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袁鷹——記原《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鷹

鄭榮來

2016年07月07日08:01  
 

本文來源於:“金台唱晚”微信公眾號

袁鷹原名田鐘洛,1924年出生,江蘇淮安縣人,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散文家。上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1945年進入上海《世界晨報》,1947年為上海《聯合晚報》副刊編輯,同年底又任上海《新民報》特約記者,其間寫了很多雜文、散文、小說和詩歌,其中以散文影響最大。建國初期任《解放日報》記者、編輯,1952年調北京《人民日報》,任文藝部編輯、副主任、主任,並為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四屆主席團委員。迄今為止,已出版文學創作、評論隨筆的集子四十余種,散文集、兒童文學作品多次獲全國性的優秀文學獎。

▲袁鷹閱讀《金台通訊》

袁鷹,曾是我的領導,我在他手下工作過多年。他當文藝部主任,我是普通編輯。因為工作關系,我們多有近距離的接近,對他的文章和為人,都有過真切的了解。前年他家拆遷,搬到我們這棟樓,與我家相鄰一個單元,連樓層室號都一樣。我們成了鄰居,住處從未如此貼近。常有訪客找他,錯按我家門鈴。

他於30年前離休,我也退了17年。日前他出版了一本新著《生正逢辰》,拿到10本樣書之后,他給我送了一本。他在扉頁上竟是這樣題款:“榮來肇英兄嫂正 袁鷹敬贈 二?一六年四月”。他今年高壽92,大我14歲。這題款,分明有友好、客氣的成分在。以往,我和所有同事一樣,都稱他“老田”,他叫我“小鄭”。他給過我一二十本書,在崗時,題款大都稱“同志”,退休后,我漸次被稱為“兄”。十多年前,我們夫妻合著小書《綠竹情紅葉夢》,回送一本向他請教,自此,他但有新著出版,必題我們夫妻名字,並有“賢伉儷哂正”一類客氣詞。此番稱“兄嫂”,就更有熟人老友的味道,也多了點幽默。

袁鷹待人,向來很客氣。對前輩、同輩是如此,對晚輩也如此。他與部下都相處很親切。我們如今成了近鄰,就更有勝過遠親之感。他有很多好友和老部下,都是呼之即來,並樂於給他幫忙者。前年他不慎摔跌導致股骨頸骨折,曾住院幾個月,終因年紀大,未能治愈,隻能靠助步椅,艱難挪步。適逢某出版社約稿,要他結集一本散文集。他勉力編集,完成了他自稱“可能是最后一本”集子。剩下一點事,就是編排和打印目錄。他不會電腦,隻好找離他最近的老部下劉夢嵐和我幫忙。老田從來不願麻煩別人,過去連審完的報紙大樣,都不勞編輯來取,而是親自送還給編輯。小劉和我,其實是義不容辭,並且只是舉手之勞。而他卻不忘這小事,在后記中還記上一筆。

▲袁鷹

傷痛難為了他。他至今腦清目明,為文沖動不斷,無奈腿不做勁,並難以久坐,附身執筆更有困難,多少美文佳構,隻能蝸居心底。不久前,他看到一篇文章《“異化”問題的討論和周揚的遭遇》,文中插了一張照片,文字說明是“1983年4月8日周揚與人民日報同志交談”。他讀后引起一些回憶,那“人民日報同志”就是時任社長秦川和他。他於是寫成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詳記會見情況。想必它在他手裡攥了多時,最后想起讓我給打印出來。我雖非電腦能手,但敲千把字也是輕而易舉,並且樂於為之。如前所說,老田是不願輕易麻煩別人的,但我敢說,憑他的為人與人格魅力,他的許多老部下,誰都樂於幫他一把。他其實是很不甘於歇筆的,就在3年前他住院安起搏器期間,他還寫了近體詩《病房懷舊(20首)》。可惜的是,他能詩能文,如今被傷痛束縛,才情難以從心所欲地展現。

