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8期

自媒體傳播消費主義對女大學生的影響研究【3】

胡靜柔
2018年10月18日09:3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迎合消費主義思潮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如今,微博、微信廣告已經能夠根據用戶大數據信息進行精准推送,在使用自媒體的過程中,豐富多彩的變相廣告讓受眾防不勝防。這些刺激消費的廣告不僅出現在意見領袖發布的各類題材的文字作品中,還出現在各大網絡紅人和明星偶像的個人主頁中。更有主打展示服飾搭配、美妝教程、旅游攻略、美食測評的小紅書喊出口號:截至2018年4月,已有超過9600多萬年輕用戶和明星達人在這裡分享吃、穿、玩、樂、買的生活方式。“晒”出自己的名牌衣服、鞋子、箱包、首飾、護膚品並分享使用心得是用戶使用小紅書的基本方式,這種鼓勵以消費層次為劃分進行社交的自媒體平台,進一步加大了消費在身份認同中的決定性作用。

當鋪天蓋地的圖片影像信息借助每一個自媒體以“點對面”的模式瘋狂傳播,在帶來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在刺激著人們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當學生們打開手機,登陸社交網站,不論是文字、圖片、視頻都在渲染消費帶來的愉悅和象征,而她們可支配的零花錢又不足以滿足她們的消費欲望時,一系列社會問題逐漸凸顯。近年,有關女大學生欠巨額“校園貸”自殺身亡,欠下“裸貸”被借貸公司將隱私公之於眾的新聞頻發。接受採訪的當事人或當事人親友無一例外的表示,借錢並不是為了解決基本生活需要,而是為了追求更風光、更體面的生活,獲得商品或服務的符號價值,在同齡人中享受高人一等的感覺。為了維持這樣的優越感,借錢學生不得不游走在多個借貸平台之間“拆東牆補西牆”,直到債台高筑實在無力償還才懊悔不已。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加不光彩的獲利方式在女大學生之間如病毒般滋生蔓延。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無數在校女大學生加入“直播大軍”,每天對著鏡頭搔首弄姿,甚至刻意做一些充滿性暗示的動作,隻為得到圍觀者更大金額的“打賞”。在一些對從事此類行業的女生進行的採訪中我們得知,許多“大學生主播”並不是出身貧寒,支付不起學雜費,有極個別甚至出身在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家庭。她們將課余時間消耗在直播間而不是圖書館,只是因為這樣“來錢快”,可以讓她們買更精美的物品,享受更高端的服務,成為他人心目中的“白富美”。更有甚者,還會私下裡與“打賞”自己的陌生網友見面吃飯,亦或是為了維持線上的金錢交易,與一名或多名網友保持某種親密關系。可見,當社會風氣逐漸從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轉為及時行樂、人有我優,本就缺乏信仰的大學生們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迷茫之間便被卷入消費主義洪流,甚至不惜從事與學業無關,面臨諸多潛在風險的職業,甚至做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的事情。

斯蒂芬·茨威格在其小說《斷頭皇后》中寫過這樣一句話:“當時她還很年輕,不知命運所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明了價格”,描述的就是一名終日沉迷於打扮和享樂,揮霍無度的年輕女子。故事的最后,作者通過這名女子淒慘的結局向讀者闡釋了年輕人還需勤奮努力,腳踏實地,通過艱苦奮斗獲得財富的道理。在消費主義在大學校園盛行的今天,學校、家庭如不對女大學生加以教育和引導,她們很容易就會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迷失自我,荒廢學業,甚至不惜放棄原則和底線,最終害人害己。而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新聞媒體也當站穩陣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唱響主旋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還高校學生們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代玉梅.自媒體的傳播學解讀﹝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5):411.

﹝2﹞高永亮.網絡傳播消費主義現象批判﹝D﹞.中國傳媒大學,2009.

﹝3﹞隋岩,張麗萍.傳媒消費主義帶來的價值嬗變與文化反思﹝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6):1419.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