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社交媒體傳播特征
摘 要:隨著“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熱播,與節目相關的各種信息也在社交媒體中廣泛傳播。本文以典型電視節目為案例,以微博、微信、視頻網站等社交媒體的大數據文本為依據,經過分析研究,將“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社交媒體傳播特征歸納為三個方面,即傳播內容的“話題性”、傳播渠道的“多元性”和傳播受眾的“契合性”,並分別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電視綜藝節目﹔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播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6-0116-03
近期,“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廣受好評,節目的相關信息也在社交媒體中掀起傳播熱潮。本文將以近期熱門的“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為主要案例,以社交媒體數據監測為依據,分析“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社交媒體傳播特征。
一、傳播內容的“話題性”
“內容”是社交媒體傳播的主體。通過對特定節目、特定時段的社交媒體數據進行分析,可知,“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表現了“文化傳承”“偶像引領”“親情關愛”等“話題”范疇。
1.“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並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從近幾年熱播的“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來看,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一系列節目以及地方衛視《漢字英雄》《見字如面》等節目,積極發揮“文化”功能,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了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社交媒體中形成熱烈的話題討論。
以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為例,通過對節目播出時段(2017年1月29日至2月9日)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1],網絡媒體熱門報道文章TOP20中,話題焦點主要集中在“對傳統文化及古詩詞的學習”“對傳統文化以及古詩詞的贊美”“從古詩詞看新時代傳承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傳統文化所體現的文化自信”“普通人的文化追求”“由武亦姝引發對才女養成的看法”等。由此可見,電視節目通過對文化內涵、時代背景、名人典故等傳統文化知識的探尋,將傳統文化的美進一步升華,形成一種號召力,呼喚受眾更好地學習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同時,主持人、嘉賓、選手的文化魅力也將觀眾帶入傳統文化的憧憬和向往中,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2.“偶像引領”:文化的精神和力量鼓舞受眾
“傳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以充滿正能量的主持人、名人、明星或普通人為主體,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文化的力量感染人,以期形成全社會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體現了“偶像引領”的作用,彰顯了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以央視《朗讀者》節目為例,通過對節目播出時段(2017年2月16日至5月21日)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2],節目官方微博中,彰顯“偶像”特質的兩條話題——@央視新聞“江疏影的一段朗讀,轉給不想索然無味過一生的你。演員江疏影朗讀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和@CCTV朗讀者“以少年之名,朗讀青春之華彩﹔以少年之意,書寫青春的奇跡。敬請期待#朗讀者王源#”排名進入熱門話題榜TOP前三,體現了年輕偶像的號召力。同時,不同年齡層的文化偶像均散發著歲月沉澱的文化魅力。在嘉賓關注度排名中,名列前茅的老藝術家斯琴高娃深情演繹賈平凹的《寫給母親》,讓觀眾陷入深深的感動﹔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對文學的執著和對生命的思考令觀眾深深敬佩﹔麥加、徐靜蕾、倪萍、柳傳志、濮存昕、鄭淵潔、郎平、劉震雲等眾多嘉賓均體現了文化偶像的獨特魅力,受到廣泛關注。另外,節目嘉賓中普通人的不平凡經歷和人生故事所傳遞的文化精神也讓受眾深受感動和鼓舞。
通過對《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也可發現“偶像”的作用和影響力。關於復旦附中女生武亦姝的話題如“詩量儲備”“從容淡定”“顏值與才華齊飛”“滿足了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厲害了我的姝”“攻氣十足”等廣受討論。節目結束后,2017年2月8日,僅關於武亦姝本人的報道文章超過1200條,微信文章426篇,在騰訊視頻、優酷、搜狐等主流視頻網站網友自動上傳內容(UGC)中,“武亦姝”相關佔比超過20%,累積點擊量超過1500萬次,網友通過移動端搜索“武亦姝”達2.48萬次。從主要人氣選手對節目的貢獻度來看,武亦姝網媒貢獻度和微博貢獻度均排列榜首,年輕偶像的引領作用顯著。同時,主持人和嘉賓的組合也充分展現了文化偶像的光芒:主持人董卿端庄得體、出口成章,微博話題#150秒重新認識董卿#閱讀量超過1400萬人次,並登上實時熱搜榜NO.1。酈波、康震、王立群、蒙曼等高校老師以及節目的選手們同樣廣受關注。
再來看早前的《中國成語大會》節目,其選手基本是經過層層選拔的各高校大學生,本身就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一方面,通過節目傳播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年輕一代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年輕選手們的深厚文化積澱、團隊協作精神和臨場反應表現,也增強了電視文化節目的看點和亮點[3]。
3.“親情關愛”:核心價值觀的情感共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很大一部分價值觀念來源於傳統文化的養分。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華民族的親情感以及由親情感所引發的感人故事就像血液一樣連接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親情和關愛永遠是不變的傳統價值。
《朗讀者》節目12期的主題詞依次為: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告別、勇氣、家、味道、那一天、青春。任何一個主題詞,以及由主題詞所引出的人生故事和選讀的文本,都使節目擁有了強大的感人力量。在節目官方微博中的熱門微博TOP10中,表述“親情關愛”的話題佔半數以上,如@央視新聞“董卿將這段朗讀獻給所有熱愛《紅樓夢》的朋友,以及第一個讓她翻開《紅樓夢》的媽媽”﹔@央視新聞“徐靜蕾為奶奶朗讀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幾度哽咽”﹔@人民日報“這段朗讀看到淚流滿面!趁母親健在,好好陪陪她!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等,轉載數、評論數和點贊數名列話題榜前茅。在微信公眾號發文中,TOP10的文章例如“十點讀書”撰文“董卿首談兒子,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做什麼樣的人”﹔“有書”撰文“董卿的遺憾:別斷了孩子通往高貴的路”﹔“洞見”撰文“董卿談兒子:這樣的女人,才不會弄丟孩子的未來。”此類話題都聚焦了傳統文化中的親情與關愛的情感訴求,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