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6期

后危機時代:媒介話語表達風險及其治理

何海翔

2017年07月20日15:31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在后危機時代中,媒體格局隨同經濟、技術、政治與文化等諸多因素發生著巨大的變動,媒介話語的表達與傳播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媒介話語表達中的視聽結合、碎片化、極端化以及開放與互動性明顯。由於媒介話語表達中出現共鳴極化、媒介審判、群體盲思以及民粹主義現象,必然會產生媒介化風險危機。因此,必須加強媒介話語的互動議程設置,完善媒介對話機制,加強媒介話語自律,促進媒介話語之間的融合與互動,提升媒介話語治理能力建設。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媒介話語﹔表達

一、后危機時代:席卷而來的巨大變動

“后危機時代”一般是指21世紀初,全球經濟在歷經一定的困境與危機之后,處於一種相對比較平穩與緩和的階段稱呼。在此階段中,“由於固有的矛盾沒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決,因而使得危機過后的經濟發展仍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1]。全球經濟的風險與危機隨時都有可能卷土重來,甚至有加劇的趨勢。隨著世界經濟在跌宕起伏中一再調整與轉向,學界對“后危機時代”的界定及其看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與豐富,已遠遠超出了經濟方面的指涉。在后危機時代,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生態還是媒介等都發生著明顯的變革與調整﹔尤其是網絡技術與媒介的聯姻,對世界傳媒領域造成顛覆性的影響。原來的傳媒內涵、功能、作用與環境等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各種形式的媒體發生著不斷的變動,相互之間不停地發生著序列易位、要素交叉與重組﹔同時也為社會大眾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的信息與言論空間。社會大眾借助於媒介技術可以跨越時空自由進行媒介話語表達,形成各種各樣充滿話語張力的輿論場。大眾的多樣性媒介話語表達與其情緒、態度、心理和各種訴求密切勾連在一起,必然會在一些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引發諸多前所未見的矛盾與問題,大大增加了現代社會的風險性。總之,在后危機時代中,媒體、技術、市場、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糾纏在一起,正在促進世界媒體格局的劇烈變動與調整。

二、后危機時代:媒介話語表達特征

在后危機時代,由於媒介技術、傳播方式深度地嵌入了社會的各個層面,不僅使話語概念及話語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還把話語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更高更新更深入的階段,賦予其完全不同於過去任何一種媒介的全新的話語表達方式:媒介話語表達。這種話語表達其實是公民話語權借助於大眾傳播技術的一種新形式的實現與提升。在后危機時代中,媒介話語表達與傳統意義上的話語表達相比較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媒介話語表達與傳播技術實現結盟

數字化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入推進,也促進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多功能一體與融合發展趨向﹔新時期的印刷媒介、電子媒介、數字媒介以及圖像媒介、語言媒介等的發展使媒介樣態日趨多樣化。正如美國傳播學家威爾伯•施拉姆所指出的那樣:“媒介就是插入傳播過程之中,用以擴大並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2]媒介不僅促進了人類傳播的巨大變化,也大大影響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媒介越來越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傳播技術的發展為社會大眾分享媒介話語權提供了可能性與便捷性,使大眾話語表達多了一種更為便捷的渠道。社會大眾逐漸獲得了主動接近媒介的意識,社會大眾話語表達的時間、空間與場域得到了進一步釋放與擴展。過去,信息的呈現手段相對單一,社會大眾隻能被動地根據傳統媒體的安排計劃去獲取新聞、信息和資訊,還有享受娛樂,而且其行為活動的場域往往局限於家庭、工作單位或會場等固定場所﹔而在后危機時代,媒介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信息無處不在,大眾獲取的信息日益多元、差異與復雜,為他們的媒介話語表達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他們的媒介話語表達的內容、建構、形式與方式無疑會發生深刻的變動。

(二)媒介話語表達中的視聽結合趨勢明顯

媒介技術的應用,不僅促進了媒介話語表達的自主性與多樣性,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話語表達過程中圖形語言的轉型與革新。大眾在媒介話語表達中,充分地實現了話語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的結合,不僅賦予話語表達新的內涵,同時也表現出許多新的特征。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視聽一體化圖形語言所傳達的視覺信息是多媒體的,融會了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不再僅僅作用於人的眼睛視覺,而且能觸動人的聽覺,並且具有信息傳播上時空的可逆性和交互性。”[3]更重要的是視聽一體化圖形語言強大的視聽圖像造型功能,讓人們很容易地利用視頻和音頻等圖、文、聲、影來直觀地實現圖像表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切合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需求模式。多通道交互的圖形語言形式必然使媒介話語表達更加直觀、感性、差異、多彩與豐富。

(三)話語表達中的開放與互動性明顯

隨著社會化媒體的深入發展,加之各種網絡論壇、微博、微信與SNS網站等廣泛應用,尤其是手機媒體技術的進步,使更多的媒介話語權轉移到社會大眾手中,這也為社會大眾的話語表達提供了更具有延展性的時空場所。在后危機時代,社會大眾媒介話語擁有了更多可供挑選與表達的場所。大眾話語越來越具有開放性與互動性,逐漸改變了過去單一傳媒言論主宰天下言論的局面,形成了輿論樣態、主體表達和參與多樣化的局面﹔社會大眾可以在浩如煙海的言論信息群中,掌握主動權,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喜好進行信息的隨意挑選、加工與整合,發布自己的所聞所感﹔這種自由、開放的互動方式極大程度上豐富並滿足了社會大眾的體驗﹔他們可以通過圖形符號的創造性組合,來實現超越符號的溝通和交流,這體現了圖形語言巨大的表現力和創造空間。

(四)話語表達的碎片化與共識交錯並進

在這種開放與互動的話語表達過程中,同樣也會表現出話語的另一些方面的特征:感性化、碎片化、極端化。話語表達的開放與互動會造成:一方面人們的觀點相異,會形成制衡空間﹔另一方面觀點相近,則會形成合意空間。群體的相互制衡與合意,使言論得以持續,言論的共享和交流也有益於群體共識的達成。多樣與差異的話語表達,可以改變傳統單一化傾向,使事件緣由以及民眾看法得以以多元、立體與多維的方式呈現,在這種表達過程中,表現出高度的感性化、碎片化與分歧性,話語之間對立、分歧甚至沖突也十分明顯。尤其是在一些突發事件中,因為事件的“突發性”“破壞性”和“災難性”等特征,可能會在媒介技術的促動下產生病毒式傳播,釋放了無限張揚的話語空間,消弭了傳統社會話語權和信息傳播權的中心化狀態,給形成社會共識造成一定的困難,而且往往是共識剛剛達成,隨即又破裂,再一次產生了話語的分歧與碎片化,兩者交錯並進是后危機時代媒介話語表達的一個顯著特點。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