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否認"打臉"央視抗洪報道 少些指責多些思考

2016年07月07日07:52  
 
原標題:央視抗洪報道遭央廣打臉?背后的真相讓人流淚……

本文來源:“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南方地區遭暴雨侵襲,湖北、安徽等多地爆發特大洪水,駐當地多支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持續投入抗洪戰斗,全力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前方險情危急,讓全國人民牽心,媒體也都是分分鐘跟進,將關於抗洪救災的最新進展報道出來。

不過,今天下午,某個功能介紹為“段子、搞笑視頻、歡樂圖片”的微信公眾號發了這麼一條消息:《央視報道抗洪遭央廣打臉:什麼是正能量?煽情得有底線!》。

這消息說,“在全國人民關心救災的之時,央視的一篇微博迅速引起激烈討論和廣泛關注。內容是這樣的:‘大雨滂沱裡,他們(抗洪官兵)不穿雨衣﹔為了運沙袋,他們渾身是泥,裡外濕透﹔六十斤的沙袋,他們每個人扛三百個,來回跑六百趟﹔混著雨水的礦泉水和幾個饅頭,就是他們日常的伙食……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抗洪搶險的戰士們。致敬!’”

該微信號說,央視這條微博發出后,馬上引來網友不滿,紛紛表示,98年抗洪救災到現在快20年了,我們抗洪救災的后勤保障怎麼還這水平?↓↓↓

不僅是網友,@鳳凰財經 也跳出來,表示要說說“良心話”,“讓抗洪官兵吃泥水饅頭是失職”。

抗洪官兵如此辛苦,真的隻有“泥水饅頭”吃嗎?該微信號認為“央廣打了央視的臉”,因為@央廣軍事 早前已經發布過報道,“一線部隊的伙食保障棒棒的!”

結果是,“在網友紛紛指責的情況下,央視迅速刪除了這條‘煽情正能量’的微博。”

原來這就叫“打臉”啊!作為當事人之一,央廣表示,打臉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我們從來不干。

首先,救災戰士就著礦泉水啃饅頭,並不能說明我們的抗災保障能力還停留在18年前。

解放軍報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今天發布長文《他們,正給世界提供“中國軍人方案”》(作者金虎)指出,“從1998年到2016年,中國軍隊的機械化裝備的提高,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單說與抗洪有一定聯系的舟橋部隊,當年還隻能引進和仿制一些外軍裝備,但如今我們已有很多浸潤中國制造的新型特型裝備。”

可是,“當我們的部隊到達一線時發現,本來就溝壑交錯素有‘江南水鄉’之稱的受災區域已變得汪洋恣肆,根本無法讓大型就在設備進場。救人、轉移、護堤……這個時刻,除了人力,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也許都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而之所以在滂沱大雨中不穿雨衣扛沙包,不是因為沒有雨衣,而是許多戰士覺得穿著雨衣不方便,不得勁兒,“妨礙了他們靈活地機動和火速地轉移群眾”,他們希望輕裝上陣,爭取更多時間搶險救災。

伙食方面,@軍報記者 則發布微博長文《救災戰士:我們為什麼啃饅頭?》澄清,“中國軍隊有世界一流的后勤保障裝備……部隊在每年完成年度軍事訓練課目的基礎上,還要完成非戰爭軍事行動,也就是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相關科目訓練,尤其像貴州、湖南、安徽、湖北等這樣的洪澇災害較多、防汛壓力較大的地區駐軍,對抗洪搶險的准備更充分、演練更頻繁、手段更嫻熟,所以噴的‘防災准備不足’更是子虛烏有”。