▲離退休干部局東五支部慰問袁鷹

近幾年,文友和部下,先后為他張羅過兩次生日宴。一次是2012年,由劉錫誠、馮立三、繆俊杰和郭玲春策劃並運作,邀約20多位作家朋友,為他過88歲米壽。劉錫誠兄曾如此介紹:2012年10月26日,來自人民日報文藝部、光明日報文藝部、文藝報、上海文匯報文藝部、作家協會、中國文聯的一些離退休老同仁和評論家,聚會於北京銀泰大廈眉州東坡酒樓,為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前書記處書記、人民日報文藝部原主任袁鷹先生祝賀米壽。袁鷹先生是兒童文學作家、散文家、評論家,上世紀40年代投身革命,以報刊編輯記者、作家為職業,50年代初到《人民日報》工作至離休,在文學戰線上做出了巨大貢獻。朋友們贊揚他的高尚的人品、文品。袁鷹先生在壽誕上講話並答謝。前來參加壽誕的老友有:人民日報的繆俊杰夫婦、鄭榮來夫婦,光明日報文藝部的秦晉,文藝報的謝永旺、陳丹晨,文匯報的史中興,中國作家協會的邵燕祥夫婦、馮立三夫婦、徐剛夫婦,中國戲劇家協會的杜高夫婦,中國文聯的劉錫誠等。

劉錫誠在致辭中說,伴隨著文藝界思想解放運動、新時期文學的步伐一路走來,袁鷹同志始終走在我們隊伍的前頭!是我們這一輩文學人的榜樣和少數幾個領頭雁之一。他的人品文品一直受到我們的尊敬。期待他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劉錫誠在袁鷹88歲米壽宴上致辭

那天,友情洋溢,氣氛溫馨。雖在米壽之年,袁鷹卻是精神矍鑠,腿腳也還靈便。期待他多出好作品,必能如我等所願。會后,我們夫妻捧著那塊馮立三題寫的賀壽詩匾,驅車直送他家,也把福壽之氣,轉送到他的新居。20多個祝願,20多份真情,讓袁鷹感到了文壇朋友圈的溫暖。

▲袁鷹在88歲生日宴上講話

第二次是2014年10月28日,他90歲生日。還是繆俊杰牽頭,我跑腿負責訂購生日蛋糕。意向一出,應者踴躍。他的老部下,以至不曾受過他直接領導的“袁粉”,都聞訊趕來。也是20多人,在他家客廳裡,濟濟一堂。報社同事、“袁粉”錢江,早早就送來一副大紅壽聯:“九秩光翻千裡雪,三生筆落萬山秋”。張寶林和高寧送的是一幅字:“霽月光風”。90歲的朱寶蓁、85歲的姜德明、81歲的丁浪,其余繆俊杰以下一一入席。繆主持,大家自由發言。

一開始,老田就要求大家不要評功擺好。但“德高望重”、“道德文章”“山高水長”“為人楷模”這些詞,還是不時從人們嘴裡冒出來。姜德明說,我們文藝部幾代人,都感謝老田,他無論工作,生活,對我們幫助太多了。徐剛說,老田不僅教我們做編輯,還教我們做人。易凱說,老田是人民日報的一個“文化符號”。高寧說,她工作過幾個單位,在老田手下的那些年,心情最愉快、記憶最深刻。王必勝說,老田人品、文品沒的說,他從不整人。他什麼都好,就有一個缺點,“對壞人也太好”,逗得大家都笑。老田是他的研究生導師,說完,他執弟子禮鞠了三個躬。每個人發言都很短,幾分鐘,但都發自肺腑。

▲袁鷹90歲生日會合影,前排左起姜德明、李希凡、袁鷹,后排左起丁浪、解波、高寧、劉夢嵐。

老田接著回憶起人民日報文藝部剛成立時的往事。他說,他是27歲時,從解放日報調來的,沒多久就趕上了“兩個小人物”事件,就是批俞平伯,后來又是反胡風,從此風風雨雨不斷。沒想到,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正說著,88歲的李希凡拄杖叩門。他就是那“兩個小人物”之一。近兩個小時的活動,又一次帶著同仁的真誠祝願,連同那蛋糕蠟燭,喜慶明亮,同時融進賓主的心中。賀壽盛況,張寶林撰文,刊於《新民晚報》。

▲袁鷹90歲生日會合影,前排左起姜德明、李希凡、袁鷹、朱寶蓁、鄭榮來,后排左起高寧、袁鷹女兒。

我其實也有一事想說,因為人多插不上話。1983年,我因愛人工作單位離家遠等個人原因,請調到中國文聯,參與草創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我向老田陳述原因,並把請調報告呈交給他。他理解我的家庭困難,並表示同意。過了幾天,他召集文藝部全體,為我舉行歡送會。純屬個人原因,本來無由開這樣的會,他想必是要給我留一個好念想。熱情的會議氣氛,讓我感動不已。那天晚上,我在家裡憑窗而望,忽然感嘆:我怎麼說走就走了呢?我其實無限留戀文藝部這個集體。

