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新聞后備人才培養的實踐模式創新

高方

2016年02月24日15:22  來源:傳媒
 

媒體的迅猛發展,新業態不斷涌現,對傳媒業是一場新的考驗,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如何為新聞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挺立潮頭,弘揚和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國新聞界一樣,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在思考、在探索、在實踐。

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成立於2012年3月,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辦,湖北省教育廳、共青團湖北省委協辦。4年來,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形成“一報兩網(團刊《青春志》、官網“青春網”和官微“青春小微”)的新聞實踐平台。記者團成立至今,范圍已覆蓋湖北省絕大部分高校,以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重點高校,發展記者團成員1萬余名,目前,在冊的大學生記者已逾3000人。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2015年12月29日,“拓展新聞后備人才培養渠道——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新聞實踐模式座談會”在楚天傳媒大廈舉行。來自中國記協和《傳媒》雜志的有關負責人,以及新聞界、教育界的1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成立大學生記者團,在組織架構、新聞採編、制度保障等方面有較強創新,創造性地摸索出一套培養新聞后備人才的“湖北模式”,值得向全國大力推廣。

一種擔當培養新聞后備人才

“培養大學生記者,使之成為宣傳湖北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和湖北省新聞宣傳后備人才成長的搖籃。”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鄒賢啟認為,開門辦報,利用集團之紙媒和新媒體平台的優勢,才能培養出適合新媒體時代的復合型新聞人才。

2012年3月23日,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聯合湖北省教育廳、共青團湖北省委,正式組建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並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為其開辟團刊《青春志》、官網“青春網”和微信平台“青春小微”三個媒體陣地,為大學生記者拓展新聞實踐平台,提高其新聞採編和活動策劃能力。目前,由著名報人邵華澤親筆題名的《青春志》,已在武漢地區各高校建立了穩定的發行渠道,是武漢地區辦報質量較高、信息較全面、內容較權威、發行量最大的高校師生新聞讀物。

“組建大學生記者團,湖北日報實施的是打基礎、管長遠的人才戰略工程。”新華社湖北分社社長梁相斌說,現在媒體處在一個大變革、重新洗牌的階段,傳統媒體產能過剩,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產能過剩。在這一種大的情況下,有志於新聞理想的年輕人逆勢而上,迎難而上,勇於在潮流中搏擊,令人感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2月,100多名大學生記者採寫的數百篇新聞稿件,在《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大楚網、荊楚網等媒體發表,200多名大學生記者採寫的1200余篇稿件在《青春志》和青春網上刊登。

“《青春志》傳遞的都是正能量的東西,做的非常不錯,我想給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點個贊,我從你們的作品讀到兩個字——責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羅以澄教授說。他認為最近這幾年,中國新聞教育發展很快。上世紀80年代,全國隻有二三十所高校開設新聞專業,現在全國有八百多所高校從事新聞教育﹔上世紀80年代,全國一年隻有幾百個新聞專業的畢業生,現在一年是幾萬名畢業生,數量成倍增長。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新聞人才?“湖北日報組建大學生記者團很有啟發,就是將新聞教育怎麼與媒體全方位融合。”羅以澄說,“這是很好的路子,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讓學生去媒體實習,而是全程介入到高校新聞人才培養的模式中去。”

一套做法為新聞教育補位

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是新聞戰線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是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就新聞採寫、論文發表、隊伍培養等方面,制訂了支持大學生記者團發展的配套措施,與此同時,《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和荊楚網等媒體,對大學生記者全面開放,並指派專人指導大學生記者從事新聞採訪寫作,實行准職業化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4年春節,大學生記者團組織了多次“新春走基層”活動。2014年1月28日,大學生記者走進東方紅食品廠,採訪助殘“?媽”易勤,探尋“?媽”八年堅守背后的執著與艱辛。同年2月12日,大學生記者踏訪“三萬”活動駐點村鄂州市蒲團鄉,沿著“三萬”工作組的足跡,感受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切實成果。

2015年11月,數十名大學生記者分赴襄陽、孝感、監利、鄂州和武漢等地,探訪湖北省大型工程項目,並和政府參事、相關專家一道,深入工程建設工地,探尋湖北省飛速發展背后的創新舉措與競進精神。

“推行大學生記者團這種新聞實踐的模式,從新聞教育的角度而言,對高校新聞教育的缺位和缺失,起到了非常好的補位和糾偏作用。”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劉九洲教授認為,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新聞實踐的重要價值,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日顯突出。他表示,湖北日報推行的新聞實踐模式,有利於培養大學生記者的新聞情懷,構筑他們完善的新聞觀和人生觀,幫助他們順利地完成從大學生到新聞記者的轉變。

