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
人民網烏鎮12月4日電(記者 燕帥 宋心蕊)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全球數字經濟:深化合作 增強互惠”今天上午在烏鎮舉行,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在論壇上發表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很高興與在座各位交流,之江實驗室很多人知道,也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之江實驗室是最近浙江省最近成立的高端研發平台,也是巨大的人才集聚平台。按照省裡面的規劃,這一實驗室未來可能要集聚兩萬人左右的研發團隊。為此,省政府第一次首批拿出50億的資金,來支持之江實驗室的建設,地方政府也會有同比例和高比例的配套。今天簡單跟大家交流一下為什麼我們搞之江實驗室,我們下一步如何搞,以及做什麼。以及在座的各位和之江實驗室可以從哪個角度形成互補和合作,談一些交流。
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們要在重大的領域裡面建立一批國家實驗室,來成為國家未來創新引領、攻堅克難的戰略力量。那麼成立之江實驗室,實際上是浙江省在國家戰略面前的浙江擔當。今年9月6號剛剛挂牌成立的之江實驗室,總體目標是要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學科群,建設一批重大科研專制,要匯聚一批世界頂尖的高技術人才,同在關鍵的核心技術裡面取得有影響力的成果,另外我們還要支撐有世界競爭力的智能型產業集群的發展。
圍繞這樣的目標,我們的主攻方向是兩個:一個是人工智能,一個是網絡信息。因為這兩個方向都是國家戰略,而且今天和昨天的大會當中,大家都談到這兩個領域事關人類的未來,同時浙江省在這兩個領域裡面又有我們非常獨到的優勢,那麼未來的網絡就像很多演講者所談到的一樣,它一定是全球互聯的泛在網絡,在這一網絡裡面,每個人都將成為網絡當中的節點,由此產生兩個效應,第一個效應是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絡當中的動力源。因為每個個體的需求、個性的需求都會被充分挖掘,每個個體的創新活力都會在這樣的網絡中得到激發。另外一個效應是網絡當中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網絡運行的一個監督者,成為網絡規則的制訂和參與者,從而使得我們整個網絡世界的運行更加透明,更加民主、更加公平,也就是大會的主題要打造網絡空間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構建這樣一個共同體兩個核心技術是重要的,一個是先進的網絡技術,一個是泛在的人工智能技術。
網絡技術已經形成了非常強大,相對完善的產業的技術的基礎。未來的人工智能我個人理解它也會形成非常龐大的技術產業生態體系,這一生態體系有四個支撐: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基礎,一個是應用,還有一個就是標准和規則。而這四個支撐系統當中,每一個都會有它自己的核心內涵,比如說傳感器、芯片、網絡系統、大數據、雲平台就會構成AI的基礎支撐系統,而深度學習算法、語言處理、機器視覺、人機接口、無障感知、邊緣計算等會構成人工智能技術支撐體系的核心技術,那麼服務應用系統是由無限想象空間的這樣一個體系,我們可以充分地挖掘。通常被大家所忽視的是標准和規則的體系,這裡面包括各個國家的政策、法律、標准、倫理以及評估和測試的一些標准。
那麼人工智能因為它相關的很多技術得到突破,所以現在大家都非常看好,甚至是已經成為下一輪的風口,我個人而言我也是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但是與那些擔心技術會傷害人類,甚至是毀滅人類的觀點相比,我作為一個技術人員而言,我更願意去看待我們技術層面制約人工智能的一些因素,甚至有時候我在懷疑,目前我們的技術發展方向,人工智能主要的技術手段是編程的方法,用軟件編程的方法。這樣一種技術方向是不是最合理,我最近去觀察一些小昆虫,包括蜘蛛和螞蟻小得不能再小的生命個體,盡管個體微小,但是他們面對生存和外部危機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智能是龐大的計算機系統不能達到的。於是我就想也許未來人工智能龐大的基礎方向不在於編程而在於其他的領域,比如說生物的領域,當然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有規則因素。
基於這樣的思考,之江實驗室未來的發展放在5個領域,無障礙感知互聯、未來網絡計算、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智能設備,我們會啟動布局一批項目,在未來網絡計算我們關注邊緣計算問題以及未來的網絡操作系統,比如說在泛化人工智能領域,我們重點研究人機、腦機結合的智能,包括自主無人系統。在泛在信息安全領域,我們重點研發關注工業物聯網問題,在無礙感知我們重點去解決感知芯片的一些技術瓶頸問題等,在智能裝備領域我們直接瞄准新一代的計算機。同時打造一批重大的科研,包括智能雲平台、自主的無人研究系統。
之江實驗室既要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同時也要成為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推動者,還要成為共建共享發展理念的踐行者,我們的體制總體上是一體兩核多點,所謂的一體就是混合所有制的事業單位,這是全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事業單位,採取理事會領導下的負責制,我們的理事長就是我們的省長。所謂兩核就是浙江大學和阿裡巴巴,多點是整合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重點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我舉一個例子如何實現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家都很看好未來無人駕駛系統,都認為無人駕駛系統的安全、便捷、高效、環保會成為未來的交通模式。在它真正成為未來的交通模式之前,除了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同時還有一些標准問題要制定,還有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可能也要更新,所以面對這樣一個系統,我們要設計一個新的實驗場,在這個實驗場裡面我們有非常真實的物理系統,同時又具有各種各樣的地形環境,還有我們一套泛在的感知體系,我們這個實驗室怎麼建呢?我們共建共享的邏輯是,首先我們會制訂一個基本的標准,建設一個基本的測試、實驗體系,在這個測試、實驗體系之下,邀請全球的研究者來共同參與,免費給大家提供開放,然后再這一過程中我們的科學家、我們的研究人員會提供更多、更好的規范,更多、更好的建議來不斷完善我們的系統,最后形成一些規范,變成我們未來新一代交通系統的一些標准,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則。
我想就是我們與大家共建、共享的思路和模式,時間關系,歡迎在座的各位與之江實驗室開展合作,我們的目標是聚天下英才,共建之江,建好之江服務人類、美好未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