▲袁鷹和鄭榮來合影

2011年,報社評選優秀共產黨員,他是離退休干部局推薦的人選。評語說:“田鐘洛同志離休多年,雖年邁體弱但他離而不休,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地為社會作貢獻。作為一個老黨員,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他撰寫的多篇文章,頌揚黨的改革開放成果,弘揚樂觀向上精神。他樂於奉獻,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捐助活動。在社會上他關心愛護青少年學生,為他們捐書授課,在家裡他照顧身有殘疾的女兒任勞任怨。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思想品德。”在報社,他是口碑最好的老人之一。當選優秀共產黨員,也是眾望所歸。

今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報社舉行“雙優一先”表彰活動,他再次被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

5月27日,一大不幸降臨到他家——袁鷹夫人吳芸紅老師逝世。我得到消息時,已過了3天。我與繆俊杰、王必勝相約,前往他家慰問。客廳裡挂著吳老師遺像,在肅穆的氣氛中,我們向遺像行了3鞠躬。之后老田沉重告知,喪事已料理完畢。此前沒發通知,一切從簡。我深知,老田其實很沉痛。他們風雨相依六七十年,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堪稱模范。他書稿的最后一篇,《濡沫相依古來稀》,回顧了他們的相識相知和相愛的故事和細節,略述了他們的坎坷經歷,和為孩子而承受的沉重心情,也表達了對未來的真情。一種高尚的情懷,讀來讓人動情。

吳老師是一位很有革命理想,很能干又很有成就,而且口碑很好的人。她在初中時就投身黨領導下的抗日活動,后來獲得過多種全國性的榮譽稱號。作為《少年報》總編輯,“文革”中自然也挨過整,也蹲過牛棚。他們戀愛時沒怎麼浪漫過,一起走路時話都不多。年到古稀時,老田卻忽有情詩萌生。1990年他們結婚40周年時,老田寫過一首詩:“還記結縭日,悠悠四十年。風霜同攜手,哀樂總相牽。留得丹心在,何愁白發添。今生情未了,再續后生緣。”他尤其不忘他被勒令蹲牛棚的當天,他被限制行動不許回家。他於是打電話到家裡,讓老吳送衣物和洗漱用品來。他打開包袱一看,裡面藏著四盒前門牌香煙。他大為感動。原來他平時不抽煙,隻有煙客來訪時,他陪著抽一支半支。她知道有“棚友”愛抽煙的,也是想讓他寫交代材料時解悶。她特意給他買煙,愛意深深。他捧著香煙,心中一熱,愣了好久。

吳老師老年多病,感到像活受罪,常有頹喪情緒。最讓她牽腸挂肚的,是身邊的殘疾女兒。許多年以前,她就不止一次對老田說:“我走了,你再去找一個,隻要能把孩子照顧好,我就放心了。”她比老田大兩歲。老田總是連聲阻止,不讓她說下去。“我心中也總是想:你若是有朝一日先走了,我還能遇到第二個嗎?那是絕不可能的,今生今世隻有一個!”讀此真情表露的文字,深感老人愛的深沉。

我問過老田:“老吳讀過此書和此文嗎?”老田說:“讀過。《濡沫相依古來稀》是十六七年前寫的。”我說:“很好!老吳走得無遺憾了。”

▲袁鷹夫人吳芸紅逝世后,繆俊杰夫婦(左一、二)、王必勝(右二)、鄭榮來(右一)看望袁鷹(中)

(責編:宋心蕊、燕帥)

推薦閱讀

"嚴打"網絡虛假新聞 構建良好網絡生態
  國家網信辦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制止虛假新聞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了各新聞網站在日常採編過程中嚴禁出現的幾種違規情況。今后網絡媒體在日常新聞採編工作中應引以為戒,不要為了追求訪問量或營造輿論而硬闖“禁區”……【詳細】"嚴打"網絡虛假新聞 構建良好網絡生態   國家網信辦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制止虛假新聞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了各新聞網站在日常採編過程中嚴禁出現的幾種違規情況。今后網絡媒體在日常新聞採編工作中應引以為戒,不要為了追求訪問量或營造輿論而硬闖“禁區”……【詳細】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