此外,高校新聞院系對大學生新聞能力的培養方面也存在缺失,這主要表現在知識的講授有余,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夠。本來新聞傳播學科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離開具體的新聞實踐或者沒有充分的新聞實踐,新聞院系的學生就很難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劉九洲教授認為,湖北日報推行的新聞實踐模式,為大學生成才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對高校新聞教育這方面的糾偏非常及時。

一座平台樹立大學生新聞觀。“湖北日報搭建大學生記者團這樣的平台,真是了不起。”光明日報湖北記者站站長夏靜說,“學習當記者的過程,也是一個修身的過程,也是建立一個自己人格的過程。大學生應該跟著湖北日報的好記者、名記者,學習新聞採編業務,學到做人的道理。”

而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詹健對此也頗為認同。他說,“我看了《青春志》上刊發的很多作品,比如探尋良心藥生產企業、尋找抗戰老兵、紀念抗戰七十周年等採訪,對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新聞觀具有非常大的意義,甚至說對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都有影響”,希望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以后繼續開展有組織、有策劃、有引導的實踐採訪活動,弘揚主旋律、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鴻聲教授表示,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組織策劃的活動中,有非常強的社會關懷和人文關懷,活動中涉及國家和民生等問題,這些活動為在這裡實習的大學生塑造了一種精神面貌或者說是精神氣質。

一個創舉體現主流媒體責任擔當

《大學》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當前,全國的報業面臨著一場大洗牌、大融合,報紙的改革轉型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必然趨勢,面臨著新媒體的沖擊,讀者的閱讀方式和報紙的採編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經濟日報》湖北站站長魏勁鬆說,面對上述變化,湖北日報以變應變,創造性地組建大學生記者團,積極探索新聞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黨報改革的一面旗幟。

“我接觸了一些新聞研究機構,這些機構開始對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予以關注,他們覺得,湖北日報在面臨很多挑戰的前提下,依然把大學生記者團的工作作為一個重大的選項來做,體現出主流媒體的責任和擔當。”湖北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組組長、高級記者曾祥惠認為,從小處說,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為傳媒集團培養后備人才,從大處說,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新聞人,這些學生懂得了新聞媒介的操作,熟悉了新聞媒體的作用,今后在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個行業都是管用的。曾祥惠建議,大學生記者團在活動的內容上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多策劃、多組織,讓大學生記者在實踐活動中,更加貼近時代,意識到媒體的責任。

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邵明義稱,“湖北日報組建大學生記者團這個舉措非常有意義,是有責任擔當的,是在為我們全省的傳媒行業培養人才,是湖北新聞學子的一件幸事。”他建議校報都要交給學生來辦,比較好的高中也應該給學生辦報。

一份樣本“湖北模式”值得推廣

“我覺得我們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為新聞后備人才培養創造了一種模式——湖北模式,我這次就想用這個題——新聞后備人才培養湖北模式來做一次報道。”傳媒雜志社主編楊馳原表示。他認為,“湖北模式”總結起來有“四有”:有擔當,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作為一個省級黨報集團,能夠把大學生記者團作為培養后備新聞人才的平台來做,體現了媒體的社會責任擔當﹔有思路,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發展思路非常清晰,一報兩網,平時還與學校聯辦活動,這些思路決定了大學生記者團紅火發展﹔有成果,大學生記者已經發表了上千篇文章,培養了不少人才﹔有未來,湖北經驗可復制,可推廣。

“推動高校新聞改革,中央宣傳主管部門非常重視,曾採取了各種各樣手段來推進,比如請新聞界最優秀的記者到高校去講課,組織新聞夏令營到延安去暑期實踐,等等,但沒有做到湖北日報這種程度。”中國記協國內部原主任、中國經濟報協會副會長孫兆華說,全國一些著名高校的學生也加入了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而且在人數上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成果豐碩。她認為,湖北日報的這種做法,有新聞價值,也有推廣價值,希望能夠繼續做下去,為我們新聞隊伍培養后備人才。“既然《青春志》有那麼大的閱讀量,可不可以在新聞評論上下功夫。”孫兆華建議,加強新聞評論,對於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時,加大深度報道的力度,引導大學生記者關注身邊人和事,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本刊記者觀察到,加強新聞后備人才培養,在新媒體時代尤為重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更是我黨新聞事業的生力軍。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勇於擔當精神,四余載孜孜不倦,用行動滋養沃土,培養了一支近萬名優秀准新聞人組成的黨報接班人隊伍,用長期實踐保証黨的新聞事業長盛不衰,此舉值得稱贊並推廣。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推薦閱讀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