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6期

后危機時代:媒介話語表達風險及其治理【3】

何海翔

2017年07月20日15:31 |
小字號

五、媒介話語發展前瞻

在后危機時代,針對媒介話語所面臨的多樣性與差異性的境遇,我們黨要在充滿多元思想文化觀念和價值判斷的社會中,清醒認識新媒體時代話語權社會分配的特點、成因,探討建構和諧話語權的途徑與策略,增加媒介話語表達的渠道與途徑,促進社會各個階層享有充分的表達機會,促進話語表達的合理流動。建立對話機制,突出互動性與融合性,特別是堅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大環境出發,以客觀公正的大氣度引領社會話語表達思潮,無可爭議地成為社會輿論的導航儀與指路燈。始終堅持把宣傳黨的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升黨的話語治理能力的根基,注重對公共話語的塑造與培養,保証主流媒體始終是社會大眾話語表達與謀取正當利益的正義通道,通過話語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各項利益與各項權益。堅持以公正、民主、法治和責任,構筑起成熟、理性和文明的媒介話語表達場域,保障人們充分享有自由、和諧與有序的輿論場。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課題:基層黨內“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協同機制研究(13BDJ036)和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多元輿論場中黨的輿情調控與引導機制研究(14NDJC003Z)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①“媒介化風險”是德國著名學者烏爾裡希·貝克在其代表作《風險社會》(1986)中率先提出的。貝克認為,人類社會長久以來一直存在各種風險,但在現代社會中,人類面臨更多的是“被制造出來的風險”(manufactured risk)。貝克在書中同時指出“風險既是現實的又是非現實的”,也就是說“被制造出來的風險”往往呈現“虛擬”狀態。而此種風險往往疊加在“媒介化社會”(Mediated Society)的基礎上,它們是由傳播媒介建構(construct)或呈現出來的,因而是“媒介化風險”(mediated isk)。

參考文獻:

[1]安宇宏.后危機時代[J].宏觀經濟管理,2010(3).

[2]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陳亮,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144.

[3]汪曉春,陳路.數字媒介中圖形語言的表現特征[J].藝術百家,2011(3).

[4]烏爾裡希·貝克.風險社會[M].何博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5]凱斯·桑斯坦.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中的民主問題[M].黃維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9.

[6]王凱.轉型中國:媒體、民意與公共政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78.

[7]勞倫斯·萊斯格.代碼——塑造網絡空間的法律[M].李旭,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295.

[8]鄧瑜.媒介融合與表達自由[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7.

(作者為泰國易三倉大學組織發展學博士生,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網絡傳播學院副教授、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