,在生態鏈上有效使用各種樣態的產品,形成合力,共同開發歷史文化資源。這給綜藝節目開發產業鏈以啟發。
綜藝節目生態化配置產業鏈以節目為中心,開發產業鏈上的周邊產品,打造“平台+內容+終端+衍生品”的生態鏈與營銷模式,或可成為突圍利器。首先,以節目內容為核心,深度挖掘、創造獨特體驗,爭取用戶認同。其次,以節目為中心,以大媒介觀布局,衍生有關節目的其他產品,如紀錄片、游戲、大電影、廣告等。第三,建立大數據庫平台,分析、跟蹤用戶的習慣與傾向性態度。用戶習慣在什麼時間看什麼節目,觀看節目的同時喜歡做什麼事情,是否受節目影響網購相關產品,購買喜好與偏向如何,一段時期以來用戶的情緒、生活中的麻煩可能是什麼,據此是否可以調整節目內容……大數據庫把真實世界人的生活抽象成數字與模型,通過數據深度挖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控制用戶行為。最后,增強用戶日常化服務體驗。節目衍生品涵蓋觀眾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貫通虛擬和真實的空間。節目不僅是用來看的,也可以用來聽(音頻),用來吃(根據節目開發的美食),用來穿、玩等。總之通過各種媒介形式,把節目放在商業平台上,創造出一系列服務體驗。每一種體驗對應著人類的一種感官,成功的節目將全方位刺激人類的多重感官,增強用戶黏性,融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中。
五、結語
綜上,電視綜藝節目不僅是一種娛樂藝術樣式,也是一種產品樣式。解決綜藝節目危機,內容上應從節目參與式娛樂化尋找突破口,做到任務化、戲劇化﹔商業上應探尋商業營銷模式的突破﹔生態化配置產業鏈資源也是一個突圍方向。
注釋:
① 搜狐娛樂.2016綜藝氣象先知:網綜被看好現象級節目難出現[EB/OL].[2015-12-29].http://yule.sohu.com/20151229/n432961262.shtml.
② 姣姣.2015年全國上星頻道發展報告(上篇):總體嚴峻與局部繁榮並存[EB/OL].[2015-12-23].http://www.wtoutiao.com/p/18cdVi5.html.
③衛視資源速遞.2016衛視綜藝大戰新現象:開門辦台. [EB/OL][2015-11-27].http://www.aiweibang.com/yuedu/69094310.html.
④胡敏.好聲音好營銷[N].中國經營報,2012-08-27(C05).
⑤人民網文史頻道.逆勢而出:《中國好聲音》如何打造娛樂產業鏈?[EB/OL].[2014-10-11].http://history.people.com.cn/peoplevision/n/2014/1011/c389790-25814716-4.html.
⑥[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
⑦[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⑧[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0.
⑨注:《羋月傳》的運作模式已顛覆業界認知,生態產品賣了超5億。
(張春玲系青島科技大學傳播與動漫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熊艷系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講師)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