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背景下的組織扁平化探索【2】
工作室制:更具柔性的扁平化組織
工作室(workshop)制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德國建筑師和教育家瓦爾特·格羅皮斯於1919年開創的一種實踐教學形式,即以“作坊”為教學場所,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手工技巧和生產技能,將教學成果直接轉化為產品,產生經濟效益。如今,工作室制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和機構,雖服務於不同目的,但其靈活性、開放性、市場性等特點保留下來。例如廣東廣播電視台組建的工作室就是一種由專業權威或業務骨干組建團隊,自主開展節目生產、項目運營和營銷傳播等活動的相對獨立的運作機構。“工作室”接近於管理學中的“跨職能團隊”概念。跨職能團隊是由來自不同職能領域的專業人員,打破組織內部橫向界限,合作完成多樣化任務的一個工作團隊。
媒體工作室的組建較為靈活,人數不多,作為相對獨立的節目生產與運營單位,擁有自主立項的權利以及與之匹配的人事權、財權,實現了外部交易(溝通)的內部化,除了部分重大項目要向台長或分管台領導報批,絕大多數常規項目和節目都可以自主決策、自主運營,管理層級少、指揮鏈短,決策效率高、行動力強,具有了扁平化組織的特點,至少在組織局部實現了扁平化和柔性化。
各具特色,挖掘個人或團隊的品牌價值
廣東廣播電視台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推進工作室改革,而非僅僅是生產關系的局部改良。按照“成熟一個,推出一個”的原則,廣東廣播電視台目前已推出了五個工作室團隊。
初衷:組織扁平化,工作高效化
廣東廣播電視台的工作室建設以創新創業為中心,以節目生產、項目運營、多元傳播為手段,以面向市場為目標,旨在帶動組織內部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組織架構扁平化、工作高效化。
在節目中心或頻道,無論大小項目立項,或推出一檔新欄目,往往都需要經過欄目組、部門或頻道總監、分管台領導、台長等至少四個層級的請示溝通,同時還要向橫向的財務、法務等部門報批審核。在工作室,大部分決策都可以在工作室內部完成,減少了溝通環節,提高了行動力,有助於市場機遇的快速把握。
工作室幾乎囊括了媒體所有專業工種和部門職能。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成員為了完成特定工作目標精誠協作,面對面交流,這樣的工作環境能夠激發每一位成員的創新靈感和工作積極性,加速各種棘手問題的解決,提升組織運作效率,並且培育了團隊個體的綜合能力和多元發展潛力。
改革要點:激發活力與行動力
第一,確保工作室運作獨立性。工作室是台內廣播電視節目生產中一種業務上相對獨立運營的工作團隊,由工作室負責人組建團隊、進行相對獨立運作。工作室須嚴格遵守並執行台關於宣傳管理、安全播出、內部管理等規章制度,但享有相對獨立的項目決定、項目運營、團隊組建、薪酬分配、收益分成、財務審批等權利。
第二,發揮激勵作用。工作室制本身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要充分激發台內人員創新創業熱情,挖掘優秀人才個人或團隊品牌價值,發揮業務精英或團隊的示范作用,最大化地調動人才積極性。在激勵手段上兼顧物質激勵與情感激勵,一方面強調價值分配和價值創造相匹配,分享創業成果,另一方面營造和諧、寬鬆的創新氛圍,形成合作創業的向心力、使命感與成就感。
第三,提升機制靈活性。工作室是一個外向型的團隊組織,而不僅僅是台內節目的生產“作坊”。要充分發揮工作室團隊作戰“小、快、靈”的優勢,打通傳統體制和節目市場之間的障礙,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快速融入市場、開展全媒體運營。
五大工作室:不求一樣,不拘一格
2016年3月29日,廣東廣播電視台首個工作室“黎婉儀財富管理工作室”成立,主打廣播財經節目及財富管理運營。黎婉儀是廣東珠江廣播頻率節目主持人,在廣播和投資領域具有豐富經驗,資力深厚,其主持的節目有著較強的個人品牌價值和財經行業覆蓋力,在廣播聽眾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2016年5月27日,“馬志丹工作室”成立,致力於拓展對外合作和品牌運營,打造既能吸睛、也能吸金的紀錄片。馬志丹是廣東乃至全國較有影響力的紀錄片制片人、導演,其代表作品《追夢在路上》系列片榮獲國際、國家、省級獎項共計39項。
2016年6月16日,“尹錚錚工作室”成立。尹錚錚是廣東廣播電視台新聞廣播《廣東民聲熱線》和《直播廣東》節目主持人、珠江電視頻道《今日關注》節目主持人、廣東衛視《全球零距離》節目嘉賓,他還是蜻蜓FM“尹錚錚聲音工廠”的出品人。其工作室跨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等多個平台,開展節目生產與產品運營,實現融媒體生產、多元化傳播。
2016年7月22日,“陳星工作室”成立。陳星是廣東台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全國“金話筒獎”獲得者。其工作室以大型方言節目“誰語爭鋒”的制作團隊為基礎,致力文化娛樂節目生產與運營。
2016年12月30日,“任永全工作室”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以南派名嘴、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江頻道副總監任永全為核心組建,主打“粵港澳文商旅全媒體運營”,旨在聯動粵港澳演藝界台前幕后的力量,強強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大型文體教育項目,同時把廣東優秀的主持人、演員、歌手等輸送上更大的國際舞台。
上述五個工作室的建設體現了不求一樣、不拘一格的特點,涵蓋財經資訊、紀錄片、文化娛樂等多種節目形態以及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多種媒體業務,在定位上各有側重、各具特色。
內容增值,激發員工創新創業熱情
廣東廣播電視台組建的五大工作室,根據各自特點、優長,順利運作已近一年或一年有余,在產品運營創收、媒體融合推進、創業氛圍營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獲得了主管部門、業界和公眾的廣泛認可,改革成效初顯。
業務與創收增長顯著
工作室改革是為了盤活組織內部資源存量,但其最終目的在於對接市場,創造價值的增量。五個工作室自成立以來,都積極拓展新業務,向市場要效益。
“黎婉儀財富管理工作室”除了強化《風雲再匯》《財經鐵三角》等既有廣播財經節目品牌影響力之外,五大業務板塊——品牌價值輸出服務、文投全產業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文化產業IP熱點經營、財富與創新激勵,已全面落地。2017年8月,與“黎婉儀財富管理工作室”一體化運作的廣州珠江財訊傳媒有限公司成立,在市場化運營方面先行一步。
“馬志丹工作室”以專攻紀錄片為品牌,在挂牌當天即與廣東南方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等三家單位簽署了總金額達116萬元的戰略合作協議﹔建黨95周年獻禮片——《我們的青春》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項目扶持資金100萬元﹔2017年度,《我們的青春》版權收入以及《中國夢?創新動力》合作拍攝創收共計264.5萬元。
“尹錚錚工作室”分別與中國人壽廣東省分公司、中國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蜻蜓FM、“路上讀書”App以及蜜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總額超過300萬元。在廣播之外,該工作室積極拓展電視、互聯網空間,初步形成全媒體生態鏈。
“陳星工作室”2016年第三季節目獲得“東鵬特飲”冠名,並創下頻道節目冠名最高單價。另外,工作室還自主開拓了與“星河灣集團”“天農優品”“梅州麓湖山”等多家優質企業的合作關系。
“任永全工作室”成立后即與香港著名藝人曾志偉、王祖藍創建的“手工藝創作公司”、香港廣東青年總會等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初期籌備中的多個項目獲得各項目基金及投資人投入總金額達到3000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