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11期

文化綜藝引領書信誦讀【3】

——以《見字如面》為例談誦讀的推廣與創新

李俞輝
2017年11月14日15:22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四、增進理解,開掘誦讀的附加值

我們在開展誦讀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僅僅局限於聲音、表演等誦讀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忽略對誦讀文本的理解,則談不上成功的誦讀推廣。這樣的誦讀便是空洞的。《見字如面》在以下兩方面,為增進觀眾對誦讀文本的理解做了努力。

(一)文化學者解讀誦讀文本

《見字如面》除了嘉賓讀信的現場,還設置了一個主持人和拆信嘉賓共同討論的演播室。在節目開篇和讀信的間隙,主持人和拆信嘉賓對信的內容進行解讀,介紹信件的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對延伸的話題進行探討。兩位拆信嘉賓分別是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和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在釋信過程中,畫面中還會閃現相關的圖片、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簡介。整個介紹形式多樣,信息精煉。嘉賓的點評會觸發聽眾的進一步思考,同時啟發自身閱讀文學作品的視角和方法,對於日后理解其他誦讀作品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第六期節目中,有一封聞一多寫給父母的信。在讀信嘉賓進場之前,主持人和點評嘉賓首先簡明介紹了聞一多的生平、寫信時正在發生的五四運動的背景和意義等,同時輔之以文字說明和珍貴的歷史照片,讓觀眾對誦讀文本的相關背景有初步印象。演員張國立讀信完畢后,場景再次切換到點評演播室。許子東老師特別提出,一百年前的歷史是由當時的80后、90后改變的,並延伸到今天年輕人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楊雨教授則補充講述了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還提及多年前的保釣學生游行,告誡學子要關心國家大事。通過各角度的分析,觀眾對於誦讀文本的理解瞬間豐富起來。

(二)非白話文文本的精准翻譯

我們在選擇誦讀素材時,往往古今作品皆有。如何將非白話文轉化為容易被理解和誦讀的文本,是誦讀推廣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見字如面》中選取了部分原文非白話文的書信,如果直接誦讀原文,則有可能造成理解困難,形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如果翻譯得過於直白淺顯,又會破壞原文的文學意境。節目組將文言文書信用字幕的方式標出,演員直接用白話文演繹表述,這種二元傳播能滿足觀眾對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對古代書信文字構成的好奇和學習,而且利於誦讀者運用最熟悉的語言,完成時代性和歷史感融合的表達。

例如,在第一期節目中,有一篇唐代詩人韓愈寫給鱷魚的信《鱷魚文》,該文本是用文言文寫就的,但經過翻譯,不僅豐富了誦讀者的發揮空間,且詼諧化的翻譯手法也讓聽者的理解更為深入、自然,堪稱文言誦讀翻譯的范本。

原文: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睅然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邪?

翻譯:我受皇上的委托,鎮守這片土地,管理這裡的民眾,但是你們這些鱷魚不在水裡好好待著,竟敢稱霸一方,凶殘地吞食民眾的牲畜,吃肥了自己,養大了兒孫,這就是跟我這刺史叫板,分不清誰是大哥嘍。刺史我雖然沒什麼本事,但怎麼可能向你們這些鱷魚低頭呢?我要是怕了你們,還不得讓百姓笑話死。我在這就沒法混了啊。

“叫板”“大哥”“本事”“笑話死”“沒法混”,這些現代社會的口語化用詞,為誦讀增添了幽默感。這對於誦讀推廣的啟示是:中國古文文字凝練、含義多元、意境深遠,有些艱澀難懂的文言體,需要進行合理化的翻譯,盡可能縮小由於文字表達形成的語境差,為誦讀的推廣和傳播減少障礙。

除了對文言文的翻譯,節目對英文信件、民國時期信件的生活化轉譯,也都符合“信”“達”“雅”的翻譯准則,有效地傳播了漢語言文化的魅力,為誦讀的推廣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五、結語

不管是誦讀書信,還是欣賞誦讀藝術,歸根結底是一項文化活動,也是一種審美過程。這就要求節目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即“文”,而且還能帶來美的享受,即“化”。《見字如面》恰恰是這樣的例証。該節目的創新及其帶來的社會效應,不失為推廣誦讀的一個經典案例,其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和學習。

注釋:

①童志斌.對誦讀法的新認識朗讀、背誦與誦讀[J].語文教學通訊,2007(02):4-7.

②張頌.誦讀美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17.

③王成.用書信打開歷史——黑龍江衛視《見字如面》創作談[J].中國電視,2017(06):86-89.

④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08/t20170804_69449.htm.

⑤米斯茹.“娛樂霸屏”時代的文化清流——電視文化節目《見字如面》[J].新聞知識,2017(04):42-45.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