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南方出版高峰論壇舉行 聚焦新形勢下出版人的使命擔當【6】

2018年08月17日10:3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新形勢下出版人的使命擔當

  聽書開辟閱讀與出版新時空

  □喜馬拉雅FM副總裁 姜峰

  20多年前,北京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了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這20多年,我們眼見著整個中國,包括我們自己都已經踏上了這條“未來之路”。

  “信息即是媒介”,一切的文明史、傳播史其實都是科技史。如今,我們迎來了移動互聯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媒介本身的變化正帶動著傳播的變化。應該說,我們正腳踏印刷文明的基石,站在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大門口,我們的出版與閱讀,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與挑戰。

  打造移動音頻平台

  可以說,喜馬拉雅FM開辟了一個新的閱讀時空,它是平行的時空。我們不是在存量的現實的世界裡跟大家爭奪用戶的閱讀和時間,而是開辟了一個平行的時空,在這個時空裡滿足用戶對知識、對內容的渴望。

  移動音頻有三大優勢:第一,場景的優勢,佔耳不佔眼,是移動的、在線的、伴隨的,你可以路上聽、車上聽、跑步聽、做家務的時候聽,睡前還可閉著眼睛聽。第二,通道的優勢,音頻內容不走視覺通道,聲聲入耳,直入腦海。你的注意力一旦被抓住,這些內容就省去了翻譯的過程,直接明白、頓悟,鑼鼓聽聲、聞弦知意,甚至醍醐灌頂,這是跟看紙書完全不一樣的感官傳輸通道體驗。第三,數字音頻是復合編碼,自帶信息,有審美、有氣氛、有空間、有想象、有意象、有反饋。

  我理解的喜馬拉雅FM的第一個秘密,是開辟了一個閱讀新時空,我在這個時空裡給用戶的碎片時間、平行時間提供有價值的好內容,打開了內容新格局。

  喜馬拉雅FM的創始團隊,一開始便為自己制定了比較宏大而質朴的使命——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能夠站在這樣的認知高度上去塑造自己的平台,打造自己的內容。

  也許這就是整個互聯網出版和傳播裡一個獨特的方法論:要言之有物——干貨化﹔生動有趣、有時代化的審美——娛樂化﹔個性鮮明、符號突出——人格化。這個方法論跟傳統出版不同的地方,是更加貼合時代的文化氣質、藝術審美,更加貼合用戶的需求。

  可以說,喜馬拉雅FM達成了四大生態的平衡。第一個是傳統內容與互聯網內容的平衡﹔第二個是自制內容與PGC、UGC內容的平衡,這是一個不斷進化的內容生態的金字塔﹔第三個是商業模式上的平衡,喜馬拉雅FM是一個做到廣告收入跟付費收入1︰1的平台﹔第四個是技術上更高的門檻,我們要靠技術把內容傳播得更遠更廣,才可能打造出更大的平台,所以喜馬拉雅自己的內部生態與更廣闊的智能生態圈也要達到平衡。

  這四大平衡是喜馬拉雅FM得以迅猛而穩健發展的一個動力,這也成就了今天的喜馬拉雅FM。

  願天下的書都能聽得見

  紙書的有聲化正在不可逆轉地發生,並推動我們的閱讀,我們也看到了最真實的“閱讀時間”,有聲書閱讀時間第一個高峰是晚上8點,第二個高峰是上午9點、中午1點,以及晚上9點。

  我更驚詫的是國民閱讀的時長,排名前十的聲音主播,半年內收割了聽眾585.9億分鐘的收聽時間,相當於陪伴孫悟空度過了200多次被壓在五指山下的500年。同時,我看見了不同城市的閱讀氣質,比如大江南北的讀者愛聽懸疑故事,聽言情小說最多的城市是蘇州,北京的用戶既愛聽懸疑,也熱衷言情,深圳的用戶愛聽懸疑、都市言情。

  作為一個傳統的老出版人,我發現其實喜馬拉雅FM是在一個前人沒有經歷過的、新的平行的時空裡面為時間做出版,我們重新發現了聲音,發現了書,發現了新的閱讀、新的陪伴,也在發現我們自己跟隨時代和技術的進化。

  所以,作為一個出版人,我現在的心願是,希望天下沒有聽不見的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