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8期

自媒體傳播消費主義對女大學生的影響研究

胡靜柔
2018年10月18日09:3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這是一個屬於自媒體的時代,微博、微信、快手、抖音、小紅書等已然成為年輕一代獲取信息與社交娛樂的主要平台,無數普通人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實時傳播著自己的思想觀念,展示著自己的外形、才華、個性、財富、品位,一躍成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網絡紅人、意見領袖。而當傳播個體享有極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時,他們通過自媒體平台分享的已不再只是自己的人生,而是被符號化了的“偶像人生”。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組照片都在彰顯著他們的身份與地位,傳遞著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自媒體平台上,隻要分享的內容不涉及違法,便有可能在網絡市場規則的作用下脫穎而出,萬眾矚目。而網絡市場規則向來隻談“點擊”不談內容,缺乏管制也難以約束。在利益的驅使下,各類自媒體人前仆后繼的成為消費主義的“兜售器”,大肆宣揚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將消費與個人尊嚴、社會價值和幸福人生緊密聯系起來,刻意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讓受眾陷入無止境的對商品符號象征意義的幻想中,並試圖通過消費短暫塑造出成功人士的形象,以消費主義為代表的大眾文化盛行。

誠然,消費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並無絕對的正確與錯誤之分,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也需要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但隨著年輕一代耗費在自媒體平台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這些網絡紅人和意見領袖們正逐漸取代學校和家庭,對年輕一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揮著培養、教化的作用。當肩負著振興中華使命的大學生身陷消費主義陷阱,荒廢的不僅是學業,還有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當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高校學生都逐漸沉迷於金錢與享樂,追逐和攀比,社會文明也將隨著人文精神的缺失與人際關系的異化產生倒退。

一、自媒體的傳播學解讀

“自媒體”(We Media) 的定義最早由美國的謝因·波曼與克裡斯·威理斯兩位學者提出,認為這是一個普通大眾提供和分享他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實與新聞的途徑。作為傳播個體的普通大眾可以通過自媒體平台隨時隨地的在互聯網上傳播信息,並被其他傳播個體隨意進行二次傳播。這種傳播方式同時具備大眾傳播、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性質,通過參與公共信息的生產和流通過程,重構著媒介空間的信息格局,消解著權威機構的信息控制勢力﹝1﹞。加拿大傳播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被詮釋為:信息傳播與接收渠道從單一的官方媒體分散至豐富的自媒體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則訊息,也是一個信號,昭示著大眾文化對傳統文化的侵蝕。

除去活躍在自媒體平台上的網絡紅人和意見領袖,每一個擁有社交軟件賬號的個體也是一個獨立的自媒體人。雖然,尚未成名的他們發布的信息僅在熟人圈子流傳,但人類與生俱來的社群意識讓屬於同一群體的不同個體之間更容易互相影響和感染,並在思想觀點和行為舉止上逐漸趨同。所以,在女大學生群體中,一旦某一個班裡有一名女生養成了不健康的消費習慣,並通過消費變得更加時尚、體面、受人歡迎,她的行為就會產生相應的示范性,引起其他同學的效仿,並逐漸在整個班級擴散開來。

二、消費主義的內涵與發展

消費主義是20 世紀后在美國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興起並隨后向全世界傳播和擴散的一種為滿足享樂而並非基本需求進行的無節制消費,使人永遠陷於一種“欲購情結”中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形態。消費主義最大的特征是,消費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商品和服務的符號價值而非其使用價值,即為了實現某種意義的自我表達和身份認同﹝2﹞。消費主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主要體現為:1.消費的原因不是真正需要,而是出於一時沖動、攀比或盲從﹔2.以追求生活品質為名進行奢侈消費,持續購置高檔用品或購買高端服務﹔3.消費的目的不是使用或享受商品或服務本身,而是為了向他人展示和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經濟實力,以獲得一種身份認同﹔4.通過各種借貸方式進行超出自身消費水平和實際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費,以滿足消費欲望。

消費主義思潮在我國盛行的根本前提是社會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先富起來的”精英階層受到“小資情調”的感染,逐漸改變了原有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可以說,從節儉主義到消費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以自媒體為首的大眾傳媒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通過各種傳播策略建構起了一種深層的社會關系——通過消費便能獲得社會認同,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在虛擬世界裡進入那個群體,成為那個階層中的一員﹝3﹞。這對尚處於心智健全時期,還不具備足夠消費實力的女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輿論引導。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