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1期

傳播學視角解讀衛視熱播劇建構的“神話”【3】

李  婷
2017年12月12日09:4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面對衛視熱播劇“神話”的理性思考

1.正視熱播局走紅的社會效應

格伯納的“傳播媒介的培養效果”認為,在現代社會,大眾媒介提示的“象征現實”對人們認識和理解現實世界發揮著巨大的影響,由於大眾媒介的某些傾向性,人們心中描繪的“主觀現實”與實際存在的客觀現實之間正在出現很大的偏離。同時,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過程[1]。而電視作為受眾每天接觸時間較長的一種媒介,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社會觀和現實觀的主流,受眾往往會不自覺地把劇中的著裝服飾作為潮流的方向,把劇中的劇情當做現實的映照。熱播劇在播放期間通常會形成受眾的集體性話題討論,在這些討論中各方觀點褒貶不一,有盲目崇拜、有理性思考、有保持中立,各方話語的表達與博弈會促使受眾形成一定的社會觀和現實觀,但是這種社會觀和現實觀並不能判定為一定是正向型的。

2.警惕熱播劇對受眾價值觀的沖擊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對電視表現出了深深的憂慮,他認為“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害怕的東西,而是我們終將毀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2],他擔心電視將一切以娛樂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終將把大眾變為無思想、無價值、無追求之人。不論是政治題材劇,還是娛樂文化劇,每一部電視劇都帶有其自身的價值觀,受眾在觀劇之時易在電視劇所傳遞的價值觀中迷失自我。

受眾的文化層次不同,所面臨的價值沖擊也不同,通常文化層次越高受沖擊的影響越小,但是文化程度越高對接觸電視的時間越短。因此,接觸電視時間較長的受眾是價值沖擊最深的受眾。1982年美國的《電視與行為報告》顯示,電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教育者,其效果既充滿說服力,又漸進累積。電視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無足輕重的部分,也不再是一個電子玩具,而是整個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重要部分[3]。電視劇尤其是熱播劇幫助電視完成了這個文化傳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熱播劇傳遞的價值觀往往會駕凌於受眾本身的價值觀之上,甚至直接逆轉受眾還未正式形成的價值觀。

3.“熱”播氛圍之下的“冷”應對

面對熱播劇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還需要受眾保持一種理性的態度。首先,拒絕盲從,不做匿名心理之下的烏合之眾,現在的網絡平台給受眾提供了一個暢通的反饋渠道,但這個渠道不乏成為偏激言論的發泄通口,在匿名心理狀態下,受眾往往會失控而採取無理性的行為,如粉絲對戰、瘋狂追星等等﹔其次,避免陷入價值和道德綁架,熱播劇中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的設定是一種正常的藝術呈現手法,但是深陷劇情之中的受眾卻將此作為攻擊別人的理據,因為一個演員的角色而去大加評判演員本身,這其實是一種無稽之談,甚至把劇中的行為強加給表演者自身,這又是一種價值和道德的綁架﹔最后,警惕成為熱播劇商業化的消費者,如今的電視劇市場已經基本進入了商業化階段,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顯性或隱性的穿插在電視劇之中,這種廣告的效力卻超乎想象,因為熱播劇的口碑和影響力容易誤導受眾將此作為時尚的前沿,自覺自願的接受這種商業宣傳,並促成實際的行動。

四、結 語

衛視熱播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已成為大眾精神消費的必需品之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衛視熱播劇的“神話”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在市場化體制下的“熱播劇”勢必無法脫離商業化的盈利需求,引領並誘導大眾的消費趨勢,這是衛視熱播劇無法抹去的先天缺陷。因此,在衛視熱播劇走紅的當下,更需要我們受眾手守得住底線,不輕易成為應聲而倒的靶子。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大眾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 (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 (美)希倫·A·洛厄裡等.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裡程碑(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