不信你看,這是安徽肥西縣三河和銅陵市樅陽縣救災武警戰士這兩天的伙食,有牛肉和雞腿。

當然,供給也很充足。

那為什麼在補給充足,伙食豐富的情況下,救災戰士還要啃饅頭?@軍報記者 微博長文 《救災戰士:我們為什麼啃饅頭?》回答了這個問題。

“抗災現場我們為什麼要啃饅頭?因為面對災難,面對人民受苦受難,我們心急如焚,爭分奪秒,哪有更多的時間來吃飯?我們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兩個人,恨不得爭搶一秒鐘拯救出更多的人,恨不得自己是金剛不壞之軀可以不吃飯不睡覺搶救出更多的財物,所以我們騰不出更多的人手、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去做豐富的飯菜。”

今天下午同樣被刷屏的另一張圖片也能說明這個問題,昨晚轉戰江蘇南京溧水區和鳳鎮孫家大隊水庫受災地區的12集團軍“臨汾旅”有位戰士張海威,因為不間斷搬運沙袋飢渴難耐,但又實在顧不上喝水,他仰起頭,張開嘴喝著傾瀉而下的雨水。

不是沒有水喝,而是真的沒有時間,顧不上喝。

“抗災現場我們為什麼要啃饅頭?因為饅頭能快速做好、方便運輸、迅速進食,官兵能迅速補充體力后再緊急投入戰斗。即使來了燕窩魚翅,我們官兵有時間吃嗎,有心情吃嗎?”

“抗災現場我們為什麼要啃饅頭?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舍不得吃熱騰騰的飯菜,要留給老百姓。官兵多吃一口,老百姓就少吃一口﹔官兵省出一口,老百姓就多吃一口。為了保障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熱食,官兵寧願啃饅頭吃干糧,也要給老百姓送上熱飯熱菜熱湯。”

這種時候,老百姓也會發自內心心疼這些戰士,下面這位大姐是湖北黃梅縣人,看到來不及下堤去鎮上吃飯的救災戰士,自發購買了饅頭、礦泉水送到了大堤上。而看到戰士手臟不願意拿饅頭,甚至把饅頭一口一口喂到了戰士的嘴裡。

所以,就著礦泉水啃饅頭,在大雨裡不穿雨衣扛沙袋,是事實﹔抗洪部隊的后勤保障補給充足,也是事實。記者的報道都沒有問題,不是所謂的“造謠”,更沒有所謂的“打臉”。

央廣記者王亮曾經赴“5·12汶川地震”等多個災難現場採訪報道,他說,其實,災區縱深遼闊差異巨大,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很多報道具體事實都是真實的,但是放到不同語境下解讀,或者以什麼樣的方式報道出來,效果會有很大不同。

這次救災也是這樣,比如科學救援的問題,決口了,情況萬分緊急,就得拴著繩子跳到急流中用人體抱著木頭打樁,一泡幾個小時,因為來不及奢談科學救援,因為,口子下面就是人命。

災情當前,希望電腦和手機屏幕另一端的人們,少些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多些理性全面的思考﹔少些博眼球吸引點擊量的“挑事兒”,多些相互體諒和理解﹔少些圍觀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多些真正關心救災進展的熱心網友。

消息及圖片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報》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微博@軍報記者、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網、12集團軍“臨汾旅”(通訊員劉吉強、陳飛、張敏、宋志成)、武警合肥市支隊(通訊員劉晨)等 

(責編:宋心蕊、燕帥)

推薦閱讀

"嚴打"網絡虛假新聞 構建良好網絡生態
  國家網信辦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制止虛假新聞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了各新聞網站在日常採編過程中嚴禁出現的幾種違規情況。今后網絡媒體在日常新聞採編工作中應引以為戒,不要為了追求訪問量或營造輿論而硬闖“禁區”……【詳細】"嚴打"網絡虛假新聞 構建良好網絡生態   國家網信辦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制止虛假新聞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了各新聞網站在日常採編過程中嚴禁出現的幾種違規情況。今后網絡媒體在日常新聞採編工作中應引以為戒,不要為了追求訪問量或營造輿論而硬闖“禁區”……【詳細】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