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業的發展思考
摘 要:兩會期間,新聞機構利用人工智能玩出新高度,出現了“新聞場景化”“AI看新聞”和“新聞游戲”等。學者發現人工智能技術既促進了新聞業在內容生產、內容推送和讀者交互等方面的改進,但是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力,它所帶動的議題設置權利的讓渡和算法推薦存在很大的弊端,又產生了對於包括新聞真實在內的新聞專業化、新聞版權和倫理道德等新挑戰。對此,我們可以從技術、法律、社會輿論監督、媒介自身倫理自律等方面進行嘗試性解決,並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結合國內實情完成綜合考量。
關鍵詞:人工智能﹔新聞業﹔新聞倫理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6-0016-02
一、人工智能的產生及其特征
自然智能可以解釋為自然進化所造就的智能。與此對應,人工智能則可以解釋為人類所制造的智能。然而,人工智能必定離不開自然智能,更離不開人類的智能,因為地球上迄今所知曉的最為復雜最為高級的智能類型當屬人類智能[1]。
在人工智能新媒體技術的背景下,隻有把VR、機器算法、智能新聞、數據游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綜合考量,這些先進技術對新聞出版業的影響方能更有深度地被了解,新聞業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這些新媒體技術。新一代的新聞業必然充斥著人工智能技術,這一技術不僅會改變新聞業的生產、推送等,更會影響新聞業的后續業務流程,其對新聞業具有深刻和深遠的影響[2]。
二、人工智能對新聞業帶來的影響
1.對於內容帶來的影響。結合當前傳媒環境, 在新聞業內容生產領域人工智能新媒體技術被極其廣泛的使用。新聞業的生產內容的模式和程序等也在逐步地被人工智能技術所影響和改變,出現了“PGC+UGC+MGC”的模式。
首先,AI+編輯。關於AI對於新聞業的影響的討論已不在少數,但是大環境下新聞業勢必會被帶領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包括聲音文字之間互換在內的智能編輯,幫助了記者。其次,在人工智能寫作方面,不少新聞機構已經採用這項技術,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新華社的小新。接著,數據與可視化。在國內,特別是在今年兩會期間,新聞機構利用AI大放異彩。例如《大河報》推出的《跟我AI兩會》策劃報道導讀。其利用富含科技感、時尚范的多維技術開啟兩會報道。報社利用機器人為18市作詩、畫像!
2.內容推送:個性化定制。大數據時代,用戶信息極易獲取,用戶習慣也會被分析,由此可以為用戶畫像,為用戶推送個性化的信息。例如國內今日頭條、騰訊內容開放平台等利用大數據,通過機器算法用戶畫像等,為用戶推送個性化內容。不僅今日頭條這些企業使用此技術,還包括一些官方新聞APP也採用個性化推算法,盡量將有用的信息和受眾感興趣的信息推送給用戶。
傳統新聞業中,一篇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和趨勢往往是憑借編輯個人的經驗來判斷的。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對於新聞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的一次分享、一次點贊、一次評論都有可能影響到這條新聞的效果和趨勢,也有可能影響到其他受眾的新聞信息接收和閱讀。
3.聊天機器人與虛擬視像。聊天機器人的歷史由來已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Siri、谷歌的Assistant、微軟的Cortana(小娜)和Bing(小冰)、百度的度秘等語音助手、淘寶機器人客服等。在新聞業,這項技術也開始採用,“聊新聞”成為了可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